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陽山區

鎖定
南陽山區(Nanyang Mountain Area)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西部。主要由雲落鎮、梅林鎮、高埔鎮、船埔鎮、大坪鎮、後溪鄉、馬鞍山農場等鄉鎮農場組成,人口約40萬,當地語言以客家話為主,是普寧市客家文化的所在地。 [5] 
中文名
南陽山區
外文名
Nanyang Mountain Area
行政區類別
廣東省普寧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區
地理位置
廣東省東部普寧市西部
面    積
620.58 km²
下轄地區
梅林鎮、高埔鎮、雲落鎮、船埔鎮、大坪鎮、後溪鄉
電話區號
0663(+86)
郵政編碼
515332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0.1925 萬
著名景點
盤龍閣七星洞天西林古寺,圓通庵,普寧盤龍灣温泉度假村
機    場
揭陽潮汕國際機場
火車站
普寧站葵潭站(廈深線)
車牌代碼
粵V
南陽山區特產
青梅烏欖青欖藥材涼果
南陽山區中心
梅林鎮

南陽山區歷史沿革

普寧市南陽山區【梅林鎮】 普寧市南陽山區【梅林鎮】 [1]
1950年3月1日廣東省將惠來縣梅林區505個村,陸豐縣大坪鄉以及揭陽的九鬥、烏石村,劃歸廣東省普寧縣(今普寧市)。
1957年普寧縣梅林區設梅林鄉、高埔鄉、雲落鄉、船埔鄉、南陽鄉、大坪鄉、黃沙林場。
1960年普寧縣梅林區大坪鄉改成大坪農場。
1961年普寧縣梅林區設梅林公社、高埔公社、雲落公社、船埔公社、南陽公社、黃沙農場。
1962年普寧縣南陽山區設在裏湖境內增建石牌公社。
1965年普寧縣南陽山區建立“普寧縣南陽山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為船埔鎮船埔中學前身。
1966年普寧縣南陽山區大坪農場改成大坪公社。
1980年普寧縣南陽山區黃沙農場改成黃沙公社。
1983年普寧縣南陽山區設梅林區、高埔區、雲落區、船埔區、大坪區、南陽區、黃沙區、石牌區。
1986年普寧縣南陽山區設梅林鎮、高埔鎮、雲落鎮、船埔鎮、大坪鎮、南陽鄉、黃沙鄉、石牌鎮。
1993年4月撤銷普寧縣建立普寧市,由廣東省直轄。
2003年12月普寧市撤銷黃沙鄉,將黃沙鄉的行政區域併入船埔鎮;撤銷南陽鄉,將南陽鄉的行政區域併入梅林鎮;撤銷石牌鎮,併入裏湖鎮。
“南陽山”的名字由來,歷史上有賴、楊兩姓的祖先從河南南陽遷到福建永定南陽居住,於明正德二年(1507年)再遷至此山區創業,以原籍命名。

南陽山區地區介紹

普寧維平機場 位於;高埔鎮葵坑村 普寧維平機場 位於;高埔鎮葵坑村 [2]
南陽山,位於廣東省東南部,蓮花山脈支脈,普寧市區西部。是普寧與揭西、陸豐、陸河、惠來五縣的界山。南北相距24公里,東西相距35公里,總面積84萬畝。南陽山區又稱峨眉嶂山地,大部分在普寧境內。整個南陽山平均海拔100~300米,山峯海拔多在400~900米之間,主峯有峨嵋嶂和癩痢石凸,位於普寧西南與陸河的邊境上,其中,峨嵋嶂海拔980米,是普寧最高峯,癩痢石凸海拔960米,向東南降低為低丘、台地。山勢西北一東南走向,與海岸大致平行,面海的山坡多地形雨,為粵東最大的暴雨中心,年均降雨量2400毫米左右。地質以燕山構造運動侵入的花崗岩和閃長巖為主體,表土多為赤紅壤和黃壤。處於南陽山區的後溪鄉和原黃沙鄉各村所處的平均海拔較高,一般都在400米以上,故氣温較全市平均氣温低2~3℃。南陽山系是榕江、龍江和梅林溪的發源地。礦產主要有鎢、鉬、鋯英石。南陽山區是普寧市重要的果林生產基地。林木有杉、松、紅椎、柯等,水果有菠蘿、青梅、柿等。黃沙鄉各村的平均海拔較高,一般都在400米以上,故氣温較全縣低2~2.50℃。整個山區重巒疊嶂,連綿起伏,野豬、虎、狼、穿山甲等出沒其間。除黃沙鄉外,各鄉鎮、場都有班車通達,廣汕公路經此。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革命的重要活動區。
由於梅林鎮多個村子都相連在一起,分佈在梅林鎮中心周圍,所以經濟比其他鎮要發達許多,梅林鎮也是南陽山區的中心地。雲落鎮因為靠近市區流沙的原因,經濟在近代變化非常大。高埔因為有一個高柏高速,普寧人坐大巴去廣州、深圳、東莞等地,或者回普寧,都需要經過高柏高速,所以對高埔鎮的經濟有非常大的幫助。

