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景陽岡打虎

(《水滸傳》中的故事情節)

鎖定
景陽岡打虎,又名武松打虎,出自施耐庵所著《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橫海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主要講述梁山好漢武松回家探望兄長,途經景陽岡,至酒家沽飲十八碗,醉後欲行趕路。酒家告以岡上有虎傷人,勸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岡上果遇一條吊睛白額大蟲。武松奮起平生之力以雙拳將虎打死,為當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後被世人傳為佳話。
作品名稱
《景陽岡武松打虎》
作品別名
《武松打虎》
《景陽崗打虎》
作    者
施耐庵
創作年代
明朝
作品出處
《水滸傳》
文學體裁
小説
相關人物
武松酒家

景陽岡打虎簡介

景陽岡打虎,又名武松打虎,出自施耐庵所著《水滸傳》中的第二十三回《橫海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主要講述梁山好漢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過景陽岡。在岡下酒店喝了十八碗酒,踉蹌着向岡上走去。行不多時,只見一棵樹上寫着:“近因景陽岡猛虎傷人,但有過往客商,應結夥成隊過岡,請勿自誤。”武松認為,這是酒家寫來嚇人的,為的是讓過客住他的店,沒有理它,繼續往前走。太陽快落山時,武松來到一破廟前,見廟門貼了一張官府告示,武松讀後,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話,又繼續向前走。由於酒力發作,便找了一塊大青石,仰身躺下,剛要入睡,忽聽一陣狂風呼嘯,一隻眼睛上翹,額頭白色的老虎朝武松撲了過來,武松急忙一閃身,躲在老虎背後。老虎一縱身,武松又躲了過去。老虎急了,大吼一聲,用尾巴向武松打來,武松又急忙跳開,並趁猛虎轉身的那一霎間,舉起哨棒,運足力氣,朝虎頭猛打下去。只聽"咔嚓"一聲,哨棒打在樹枝上。老虎獸性大發,又向武松撲過來,武松扔掉半截棒,順勢騎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頭上的皮,右手猛擊虎頭,沒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處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動彈。武松怕老虎裝死,舉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陣,見那老虎確實沒氣了,才住手。從此武松威名大震。

