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暮鼓

鎖定
《暮鼓》是中國當代作家鐵凝創作的短篇小説,首次發表於《作家》2013年第7期。
《暮鼓》寫了精彩又精緻的瞬間,寫了跳躍而簡潔的片段,是鐵凝繼續“磨礪自己心靈和筆”,呈現給讀者的關於兩位暮年女性和一位兒子的“人生景象”。小説將畫面定格在大城市裏的一個富人住宅區,敍寫一個有錢有閒的暮年女人傍晚行走的故事,以獨特的視角拍攝下大都市富有的暮年女性的畫像。 [1] 
(概述圖出自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8月版鐵凝短篇小説集《飛行釀酒師》,內收錄短篇小説《暮鼓》)
作品名稱
暮鼓
作    者
鐵凝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短篇小説
發表時間
2013年
字    數
約6500字

暮鼓內容簡介

《暮鼓》的主人公以“她”來稱呼。十年前以50歲的年齡從崗位上退休,現今60歲的她,堅持每天日落之後、天黑之前出去走路。多年的堅持,練就了整體的青春感。難能可貴的是一份心態上的青春感——她居然坦然穿戴上只有年輕人才敢嘗試的哈倫褲。為了保持這整體的青春感,放棄了曾一度熱衷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志願者的工作,日落之後,天黑以前,她要出去散步。一天的時光裏,她尤其喜歡這個段落。在散步的路途中,她見到了一位老婦人,老婦人是大都市富人別墅區裏的施工隊工人,在模糊的黃昏暮色中,被人看作是“邋遢的老頭”。他在富人居住區的柏油馬路上,反客為主,就像在自家鄉村田地裏隨心所欲,習以為常,居然不把鐵鍁扛在肩上,而是拖着行走,製造出非常難聽的讓人起雞皮疙瘩的噪音,連同其走路的腳步聲一起,把黃昏以後富人別墅區那條僻靜的柏油路鼓搗得亂糟糟的,使得富人居住區變成了“一個噪音的世界”,攪亂了“她”的心緒,打破了“她”的寧靜。路燈亮起來,“老頭”還“從衣兜裏找出一包煙和火柴”,“將鐵鍁把兒夾在胳肢窩底下,騰出手點着一支煙,狠狠吸了一大口”。他一邊吸煙一邊走路,“被煙嗆得一陣陣咳嗽不止”,“咳着喘着向路邊半人高的冬青樹叢裏吐着痰,確切地説,是向那樹叢吼着痰”。這個“一路認為的老頭並不是個老頭,而是個老太太,是——媽”,是一位舐犢情深的母親,自己啃小的胡蘿蔔,把大的留給已經二十多歲的兒子。當兒子跟她爭執時,媽“伸出舉着蘿蔔的手擋了擋兒子,便搶先咬下一大口,很響地嚼起來”。小説結尾,“她”走回家中,但心緒波動。 [1-2] 