南陽山區下轄地區

南陽山區主要學校
普寧市梅林中學
1937年創辦
(普寧市第六中學)
完全中學
梅林鎮
普寧市船埔中學
1965年創辦
初級中學
船埔鎮
1958年創辦
1968年開辦高中部
完全中學
大坪鎮
普寧市高埔中學
1966年創辦
初級中學
高埔鎮

南陽山區梅林鎮

南陽山區船埔鎮

吉告村西溪村庵內村 、河坑村、黃沙村、利坑村、席草湖村庵內村河坑村鴨母寮村、船埔圩居委會片區。

南陽山區高埔鎮

政府駐地:高埔村。 福田村葵坑村新圩村梅星村高埔村坪上村、社徑村、山下村下營村

南陽山區雲落鎮

政府駐地:雲落村。 湖寨村五斗村雲落村九嶺村崩坎村紅饒村古安村紅光村田心村

南陽山區大坪鎮

政府駐地:大坪鎮中心路
善德村經度11581562,緯度2324103;
甲湖村經度11583466,緯度2322747;
粘田村經度11583817,緯度2322020;
埔心村經度11585176,緯度2319807;
稔尾村經度11586396,緯度2318383;
新竹村經度11584957,緯度2318280;
埔嶺村經度11583780,緯度2318910;
大坪村經度11567060,緯度2350091;
三溪壩村經度11584954,緯度2316777。