景陽岡打虎作品原文

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
武松在路上行了幾日,來到陽穀縣地面。此去離縣治還遠。當日晌午時分,走得肚中飢渴,望見前面有一個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門前,上頭寫着五個字道:“三碗不過岡”。
武松入到裏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來吃。”只見店主人把三隻碗,一雙箸,一碟熱菜,放在武松面前,滿滿篩一碗酒來。武松拿起碗一飲而盡,叫道:“這酒好生有氣力!主人家,有飽肚的,買些吃酒。”酒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來吃酒。”店家去裏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盤子,將來放在武松面前;隨即再篩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又篩下一碗。
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來篩。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來篩酒?”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來。”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來。”酒家道:“肉便切來添與客官吃,酒卻不添了。”武松道:“卻又作怪!”便問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賣酒與我吃?”酒家道:“客官,你須見我門前招旗上面明明寫道:‘三碗不過岡’。”武松道:“怎地喚作‘三碗不過岡’?”酒家道:“俺家的酒雖是村酒,卻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因此喚作‘三碗不過岡’。若是過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便不再問。”武松笑道:“原來恁地;我卻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喚作‘出門倒’:初入口時,醇濃好吃,少刻時便倒。”武松道:“休要胡説!沒地不還你錢!再篩三碗來我吃!”
酒家見武松全然不動,又篩三碗。武松吃道:“端的好酒!主人家,我吃一碗還你一碗酒錢,只顧篩來。”酒家道:“客官,休只管要飲。這酒端的要醉倒人,沒藥醫!”武松道:“休得胡鳥説!便是你使蒙汗藥在裏面,我也有鼻子!”店家被他發話不過,一連又篩了三碗。武松道:“肉便再把二斤來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篩了三碗酒。 武松吃得口滑,只顧要吃;去身邊取出些碎銀子,叫道:“主人家,你且來看我銀子!還你酒肉錢夠麼?”酒家看了道:“有餘,還有些貼錢與你。”武松道:“不要你貼錢,只將酒來篩。”酒家道:“客官,你要吃酒時,還有五六碗酒哩!只怕你吃不得了。”武松道:“就有五六碗多時,你盡數篩將來。”酒家道:“你這條長漢儻或醉倒了時,怎扶得你住!”武松答道:“要你扶的,不算好漢!”
酒家那裏肯將酒來篩。武松焦躁,道:“我又不白吃你的!休要引老爺性發,通教你屋裏粉碎!把你這鳥店子倒翻轉來!”酒家道:“這廝醉了,休惹他。”再篩了六碗酒與武松吃了。前後共吃了十八碗,綽了哨棒,立起身來,道:“我卻又不曾醉!”走出門前來,笑道:“卻不説‘三碗不過岡’!”手提哨棒便走。
酒家趕出來叫道:“客官,那裏去?”武松立住了,問道:“叫我做甚麼?我又不少你酒錢,喚我怎地?”酒家叫道:“我是好意;你且回來我家看抄白官司榜文。”武松道:“甚麼榜文?”酒家道:“如今前面景陽岡上有隻吊睛白額大蟲,晚了出來傷人,壞了三二十條大漢性命。官司如今杖限獵户擒捉髮落。岡子路口都有榜文;可教往來客人結夥成隊,於巳午未三個時辰過岡;其餘寅卯申酉戌亥六個時辰不許過岡。更兼單身客人,務要等伴結夥而過。這早晚正是未末申初時分,我見你走都不問人,枉送了自家性命。不如就我此間歇了,等明日慢慢湊得三二十人,一齊好過岡子。”
武松聽了,笑道:“我是清河縣人氏,這條景陽岡上少也走過了一二十遭,幾時見説有大蟲,你休説這般鳥話來嚇我!——便有大蟲,我也不怕!”酒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時,進來看官司榜文。”武松道:“你鳥做聲!便真個有虎,老爺也不怕!你留我在家裏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謀我財,害我性命,卻把鳥大蟲唬嚇我?”酒家道:“你看麼!我是一片好心,反做惡意,倒落得你恁地!你不信我時,請尊便自行!”一面説,一面搖着頭,自進店裏去了。
武松提了哨棒,大着步,自過景陽岡來。約行了四五里路,來到岡子下,見一大樹,颳去了皮,一片白,上寫兩行字。武松也頗識幾字,抬頭看時,上面寫道:“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往客商可於巳午未三個時辰結夥成隊過岡,請勿自誤。”
武松看了笑道:“這是酒家詭詐,驚嚇那等客人,便去那廝家裏歇宿。我卻怕甚麼鳥!”橫拖着哨棒,便上岡子來。那時已有申牌時分,這輪紅日厭厭地相傍下山。
武松乘着酒興,只管走上岡子來。走不到半里多路,見一個敗落的山神廟。行到廟前,見這廟門上貼着一張印信榜文。武松住了腳讀時,上面寫道:
陽穀縣示:
為景陽岡上新有一隻大蟲傷害人命,見今杖限各鄉里正並獵户人等行捕未獲。如有過往客商人等,可於巳午未三個時辰結伴過岡;其餘時分,及單身客人,不許過岡,恐被傷害性命。各宜知悉。
政和X年X月X日
武松讀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轉身再回酒店裏來,尋思道:“我回去時須吃他恥笑不是好漢,難以轉去。”存想了一回,説道:“怕甚麼鳥!且只顧上去看怎地!”
武松正走,看看酒湧上來,便把氈笠兒掀在脊樑上,將哨棒綰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岡子來;回頭看這日色時,漸漸地墜下去了。此時正是十月間天氣,日短夜長,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説道:“那得甚麼大蟲!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走了一直,酒力發作,焦熱起來,一隻手提哨棒,一隻手把胸膛前袒開,踉踉蹌蹌,直奔過亂樹林來;見一塊光撻撻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邊,放翻身體,卻待要睡,只見發起一陣狂風。那一陣風過了,只聽得亂樹背後撲地一聲響,跳出一隻吊睛白額大蟲來。
武松見了,叫聲“阿呀”,從青石上翻將下來,便拿那條哨棒在手裏,閃在青石邊。那大蟲又餓,又渴,把兩隻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撲,從半空裏攛將下來。武松被那一驚,酒都作冷汗出了。
説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只一閃,閃在大蟲背後。那大蟲背後看人最難,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將起來。武松只一閃,閃在一邊。大蟲見掀他不着,吼一聲,卻似半天裏起個霹靂,振得那山岡也動,把這鐵棒也似虎尾倒豎起來只一剪。武松卻又閃在一邊。
原來那大蟲拿人只是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時,氣性先自沒了一半。那大蟲又剪不着,再吼了一聲,一兜兜將回來。武松見那大蟲復翻身回來,雙手輪起哨棒,盡平生氣力,只一棒,從半空劈將下來。只聽得一聲響,簌簌地,將那樹連枝帶葉劈臉打將下來。定睛看時,一棒劈不着大蟲,原來打急了,正打在枯樹上,把那條哨棒折做兩截,只拿得一半在手裏。
那大蟲咆哮,性發起來,翻身又只一撲撲將來。武松又只一跳,卻退了十步遠。那大蟲恰好把兩隻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將半截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將下來。那隻大蟲急要掙扎,被武松盡力氣捺定,那裏肯放半點兒鬆寬。武松把只腳望大蟲面門上、眼睛裏只顧亂踢。那大蟲咆哮起來,把身底下爬起兩堆黃泥做了一個土坑。武松把大蟲嘴直按下黃泥坑裏去。那大蟲吃武松奈何得沒了些氣力。武松把左手緊緊地揪住頂花皮,偷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只顧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蟲眼裏,口裏,鼻子裏,耳朵裏,都迸出鮮血來,更動彈不得,只剩口裏兀自氣喘。
武松放了手來,松樹邊尋那打折的哨棒,拿在手裏;只怕大蟲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見氣都沒了,方才丟了棒,尋思道:“我就地拖得這死大蟲下岡子去?……”就血泊裏雙手來提時,那裏提得動。原來使盡了氣力,手腳都酥軟了。
武松再來青石上坐了半歇,尋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儻或又跳出一隻大蟲來時,卻怎地鬥得他過?且掙扎下岡子去,明早卻來理會。”就石頭邊尋了氈笠兒,轉過亂樹林邊,一步步捱下岡子來。

