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洱咖啡

鎖定
普洱咖啡,雲南省普洱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普洱市屬於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為主體的高原氣候區,是世界咖啡種植的黃金地帶。普洱咖啡色澤好,品質優,味道獨特。 [1]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普洱咖啡”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  2017年12月22日,普洱咖啡申請登記證書持有人名稱變更,重新核發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原登記證書收回註銷。 [2]  2021年8月,普洱咖啡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8]  2023年1月,普洱咖啡獲得國家標準及其英文版立項。 [7] 
中文名
普洱咖啡
外文名
Pu'er Coffee
產    地
雲南省普洱市
品質特點
香氣濃郁持久、略帶果酸味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046號
批准日期
2013年12月30日

普洱咖啡產品特點

普洱咖啡外在感官特徵

普洱咖啡 普洱咖啡
普洱咖啡莖為直生,莖上有節;每個節上有1對葉片,綠色;花為:白色,雌雄同花,盛花期一般在3月~4月;成熟鮮果為圓形紅色(黃色)漿果,鮮果脱皮後一般多為2粒子,鮮果成熟期一般在10月至次年2月。商品咖啡豆為淺藍色或淺綠色。

普洱咖啡內在品質標質

普洱咖啡色澤好、品質優,具有“香氣濃郁持久、略帶果酸味”的獨特品質特徵;酸味及濃稠度較好,有濃郁的咖啡味。其中,水分≤12.5%,灰分≤4.2%,水浸出物≥20.0%,咖啡因≤1.2%,總糖≥8.5%,蛋白質≥11.0%,粗脂肪≥5.0%,粗纖維≤35.0%,總酸≥0.5%。

普洱咖啡產地環境

普洱咖啡地貌土壤

普洱咖啡種植區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3307米,最低海拔317米,平均海拔1500米,相對高差3053米,適宜種植海拔700米~1600米 (海拔>1200米需無霜區);土壤類型主要以紅壤、磚紅壤、赤紅壤、紫色壤土、沙壤土、水稻壤等,適宜種植的土壤為紅壤、磚紅壤、赤紅壤,pH值5.5~6.5之間;森林覆蓋率≥64.9%,森林資源豐富;種植地選擇在半山區和山區的平緩坡地、低山、丘陵等地勢開闊的區域,一般海拔1200米以下的選擇陰坡,海拔1200米以上的選擇陽坡。 [3] 

普洱咖啡水文情況

普洱咖啡 普洱咖啡
普洱咖啡種植區水系有瀾滄江、紅河、怒江三大水系縱貫全境,瀾滄江水系主要有:小黑江、下允河、威遠江、景谷河、黑河等;紅河水系主要有:李仙江、勐野江、阿墨江、他郎河、泗南江、土卡河等;怒江水系主要有:南卡江、南康河、南馬河等;水資源豐富、清潔無污染,適宜咖啡種植和加工。 [3] 

普洱咖啡氣候條件

普洱咖啡種植區境內屬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兼具低緯、季風和高原氣候三大特徵,晝夜温差大,冬暖夏涼,降雨量大於蒸發量。年最高氣温24.7℃~27.6℃、年最低氣温12.8℃~15.3℃、年平均氣温17.8℃~20.1℃, 年平均日照時數2065.9小時,年無霜期313天~365天;5 月~10月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1208.3毫米~1811.7毫米,相對濕76%~85%。光、熱充足,水資源豐富,有利於咖啡生長。 [3] 

普洱咖啡歷史淵源

普洱咖啡 普洱咖啡
1956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在曼老街創建咖啡農場,引進小粒咖啡品種種植。
1982年,在南屏公社大開河引種小粒咖啡320畝獲得成功。
1987年,思茅地區與廣東省東莞市某企業進行經濟協作,引進資金、技術發展咖啡生產,計劃到2000年建成10萬畝咖啡商品生產基地,地、縣供銷社系統負責領導,統一規劃開墾,組織生產經營。
1988年,縣人民政府決定開發咖啡商品基地,在南屏鄉大開河村種植咖啡606畝。
1989年,累計已開墾定植高標準集約型的咖啡園3.2萬畝,已投產3000畝,咖啡豆產量20噸。
2011年,普洱市人民政府出台《關於“十二五”期間咖啡產業發展規劃》、《關於普洱市加快咖啡產業發展的決定》文件。 [3] 