南陽山區後溪鄉

南陽山區旅遊景點

南陽山區境內有古剎圓通庵、盤龍閣、西林古寺。
體現南陽山區客家文化的典型建築——船埔鎮梅田村灰寨寨頂圍龍屋。

南陽山區盤龍閣

盤龍閣寺廟 全景 盤龍閣寺廟 全景 [3]
位於廣東普寧市南陽山區梅林鎮轄區內,方圓4平方公里。它既是粵東十方名剎之一,又是重點旅遊景區。2002年10月17日(農曆九月十二日)重建落成開光。
盤龍閣是名聞國內外的佛教聖地,歷史悠久的盤龍閣古廟就在這裏。廟宇始建於清光緒(1875~1908)初期,規模不小,是觀音菩薩和元天上帝顯聖道場。據清《普寧縣誌》載,這裏有“六山十八景”:“盤龍山、虎山、象山、獅山、龜山、鷹山,綠水浮舟,龍閣雲海、佛閣龍泉、鯉躍龍門、仙人萍蹤、百鳥朝陽、杜鵑泣月、雄獅銜啼、蟾蜍望月、仙湖彩虹、跑象馱日、元天卜褂、龍泉琴聲、金雞報曉、涅盤洞、晨鐘石、暮鼓石、回頭獅。”1990年省、市政府和省宗教局批准盤龍閣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佛教活動場所。
盤龍閣 牌坊 盤龍閣 牌坊
修擴建後的盤龍閣寺主副配套工程設施共有二十幾項: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樓、觀音閣、地藏閣、翻新的盤龍閣玄天上帝廟、圓通庵、七層千佛塔、五層法堂樓、功德堂、左右長廊、內外山門、三層樓僧舍、迎賓館、市佛協辦公室、拱辰亭、將軍亭、觀音亭、供水塔、城門樓、金石結構福德廟、盤古石橋、停車場等,總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
寺坐南朝北,以龍珠金山為中心,四周名勝古蹟星羅棋佈,稱謂“六山十八景”。內局神獸六山環繞,外有九龍盤朝,是名符其實的龍盤虎伏盤龍閣。諸景點中尤以佛閣龍泉、盤龍温泉、拱辰留跡,蛤蟆頂印、盤古石泉、緣水浮舟、九龍潭(水庫)等天然奇觀令人流連忘返。特別是疊疊嶺上峯,巍巍千佛塔,登塔遠眺,九龍戲,惟妙惟肖,令人回味無窮,堪稱潮汕小五台之寶地。
主體建築系單層高閣,坐東面向西北。周圍有三亭一峯環繞,即北面拱辰亭、西面金華亭、東面紫氣亭、東北面天乙峯。據保存在盤龍閣的《惠來正堂告示》石碑記載,當初建為講堂,宣講《聖諭廣訓》,後改為道教堂。20世紀50年代,道場停止活動,場地為遷至此處耕作的農民居住。1990年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後不斷進行寺廟擴建和周圍道路建設。截至2003年底,盤龍閣為粵東地區建築面積最廣闊的建築羣寺廟。
有六山十八景的自然景觀,三大如來、四大天王、五大菩薩、十八羅漢等漢白玉雕像,還有點綴山間的亭、台、樓閣、寶塔等,有3.4公里長的公路縱貫旅遊區。是普寧市重要旅遊項目,粵東較大規模的旅遊景區。
創始人是揭陽盧松光法師。當時他日夜不辭勞苦地奔走於粵東各處和暹羅、印尼、新加坡等地,向各地善男信女宣傳善事, 他的淨修梵行,禪心高德感動了不少人,經多年努力,募集了一大筆資金,建成了初具規模的盤龍閣寺。寺廟建成了,他也圓寂了。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後人把他的骨頭屍首連他的指甲都烘乾後,重新裝扮,然後封存在上庵玻璃櫃內供人瞻仰,土改後的1956年被廢。
根據保存在這裏的《惠來縣正堂告示》的石碑記載,盤龍閣最初建為講堂,宣講《聖諭廣訓》,後為道教場所。在盤龍閣下庵池塘旁的廣場上,時至現今還完好地保存有一個清光緒年間普寧塗洋村人獻的鎮宮寶物,是二人多高空腹的外面鑄有龍鳳、花草、文字,玲瓏奇巧的“盤龍閣寺萬年寶鼎”,俗稱三層大肚的焚紙錢的大鐵爐,也叫三腳鼎。爐上鑄有“法雨流瓊樹,慈雲護寶幡”等文字,是廣東省罕見的珍貴的古文物。在文革期間,由於它高而重,才逃過滅頂之災。
解放後,盤龍閣道場停止活動。在1956年至1992年這一段時間,普寧池尾華取、新寮等村一個“移民社”林、張、劉、賴等姓共150多人在此耕作居住,後來,他們陸續遷回原籍。1961年,盤龍閣被列為普寧縣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經廣東省宗教事務局批准,盤龍閣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
盤龍閣原來分上庵和下庵,前後佔地4平方公里,經不斷建設,如今上下庵的房子已連成一片。整個工程除了山體維持,道路建築外,還新建了上庵的盤龍閣寺大廳、大雄寶殿、藏經樓、觀音閣、地藏閣、廊廡等。又新建了將軍亭、觀音亭、如音亭、拱辰亭4個亭。在東南面,前幾年又建了一處宮殿式的“園通庵”建築羣。全庵都是宮殿式杉桁石磚水泥琉璃瓦的建築結構,規模宏偉,氣勢非凡。其中單超過兩人高的鐵或石鏤空造型精美別緻的“盤龍閣寺萬年寶鼎”就有八個,實為少見。同時還在山頂上新建了三層多高的“千佛塔”,站在塔旁,不僅可以居高臨下看到山下各處的梵宇僧室,與松柏上下其間,還可以眺望梅林鎮嶄新的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
在盤龍閣上下庵之間,綠樹叢中,潺潺泉水邊,新建了四棟二至五層高很長的樓房,樓房內有普寧市佛教協會辦公室、活動室、大廚房、大餐廳,和可以容納100人的大賓館,專門接待國內外八方香客和遊人居住。在綠樹下,到處十分清潔,空氣清新,又有亭台石凳供人憩息。每逢夏天雨後,天晴之際,坐在山邊石上,鳥雀鳴於樹上,蜂蝶舞於花間。耳聽沸沸汩汩的泉聲,眼觀曲折清新的泉流,使人煩惱頓消,心曠神怡,其樂悠悠,實為旅遊度假之勝地。
每年農曆七月,盤龍閣都會舉行一次盛大的“盂蘭盛會”,十分熱鬧。每逢春節後一個多月內,從各地湧來的香客和遊人,車水馬龍,絡繹不絕。
盤龍閣乃粵東地區建築面積最廣闊的建築羣的寺廟,也是最多僧尼的寺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在20世紀90年代參觀後讚歎不已,譽其為“南方五台山”。

南陽山區七星洞天

七星洞天 七星洞天 [4]
道教勝地七星洞天南合武當,位於廣東省普寧市南陽山區高埔鎮大道營橫屏嶺山嶽。公元260年,天師葛洪,赤松子黃初平等仙長們尋龍採藥棲身於此。 公元1778年,先賢王達成、王姑等續緣擴建,侍奉慈航天尊等神。1958年,僅剩殘碑斷瓦。1998年,武當道人陳明性道長等參訪普寧道教,追仙蹤,結道緣;經一年多實地的考證。於1999年9月,棲居七星洞天,結草為廬,廣結善緣;經十年的不懈努力,社會各界大德鼎力資助,現已初具規模。

