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昭和天皇實錄

鎖定
1989年昭和天皇去世之後,日本官方開始編寫《昭和天皇實錄》。 [1]  編著《實錄》耗時24年5個月,共分61冊,記載了從昭和天皇1901年出生至1989年去世的一生經歷。 [1]  該書以天皇身邊之人的日記等為基礎編纂完成,介紹了昭和天皇一生中涉及的諸多重大事件。 [2] 
2014年9月9日,日本宮內廳對外公開了記錄昭和(裕仁)天皇生涯的《昭和天皇實錄》一書。 [2] 
中文名
昭和天皇實錄
地    點
日本
相    關
明仁天皇
完成時間
2014年8月21日

目錄

昭和天皇實錄編纂過程

日本宮內廳編撰《昭和天皇實錄》的工作始於1990年,由於不斷有新的材料發現,使得編纂工作不斷延期。 [3] 
2014年1月9日,日本宮內廳長官風岡典之透露,記錄已故裕仁天皇的《昭和天皇實錄》編撰工作進入收尾階段,預計將在2014年3月底完成,提交給明仁天皇。如果日本國民要求公開信息,宮內廳計劃公開全部內容。 [3] 
2014年8月21日,《昭和天皇實錄》已由宮內廳完成編纂,奉承明仁天皇及皇后。 [4]  9月9日對外公開。 [2]  據悉,全書以公眾出版物形式在今後5年內完整出版,年內有2冊發行面世。 [4] 

昭和天皇實錄內容

風岡典之説,宮內廳基於大量資料編纂了這項實錄,包括很多未公開的史料,同時參考了裕仁天皇周圍人士的日誌、御醫的病歷記錄、未公開的私人文書以及對原侍從的訪談等。宮內廳嚮明仁天皇提交原本後,還準備公開內容相同的副本。此外,還計劃發佈實錄的概要版,預計公開發行將持續數年時間。
據介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日本即將投降前,日本通過美英聯絡原蘇聯希望和解時的情況,以及在二戰期間天皇發佈的祈禱攻破敵國的“御祭文”等內容也出現在該書中。 [2] 
書中,還介紹了一些昭和天皇幼年時期的很多逸聞、寫給其父母(大正天皇和皇后)的信件以及一些作文等。從該書中還可以看出,自明治時期開始皇宮中就有了過聖誕節的習慣。 [2] 
另外,該書還收錄了昭和天皇對靖國神社合祭甲級戰犯表示不快的講話、共計11次會見麥克阿瑟時的情況等以前多有耳聞、而從未看到過的內容。 [2] 
據宮內廳介紹,該書在編纂過程中參閲了大約3000份資料。其中至二戰結束前一年連續8年擔任天皇侍衞長的入江相政撰寫的《百武三郎日記》、二戰剛剛結束時的宮內大臣《松平慶民手帖》等大約40份鮮為人知的資料。這些雖然作為貴重資料廣受關注,但是在該書完成之前並未對外公開。 [2] 
共同社報道説,學者和公眾最感興趣的是《昭和天皇實錄》中是否收錄了新的文件和資料,講述裕仁從二戰開戰到戰敗期間作出決斷的過程,以及戰後在同盟國軍事佔領期間與駐日盟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進行會談的內容等。 [1] 
裕仁在位期間,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面對日本無法改變的戰敗命運,1945年8月15日,裕仁通過廣播發布“終戰詔書”,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戰後,裕仁保留象徵性的國家元首天皇身份,直至1989年去世,終年87歲。

昭和天皇實錄爭議

按《實錄》的記載,裕仁晚年在戰後一直被追究“戰爭責任”,深陷“君主的苦惱”。1971年,昭和天皇訪問歐洲,這是他戰後首次出訪。據《實錄》記載,昭和天皇在荷蘭的座駕被人投擲熱水瓶,擋風玻璃出現裂痕。在1988年4月的一次記者會上,昭和天皇再次被問及有關戰爭的問題,他答道:“不管怎麼説,那是一段最不願被勾起的回憶。”1988年4月25日的記載顯示,天皇稱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最令人討厭的回憶”。 [1] 
對此日本時事通訊社稱,《實錄》可能刪除了不利於昭和天皇正面印象的內容。《朝日新聞》援引日本大學教授古川隆久的話稱,《實錄》內容是否屬實第三方根本無法驗證,《實錄》中幾乎沒有直接引用天皇的講話,涉及戰爭責任和退位問題上,措辭謹慎。而對於靖國神社合祭甲級戰犯一事,《實錄》也只是點到即止。共同社稱,《實錄》雖然在每條記述末尾寫上所依據的資料,但僅列舉資料名,沒有説明哪些內容參考哪種資料。 [1] 
日本《每日新聞》援引《昭和天皇》一書作者明治學院大學教授原武史的話説:“《實錄》在引用史料方面顯得比較隨意。”《實錄》在記述上存在問題,很多內容表達模糊不清。這種做法容易讓人產生疑問——為引導公眾得出“天皇沒有戰爭責任”的結論而隨意引用資料。 [1] 
實錄以已故前宮內廳長官富田朝彥的筆錄為史料,指出昭和天皇對靖國神社供奉甲級戰犯感到不滿,1975年11月21日最後一次參拜靖國神社後就不願再參拜。有研究日本現代史的學者認為,《昭和天皇實錄》當中所公佈的新資料,仍然沒有足以推翻當前對日本在戰爭責任中的新敍述。另外有關昭和天皇與駐日盟軍總司令部麥克阿瑟將軍會晤的全部記錄、向身邊人士談及戰爭爆發原委等資料也未被列入,沒能填補昭和史的空白。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