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暖泉農場

鎖定
暖泉農場始建於1955年,地處賀蘭山東麓,土地總面積為14.64萬畝,已開墾利用5.45萬畝,下轄12個農林牧漁單位和5個文教衞生社會事業單位。
農場自然條件優越,無工業等污染,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經濟作物和發展各種養殖業,是理想的糧油果蔬、中草藥等種植基地和肉羊、肉牛、禽蛋和水產品等養殖基地。所產大米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高、粘性大、口感好、深受消費者喜歡;所產羊肉、鹿茸、玉米、果、蔬、鮮魚等以量大、質優而享譽區內外。
中文名
暖泉農場
行政區類別
農場
所屬地區
寧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
人口數量
4578人(2010年)

目錄

暖泉農場發展

暖泉農場位於寧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以北,賀蘭山東麓洪積扇的傾斜平原上。農場總面積14.64萬畝。已開墾利用6.25萬畝;總人口5300人,其中在職職工1465人、退休職工1117人。農場鐵路、公路交通便利,是一個始建於1955年5月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企業。
這裏氣候乾燥,日照充足,晝夜温差大,第二農場渠、西乾渠兩大引黃乾渠橫穿境內,境內及周遍無工業污染。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適合發展工業,綠色生態、無毒、無公害農業,這裏生產出的水稻、玉米、小麥、苜蓿和各種農作物制種產品品質優良,生產的西瓜個大皮薄,沙脆醇甜,久賦盛名。
經過復轉軍人、支邊青年、大學畢業生等,幾代人半個世紀的拼搏,如今農場溝渠成網、林帶縱橫、稻穀飄香、瓜果滿園,羊肥牛壯,已形成了種養、科研和產、供、銷一體化的現代化產業格局。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農場幹部職工發揚農墾精神,負重拼搏、開拓創新、鋭意改革,促進了農場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職工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7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566萬元,實現銷售收入9327.4萬元,分別比農墾局下達的計劃目標任務增長1.9%、33.2%,實現利潤155.8萬元,比上年增長3.1 %,職均收入16942元, 比上年增長8%,經濟指標全面完成,職工增收步伐加快。

暖泉農場社會影響

(農場)公司下設黨委辦公室、行政辦公室、計財科、農業服務公司、清欠辦公室、農機服務公司、綜合項目辦公室、社管會、工會,共9個部門,有7個農業生產隊、一個職工醫院和一個飼料加工廠(已對外承包)。全場各類在崗人員83名。機關在崗人員51名(含農業服務公司、機電公司、社管會和勤雜人員)。其中:場領導6名、正科級10名、副科級9名、科員11名、業務人員4名、勤雜人員11名(打字員、門衞、司機、機電公司保管、社管會維修等)。各基層單位(含醫院)共有管理人員32名。其中:書記兼隊長4名(3名正科級、1名副科級);書記3名、隊長3名(副科級);院長1名(副科級);副隊長6名;業務人員15名。
1984年被中央綠化委員會授予“綠化先進單位”,多次被自治區、農墾局授予“安居富民”、“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糧食豐收”、“企業增收”、“抗洪搶險”等先進單位光榮稱號。
近年來,農場在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整體推進“二大”工程建設,進一步改善職工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按照設計一張圖、規劃一支筆的要求,加快了以場部為中心的小城鎮建設,“安居富民”工程成效顯著,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
農場黨委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帶領全體職工,圍繞“三增”目標,推進“三化”建設,全力實施“兩大”工程,堅持“產業化促農”、“工業化強農”、“旅遊特色化富農”“城鄉一體化助農”戰略。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正在朝着社會主義新農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