南陽山區圓通庵

圓通庵前身是員潭仔庵,位於廣東省普寧市南陽山區後溪山嶺的員潭山上。後溪山嶺自北而南,重巒疊嶂,綿亙數十里。沿山河谷的後溪水道,是龍溪河的支流。古代山間原始森林密佈,是獼猴野鹿棲息之地。據《建庵碑記》説:“員潭山高雲霄,登是山者,不啻往西域天竺。”
嘉靖四十三年(1564)萍鄉知縣陳元謙(陳梅峯第五代孫、任滿回鄉至員潭庵)與僧人商議改建,僧告以昨晚夢見山頂小湖有羣鹿卧眠,陳元謙認為這是好兆,便在鹿眠湖附近(即員潭故庵之上)“擇吉興工,樑棟美材,本山所產,經營締造,閲月而成。取清淨無滯之義,名庵曰圓通庵,斯時外觀,高山聳翠,上山雲霄,遠水細流,下舒碧澗;內視顯佛,應求神靈保佑,人鹹道為小西天雲。”不久,致仕回鄉的鉅野縣令陳雪坡(陳元謙從侄)邀遊庵中,僧人將建庵經過相告,次日,同登山遠望,果有羣鹿卧眠湖邊。於是建議將山腳員潭上下田地一頃零八畝拔入並加以擴建,“奉諾佛,祀祖先,敲金戛玉,煌煌乎可觀也。”《碑記》圓通庵湖光山色,規模壯麗由此可知。
圓通庵為岐石陳姓祖先創建並屢廢屢修,七百年的風風雨雨過去了,解放後後溪山區屬於普寧縣轄地,圓通庵舊址仍在,在陳梅峯裔孫港商慈善家陳權記先生斥巨資委託友合、希石等十三人主持復建,煥然一新,現普寧市計劃擴建,並發展旅遊事業,圓通庵古蹟和附近景物將裝扮得更加美麗壯觀。

南陽山區客家圍龍屋

位於船埔鎮梅田村灰寨寨頂的圍龍屋,已有300年左右的歷史,為梅田吳氏村民的祖居(始於第三代),是潮汕地區現存的一座大型客家圍龍屋。建築佔地面積約近五千平方米,正門口有近六百平方的“半月形禾埕”,稱“獅石坪”(因坪邊緣有獅形石而得名)。圍龍屋與禾埕整體平面呈不規則蛋形,後圓前方,外圓內方,圍龍屋內圍為方形,正屋為梅田吳氏二代祖雪梅公祖祠“永恵堂”(已毀於文革時期)。灰寨寨頂圍龍屋,是體現南陽山區客家文化的典型建築,是船埔歷史文化的沉澱,是船埔歷史的見證,更是潮汕地區客家文化最具代表性、最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關於圍龍屋防禦土匪的傳説
寨頂圍龍屋建築在古代為防外敵及野獸侵擾發揮着重要的防禦作用。傳言在以前古代因處於社會動盪,寨裏來了一夥“河婆賊”(土匪)搶掠村民財物搜刮至圍龍屋因無法強行進入守在大門。村民被迫困守在屋內,圍龍屋因處於半山腰,平日下山挑水是圍龍屋村民主要飲用水來源。土匪們正想利用這點圍困村民,讓村民渴死在裏面,於是土匪們就將寨頂圍龍屋圍得水泄不通。圍龍屋村民在堅持數天後,因客家人都有釀米酒的習慣,於是一位婆太(老人家)想到一個辦法,這位老人家就叫人們將衣服沾了米酒,再用竹竿高高地把衣服掛起來。衣服瞬間滴着水,土匪們看到後驚訝地感嘆圍龍屋裏竟然水源充足,況且土匪們已經堅守包圍了數日也沒撈到什麼好處,土匪們見狀只好放棄了洗劫圍龍屋的念頭。至此圍龍屋村民成功地解除了此次危機。
近年來,圍龍屋裏原居民大部分已外遷至垟裏角排或徑仔缺,截止至2015年初,僅餘左側門樓的兩三户老人家居住,圍龍屋的大部分房屋多年失修並坍塌嚴重,尤其那些古老的青磚牆都悉數倒塌,很是可惜。期待未來村民及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團結一致,有朝一日喚起保護修繕寨頂圍龍屋的意識。留予後代、吳氏先祖、當地客家人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遠眺灰寨寨頂圍龍屋 遠眺灰寨寨頂圍龍屋
圍龍屋正面 圍龍屋正面
以下是航拍局部村景及圍龍屋。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寨頂的圍龍屋,已經倒塌非常厲害,野草肆虐,估計很快就會塌毀殆盡,希望有一天人們可以把她修繕起來,持續保護好當地村落客家人寶貴的圍龍屋古建築文化遺產。
(照片由鄉友吳文基,拍攝於2015年6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