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景東國際無量山狂歡節

鎖定
2012年9月30日至10月3日,首屆無量山狂歡節在景東縣舉辦。狂歡節充分展示景東民族文化和綠色生態文化,展示以銀生古城為標誌的神聖歷史文化、以無量山為標誌的神奇自然文化、以彝族文化為代表的神韻民族文化、以黑冠長臂猿為代表的神秘科考文化。無量山狂歡節每兩年舉辦一次,地點定在景東縣。
中文名
無量山狂歡節
外文名
jingdongwuliangshankuanghuanjie
別    名
無量山狂歡節
節日時間
10月1日至3日
節日類型
傳統節日
流行地區
雲南景東縣
節日起源
無量山的彝族三絃
節日活動
三絃舞、無量山翻越賽、攀巖賽、黃草嶺吃梨大賽,彝族民俗活動
節日飲食
長街宴,彝族小吃、景東燒烤
節日意義
無量幸福狂歡無量山,展示景東無量山少數民族風采
設定地點
雲南景東縣
設定時間
2012年

景東國際無量山狂歡節節日來源

“三絃一響腳就癢,調子一唱心就想”。景東,是一個三絃一響腳就癢的地方。 [1] 
無量長街宴 無量長街宴
2012年9月30日至10月3日,首屆無量山狂歡節成功舉辦。狂歡節充分展示了景東民族文化和綠色生態文化。7979人合奏三絃,併成功申報“最大型三絃合奏”吉尼斯世界紀錄。 [2] 
三絃廣場 三絃廣場
在三絃文化廣場上,高21.73米具有景東彝族特色的大三絃雕塑,已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 [3] 

景東國際無量山狂歡節主題活動

在節日期間, [1]  活動內容豐富,有官方和半官方舉辦的長臂猿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二屆中國土司制度與邊疆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學術會議,無量山國際鄉村森林音樂會;有企業贊助協會舉辦的無量山翻越挑戰賽、花山攀巖大獎賽、亞熱帶叢林漂流等體育賽事;此外,還有民間的鬥雞、吃梨、對歌、扭扁擔、爬滑竿等各種傳統民族競技活動。景東無量山被雲南省登山協會授予“雲南省登山户外運動訓練基地”,景東花山被授予“雲南省攀巖運動訓練基地”。 [3] 
無量山翻越挑戰賽
無量山翻越挑戰賽 無量山翻越挑戰賽
賽事根據雲南南嶽(古滇國冊封之五嶽之一)無量山獨特地形、地貌,結合該山上的茶馬古道線路特別設計,賽程為期兩天,第一天起點在景東衞城遺址,途經御筆山公園等,終點設在無量玉璧(無量劍湖),全程為45公里越野跑,途中設有黃草嶺等5個檢查點,有20多公里為茶馬古道,比賽線路古道清晰寬敞、植被良好,風景幽美。賽程中還穿插智力拼圖、射箭兩個項目,射箭將在無量玉璧(無量劍湖邊)舉行,使用現代弓箭,以彰顯金庸《天龍八部》的武俠情節。第一天為淘汰賽。前十名隊伍才有資格參加第二天比賽。第二天為無量山頂峯攀登,全程15公里越野跑,海拔高差為:起點1900米,最高點3376米。
亞熱帶叢林漂流
亞熱帶叢林漂流 亞熱帶叢林漂流
亞熱帶叢林漂流地點在川河文龍鎮段,可感受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拼搏進取的豪情,領略川河沿岸鳥語花香、生機盎然的美景。
花山攀巖大賽
遠眺營盤山 遠眺營盤山
地點在景東縣花山鄉花山寺營盤山大巖壁,該巖壁經過雲南省、昆明市登協相關專業人士的多次考察,具有開展攀巖運動的良好資源條件,可以開闢上百條攀巖線路,攀巖賽就是根據該巖壁的自然條件結合當地觀賞、古寺條件設計,2012年10月2日舉辦比賽開幕式與預賽,預賽線路達38米。10月3日舉行決賽,決賽線路達40多米,難度係數5.12,線路上有大仰角,增加了攀巖難度,使比賽具有驚險觀賞性。來自雲南、重慶、上海、廣州、浙江、貴州、北京的33名(其中女子組12人)攀巖運動高手將在2天的時間裏,決出男子、女子各前六名,將頒發獎金、證書和獎盃。
花山攀巖體驗賽 花山攀巖體驗賽
黃草嶺吃梨大賽
地點設在錦屏鎮黃草嶺村,按規定時間吃黃草嶺梨果,按比賽規則要求選手在三分鐘內吃得最多者為勝。
黃草嶺吃梨大賽 黃草嶺吃梨大賽
無量呼吸和彝山素描
在2015年第二屆“無量山狂歡節”中,《無量呼吸》和《彝山素描》兩台原生態晚會精彩亮相。
《無量呼吸》晚會融合“四神”文化,以彝族三絃文化為主題,以《無量呼吸》來象徵“大氧吧”的無量勝境,晚會以原生態歌、舞、樂的形式,融於景東民間老藝人的演唱、演奏,兒童的景東本地方言童謠,表現景東彝族生產勞作、生活習俗、情愛娛樂,全方位的呈現景東民族民間歌舞、民族器樂的迷人魅力。整台晚會分為無量勞作、無量情愛、無量歡歌三個篇章進行表演,其中又有景東彝族大幫腔、牛哥、無量山茶歌、蓑衣舞、川河謠等15個節目,並以混聲合唱、女聲合唱、舞蹈、兒歌、情歌對唱、彝族民謠多種表演形式貫穿整個晚會。演員都是來自景東無量山民謠合唱團,通過採用無伴奏民謠的形式來展示厚重的景東彝族文化
《無量呼吸》 《無量呼吸》
《無量呼吸》 《無量呼吸》
彝族原生態歌舞《彝山素描》演員均是安定鎮密撒把藝術團的成員,都是安定鎮的青雲等各村的農民。歌舞分為序言、善良篇、勤勞篇、幸福篇、傳承篇等篇章,將原生態大幫腔、羊皮舞、彝族刺繡三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和民風民俗搬上了舞台,描繪出的是善良淳樸的彝山、勤勞堅強的彝山、幸福美好的彝山形象。
《彝山素描》 《彝山素描》
《彝山素描》 《彝山素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