景陽岡打虎原文出處

本文出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七十回)《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説,內容圍繞在梁山泊稱霸的強盜。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作於元末明初。作者歷來有爭議,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一説施耐庵作、羅貫中編次。
根據民間流傳的宋江起義故事加工定型。全書敍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眾起義的故事,再現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全過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英雄形象。是中國古代優秀長篇小説之一。
又題為《忠義水滸傳》,通行本簡稱《水滸》。一般認為是施耐庵著。關於它的作者,明人記載不一。郎瑛《七修類稿》中説:“《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貫中所編。予意舊必有本,故曰編。《宋江》又曰錢塘施耐庵的本。”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李贄《忠義水滸傳敍》中提到作者時,説是“施、羅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和王圻《稗史彙編》都記羅貫中作。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則説是“武林施某所編”,“世傳施號耐庵”。綜上所説,明人大致有三種説法:施耐庵作、羅貫中作和施、羅合作。現在學術界大都認為施耐庵作。施耐庵生平不詳,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人。吳梅《顧曲麈談》記施耐庵即元末劇作家施惠,不甚可靠。
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江蘇興化地區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如《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和《興化縣續志》所載的《施耐庵墓誌》和《施耐庵傳》等。但這些材料相互矛盾處不少,且有明顯不可信處,因此對於這些材料的真偽問題,學術界意見頗不一致,多數研究者持懷疑態度,尚待進一步研究。

景陽岡打虎作者簡介

施耐庵,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説《水滸傳》作者。
施耐庵 施耐庵
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蹟材料極少,蒐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1篇。
據這些材料分析,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後代,唐末施之常後人在蘇州為家。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母親卞氏(卞氏後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內)。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温同榜中進士。其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以後,施又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後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與魯淵、劉亮、陳基等大為失望,相繼離去。施與魯、劉相別施時,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別》套曲,抒發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張士誠身亡國滅。施浪跡天涯,漫遊山東、河南等地,曾與山東鄆城縣教諭劉善本友善,後寓居江陰徐氏初,為其塾師。隨後還舊白駒,隱居不出,感時政衰敗,作《水滸傳》寄託心意,又與弟子羅貫中撰《三國志演義》《三遂平妖傳》等説部。他還精於詩曲,但流傳極少。除套曲《秋江送別》以外,還有如顧逖詩、贈劉亮詩傳世。施耐庵為避明朝徵召,潛居淮安,染病而歿,就地高葬,享年75歲。耐庵歿後數十年,其孫文昱(述元)家道熾盛,始遷其祖耐庵骨葬於白駒西落湖(今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並請王道生作《施耐庵墓誌》。
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説:“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曆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也有人認為是同弟子羅貫中合著或者有羅貫中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