暮鼓人物介紹

小説裏的“她”,是一個優越的、富有的城市暮年女性,住在富人區,家族開公司,五十歲就提前退休,物質家園堅牢穩固,精神家園卻飄搖不定,也有對生活的擔心不安、困惑煩惱,為自己的日漸衰老而惶恐和焦慮,經常會“心是鐵灰色的感覺”,“悲從中來”,不惜想盡一切辦法挽留青春的容顏,堅定地謝絕一切影響容顏、導致衰老的行為。
小説首先拍攝下女主人翁“她”黃昏走路的一個景象,通過都市普通人實實在在的人生過程的一個片段,映照、折射她人生的全貌全景。“她”是小説着重刻畫的人物形象,是大都市有錢有閒暮年女性的典型代表,具有鮮明的性格特徵。她富裕,有“自家的公司”,住在大都市的別墅區,“房子都不小,院子也挺深”,優越得令人羨慕。她得閒,“十年前就提早退休了”,不用幫助帶孫女。她清高,懶得搭理人,黃昏走路時避免和鄰居們眼光相遇,避免和他們打招呼,十年了,從來沒有和一位業主講過話,唯一的一次,是因為被鄰居的狗嚇着了,不得已而為之。她聰明,有主見,退休之後,到女友開辦的一間農民工學校充當志願者,幫助女友把帶有歧視的校名改為“新工人子弟學校”。這麼一個有錢有閒而且能幹的暮年女性,卻也有煩惱,焦慮不安。她不想老、害怕老,不願意接受老的現實,聽到剛會説話的小孫女叫自己“奶奶”,“悲從中來”。她自私,愛自己的臉勝過自己的孩子。她認為“她的臉才是她的孩子,她的孩子就是她的臉”。為了愛惜容顏,保持年輕,她沒有為自己的孩子熬過一個夜晚。當意識到新工人子弟學校的孩子“憔悴了她的臉”,做志願者影響到她的睡眠,導致出現“黑眼圈,法令紋”,鼻樑起皺,嘴唇爆着白皮,臉像報紙似的時,她馬上“恢復了以往的生活和健身,在黃昏裏走路”。為了“保持整體的青春感”,為了顯得年輕,她這樣的一個絕經婦女,成心與年齡較勁,穿起扮酷的年輕人才穿的哈倫褲,堅持五個月染一次深栗色的“包包頭”。功夫不負有心人,六十歲的她,“肌膚還算有彈性”,“走起來是彈性大步,步幅均勻,不喘不籲,腰還柔韌,背也挺直”,許多人評價她“看上去怎麼也不超過五十歲”。生活舒適安逸,容顏保持姣好,一旦邂逅外來農民女工,邂逅農民工母子,又產生了好奇,有意要觀察那位同路人,在人家的附近假裝溜達,偷看從容、安靜地嚼着饅頭的這對母子,暮鼓聲中,心靈震動,彷彿石落平靜的湖面泛起陣陣漣漪,似乎又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追問生命的終極意義。 [1] 
老婦人
老婦人是大都市富人別墅區裏的施工隊工人,在模糊的黃昏暮色中,被人看作是“邋遢的老頭”,她“看上去彷彿躺倒在路邊的一截枯樹冷不丁站起來開始行走,有點愣頭愣腦,有點硬邦邦。……齊耳的短髮是灰白色的中分縫,皺紋深刻的、沒有表情的臉木刻一般……他穿着一件辨不清顏色的中山式制服,老派的四個明兜更是給他的行走增添幾分累贅,過長的袖子幾乎蓋住了閒着的那隻手。腳上是一雙高靿解放球鞋,鞋的不跟腳使他的步子發出踏啦踏啦的響聲,好像腳正在鞋裏東一下、西一下地淒涼地遊蕩。”小説描寫了老婦人體弱有病依然在工地上勞作,兒子工作之後“頭髮落滿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母子倆晚飯在路邊的“暗處”吃的是兩個饅頭和一根紅蘿蔔,喝的是白菜湯。他們衣着寒磣,飲食粗陋,工作繁重,身在富人居住區,卻堅忍頑強,寧靜平和,從容淡定,坦然樂觀。 [1] 

暮鼓作品鑑賞

暮鼓主題思想

《暮鼓》洞穿物質文明發展,探究人的生存價值,反映現實生活中人們的精神流向,捕捉都市老齡女性心靈深處的惶惑,以及她們內心的焦慮壓抑,展示了人的掙扎、困惑和無奈。小説在表現都市富有老年女性的人生真實圖景時,往往呈現着普通人亦包括作者自己在內的情感色彩:困惑與憂慮,希望與追求,歡欣與安慰。 [1] 

