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暖,現代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1]  [7]  ,讀作暖(nuǎn ),本義指温度不冷也不熱。 [2]  [6] 
中文名
拼    音
nuǎn
繁    體
部    首
字    碼
U+6696
五    筆
JEFC/JEGC
倉    頡
ABME
鄭    碼
KPGX [3] 
筆    順
2511344311354
字    級
一級字 [4] 
注    音
ㄋㄨㄢˇ
總筆畫
13
四角號碼
62047 
結 構
左右結構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暖nuǎn
⒈ 温和,不冷:暖和。温暖。暖色。暖洋洋。 [6] 
⒉ 使温和:暖酒。暖一暖手。 [2-3] 
基本詞義
◎ 暖nuǎn
〈形〉
(1) (形聲。從日,爰( yuán)聲。“煗”,從火,耎( ruǎn)聲。本義:温度不冷也不熱) 同本義 [warm] [6] 
煖,温也。——《説文》。字亦作煗、作暖。
海多大風,冬煗。——《國語·魯語上》
孔席不煗。——《漢書·系傳上》
七十非帛不煖。——《禮記·王制》
清暖寒熱,不得不救。——《韓非子·有度》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
早鶯爭暖樹。——唐·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狐裘不暖。——唐 ·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歌台暖響。——唐· 杜牧《阿房宮賦》
春江水暖鴨先知。——宋·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2) 又如:暖谷(冬温的山谷);暖陽陽(形容温暖宜人);暖景(春暖時的景色);暖絲(形容温暖的感覺);暖煦(温暖);暖意(温暖的意味;温暖的情味);暖爐(冬日禦寒取暖的火爐);暖霽(雨止天氣和暖) [6] 
詞性變化
◎ 暖 nuǎn
〈動〉
(1) 使温暖 [warm]
到來日牽羊擔酒,與叔父暖痛去。——李直夫《虎頭牌》
(2) 又如:暖心話(使人心裏感到温暖的話);暖耳(保暖耳朵的器物);暖酒(温酒);把手暖一暖;兄弟情誼暖胸懷
常用詞組
暖調、暖房、暖房、暖風、暖閣、暖烘烘、暖壺、暖和、暖流、暖瓶、暖氣、暖融融、暖色、暖水瓶、暖袖、暖洋洋 [6]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同㬉。《禮·月令》行春令則暖風來至。《楚辭·天問》何所冬暖。
又《集韻》許元切,音暄。柔貌。《莊子·徐無鬼》有暖姝者。《音義》籲爰反。柔貌。
又《集韻》火遠切,音咺。義同。 [6] 

音韻彙集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釋義
索引
廣韻
-
次濁
乃管切
nuɑn
-
286.02
集韻
-
次清
許元切
xiuɐn
柔皃莊子有暖姝者
134.8.2
次清
火遠切
xiuɐn
-
361.1.2
次濁
乃管切
nuɑn
372.1.4
增韻
-
-
-
-
-
許元切
-
3.3
遠切
4.8
乃管切
13.2
中原
上聲
桓歡
次濁
-
nuɔn
6.1
中州
上聲
桓歡
-
-
囊短切
-
7.1
洪武
全清
呼淵切
xyen
42.3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