普洱咖啡生產情況

2011年,普洱市市咖啡種植面積達43.9萬畝,投產面積19萬畝,咖啡產量2.8萬噸,咖啡產值8.5億元。
2012年,投產27萬畝,實現咖啡產量3.65萬噸,產值9億元。 [4] 
2022年,普洱咖啡成為當地產業幫扶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在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2021年冬天至2022年10月,咖啡產業為當地羣眾增加收入1.5億元。同時,產業的發展吸引不少人才返鄉創業,為普洱集聚新的活力。 [6] 

普洱咖啡產品榮譽

普洱咖啡 普洱咖啡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普洱咖啡”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 
2011年4月,《DB53/T 154—2006 思茅小粒種咖啡綜合標準》榮獲雲南省人民政府頒發雲南省標準化創新貢獻獎。 [4] 
2020年7月20日,普洱咖啡入選中歐地理標誌首批保護清單。 [5] 
2023年1月,普洱咖啡獲得國家標準及其英文版立項。 [7] 

普洱咖啡地理標誌

普洱咖啡地域保護範圍

普洱咖啡產地位於雲南省普洱市境內,涉及思茅區、寧洱縣、墨江縣、景谷縣、景東縣、鎮沅縣、江城縣、瀾滄縣、孟連縣、西盟縣1區9縣,共84個鄉(鎮)。地理座標位為:北緯22°02″~24°50″,東經99°09″~102°19″之間,南北縱距208.5公里,東西橫距中北部55公里、南部299公里,種植面積6.7萬公頃。 [3] 

普洱咖啡質量技術要求

普洱咖啡 普洱咖啡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3-03-1347 [1] 
質量安全規定
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所用投入肥料、農業等管理使用參照《種植業質量安全全程控制技術規範》、雲南省地方標準《思茅小粒種咖啡綜合標準》DB53/T154.1~10-2006 執行。 [3]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普洱咖啡生長習性喜潮濕氣候,種植區選擇海拔700米~1600米(海拔>1200米需無霜區),一般海拔1200米以下的選擇陰坡,海拔1200米以上的選擇陽坡;土壤類型為紅壤、磚紅壤、赤紅壤,PH值5.5~6.5之間;年平均氣温17.8℃~20.1℃,年日照時數2065.9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208.3毫米~1811.7毫米, 相對濕度76%~85%,基本無霜的半山區和山區的平緩坡地、低山、丘陵等地勢開闊的區域。
(2)品種選擇:50年代引進波邦和鐵皮卡品種,80年代引進S.288品種,90年代後引進卡蒂莫系列和CCCCA25品種,這些品種經過適應性栽培試驗研究和長期自然馴化後適宜當地種植。
(3)生產管理:選投產3年以上高產、穩產、優質、高世代的優良品種,無病蟲害的咖啡成熟的鮮果(紅果或黃果)。採用有性繁殖,通過沙牀催芽、種苗移入營養袋科學管理,用6月齡的咖啡小苗定植。採用人工和小型挖機於11月至次年4月沿等高線開挖。種植溝於5月之前回土並高於枱面5釐米,保持枱面內傾。6月至立秋前定植,要求晴天的早晚或陰天進行移栽,袋底切除1釐米,拆除營養袋,併科學移栽。定植1個月後第一次施肥。雨季期間枱面和台埂的雜草每月砍(割)一次,雜草用於 枱面死覆蓋;旱季枱面和台埂保留雜草,有條件的種植地可在11月進行地面死覆蓋。
(4)採收:咖啡收穫季節一般在當年10月至次年2月,採摘時只摘成熟的鮮果,分期分批進行,同時注意不能連果柄摘下,待加工的咖啡鮮果應放在蔭涼處。
(5)加工:商品咖啡豆的加工工藝包括鮮果加工和帶殼豆加工,其中鮮果加工分為濕法加工和幹法加工,濕法加工的質量最好。

普洱咖啡專用標誌使用

按照DB53/T154.5-2006(小粒種咖啡 咖啡豆) 的要求,咖啡豆分為特一級、特二級、一級。包裝物必須用牢固、潔淨、無毒、無異味、完好無損的國標麻袋(臨時裝帶殼咖啡豆可使用合格的編織袋)。每一袋產品必須是同一等級、同一季節採收的產品;每袋淨含量60千克±0.2千克或70千克±0.2千克,用縫包機縫口或手工縫口。嚴格遵守《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規範》,實行公共標識與地域產品名稱相結合的標識制度。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