暮鼓藝術特色

細節描寫
《暮鼓》與鐵凝以往的許多短篇小説一樣,安排了“兩隻壯碩的胡蘿蔔”,有景物和動作的細節描寫:
媽吃完饅頭喝完湯,拍打拍打雙手,在褲子兩側蹭蹭,從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裏掏出兩隻壯碩的胡蘿蔔,遞給兒子一隻……媽伸出舉着蘿蔔的手擋了擋兒子,便搶先咬下一大口,很響地嚼起來。……在路燈照不到的暗處,那兩根在他們手中晃動的胡蘿蔔格外顯出小火把似的新鮮亮光,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勁兒,讓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時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發着熒光的指揮棒。
以上這段文字描寫了母子吃胡蘿蔔的情景,“拍打拍打”“蹭蹭”“掏出”“遞給”“伸出”“擋了擋”“搶先咬”,表現了母親爽朗的性格和舐犢情深。而對“兩隻壯碩的胡蘿蔔”的細節描寫,如“那兩根在他們手中晃動的胡蘿蔔格外顯出小火把似的新鮮亮光,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勁兒”,則襯托了人物,表現了生活,讓小説韻味無窮。 [1] 
佈局巧妙
《暮鼓》在通篇選取尋常人物尋常生活進行平實淡然敍述的基礎上,臨近結尾,獨具匠心:
他沒有把身穿哈倫褲的她錯認成自己的媽,他是在管那老頭叫“媽”;那麼,她一路以為的老頭並不是老頭,而是個老太太,是——媽。
小説的情節到了這裏,給讀者一個意外,主人公“她”一直以為的“老頭”,竟然“是個老太太,是——媽”。前後的反差造成很強的戲劇性效果,使這篇小説的情節曲折動人,精彩奇妙。結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符合實際生活,又能引人深思。 [1] 
巧設意象
《暮鼓》小説的篇名,是一個非常精妙的意象。“暮鼓”寓意着日薄西山、臨近結束,即將退場,而又堅強有力、引人覺醒,催人振奮。小説中的意象還有“黃昏”“落日”“夕陽”“胡蘿蔔”“鼓聲”,這些意象或者寓意人物的年齡心緒,或者表現温暖希望,它們自然貼切、形象生動,除了有助於揭示小説主題,刻畫人物性格,表現內心情感,還起到了象徵的作用,使小説富有了韻味。 [1] 
善於“留白”
鐵凝在《暮鼓》裏並沒有刻意地去“做”什麼,並沒有人為地去“操作”,只是緊貼在現實的土地上觀察和理解,敍述故事、刻畫人物的時候,注意分寸,留有餘地,做到含蓄和節制,這在小説的結尾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作者對於母子倆的言行、生活和精神,只是娓娓敍述,並沒有讓人一目瞭然,沒有多餘的感嘆和議論,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思索的餘地。又如,小説的結尾,“她”目睹外來農民工母子的一舉一動之後,心裏肯定是不平靜的,感慨良多;“她”聽到小區的暮鼓聲,朝管理處張望,又想到了什麼?她是否會重新審視自己、改變自己,坦然接受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不再為衰老而煩惱、焦慮;是否重新走出家門工作,生活煥發激情,青春再來一次,一切可以重新開始?每一個讀過小説的人難免要追問。然而小説善於“留白”,語言含蓄、文字節制,沒有和盤托出,沒有交代,作者尊重讀者、相信讀者,讓讀者自己去猜測、探究,讓讀者自己去想象未來、填補空白,進行多種解讀。 [1] 

暮鼓作品影響

  • 榮譽表彰
2015年1月,《暮鼓》獲首屆《作家》“金短篇”小説獎。 [3] 

暮鼓作品評價

《暮鼓》裏“她”致力的慈善事業,抵不過她的“美容覺”;她愛那些受助孩子,卻更愛自己的臉。這就是凡俗的現實,每個人都有那點真實“私心”。當她發現繁重的體力勞動能讓一個母親的容貌變為令人厭惡的邋遢老頭時,震顫就像黃昏的鼓聲一般驚心。(《北京日報》評) [4] 

暮鼓出版信息

《暮鼓》首次發表於《作家》2013年第7期,後收錄在鐵凝的短篇小説集《飛行釀酒師》中。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參考資料
《飛行釀酒師》
2017年8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978-7-02-012502-9
[5] 

暮鼓作者簡介

鐵凝,女。生於北京,祖籍河北趙縣。曾為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06年當選中國作家協會主席。2016年當選中國文聯主席。現任中共二十屆中央委員,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7]  。197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説《玫瑰門》《大浴女》《笨花》《無雨之城》,中、短篇小説《哦,香雪》《第十二夜》《沒有鈕釦的紅襯衫》《對面》《永遠有多遠》等100餘篇、部,以及散文、隨筆等共400餘萬字,結集出版小説、散文集50餘種。1996年出版5卷本《鐵凝文集》,200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9卷本《鐵凝作品系列》。作品曾6次獲包括“魯迅文學獎”在內的國家級文學獎。另有小説、散文獲中國各大文學期刊獎30餘項。由鐵凝編劇的電影《哦,香雪》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以及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部分作品已譯成英、俄、德、法、日、韓、西班牙、丹麥、挪威、越南等多國文字。2015年獲法國法蘭西“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 [6] 
鐵凝 鐵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