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昧(拼音:mèi)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字形從日為形,未為聲。“昧”本義指天快亮的時候,又指昏暗不明。引申為人的心中不明、糊塗,又引申為隱藏、使人無法看明白。 [14] 
中文名
拼    音
mèi
部    首
五    筆
JFIY(86);JFY(98) [2] 
倉    頡
AJD [2] 
鄭    碼
KBKO [2] 
筆    順
豎、橫折、橫、橫、橫、橫、豎、撇、捺
字    級
一級(編號:1477) [1] 
平水韻
去聲·十一隊 [3]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注音字母
ㄇㄟˋ
四角碼
6509₀
筆畫數
9(部首4,部首外5)
統一碼
U+6627 [2] 
筆順編號
251111234
造字法
形聲字
異體字
𣆜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4]
“昧”是一個形聲字。圖1和圖2是西周金文中的“昧”,字形作上下結構,下部為形旁“日”,上部為聲旁“未”。“昧”的本義是昏暗,昏暗就是光線不明,與日光有關,所以用“日”作形旁。古文字偏旁的位置往往不固定,至戰國時期,字形結構演變為左“日”,右“未”,與隸書、楷書無別了。 [4] 
古人把黎明、拂曉稱為昧旦,昧是昏暗,旦是天明,昧旦是指天剛剛亮,還有點暗,未完全亮,如《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這裏的“昧旦”即指黎明。與“昧旦”同義的還有“昧爽”。“爽”是明的意思,昧爽也指天未全明之時,如《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櫛冠,平明而聽朝。”大意是:國君在黎明時梳好頭,戴好帽子,天大亮就開始處理朝政了。
“昧”從昏暗引申為掩蔽、隱藏,欺瞞,因為掩蔽、隱藏、欺瞞都是使事實真相不明。拾到東西不隱瞞下來,不據為己有,稱為“拾金不昧”,“昧”就是隱瞞的意思。昧着良心就是瞞着自己的良心,揹着自己的良心。
人的頭腦昏暗就是糊塗,不明事理,所以“昧”字從昏暗引申為糊塗。現代漢語有雙音詞愚昧、矇昧,其中的“昧”都是這個意思。“昧”還有不知道、不瞭解的意思,如成語“素昧平生”,指對某人一向不瞭解,跟某人從不認識。
“昧”從糊塗,不明事理引申為冒犯。一個人愚昧無知,就容易有所冒犯。古書中常見“昧死”的説法,昧死就是冒死,不避死罪。現代漢語有雙音詞冒昧。冒與昧同義,冒昧是同義合成詞,多用作謙辭,表示沒有顧及自己的言行是否適宜,可能有所冒犯。 [14]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mèi
形容詞
昏暗不明
obscure;
dark
《淮南子·原道訓》:“氣不當其所充而用之則泄,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則昧。”
《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塵埃抪覆,昧不(見)泰山。” 顏師古注:“昧,暗也。”
《後漢書·蘇竟傳》:“雖昧必亮。” 李賢注:“昧,暗也。”
昧旦;昧然;幽昧
眼不明的樣子
blind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
漢·王充《論衡·狀留》:“目不在面而在於足,救昧不給,能何見乎!”
唐·劉禹錫《聚蚊謠》:“暄騰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聰者惑。”

糊塗;不明白
ignorant
《莊子·大宗師》:“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南朝宋·顏延之《秋胡詩》:“雖為五載別,相與昧平生。”
宋·陸游《上虞丞相書》:“故王霸之分,常在於用心之薄厚,而昧者不知也。”
愚昧;矇昧;素昧平生
動詞
隱藏
conceal;
hide;
delude
唐·杜甫《回棹》詩:“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李廣田《金壇子·沒有太陽的早晨》:“試想,一個人被活活的打死,那裏還會昧得住呢?”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三:“我也是昧着良心,在那兒替別人圓謊。”
拾金不昧;昧良心
貪;貪圖
be greedy for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楚將平,諸侯將和,楚王是故昧於一來。” 杜預注:“昧,猶貪冒。”
《漢書·敍傳上》:“而苟昧於權利,越次妄據,外不量力,內不知命,則必喪保家之主。” 顏師古注:“昧,貪也。”
晉·庾亮《讓中書令表》:“偷榮昧進,日爾一日。”

冒犯
offend
晉·左思《吳都賦》:“相與昧潛險,搜瑰奇。”
昧死;冒昧
名詞
古代東方少數民族的音樂
《禮記·明堂位》:“昧,東夷之樂也。”
星名
《漢書·五行志下之下》:“於《易》在《豐》之震曰:‘豐其沛,日中見昧,折其右肱,亡咎。’”今本《易·豐卦》作“沫”。
wěn
動詞
《公羊傳·襄公二十七年》:“苟有履衞地食衞粟者,昧雉彼視。” 何休注:“昧,割也。” 陸德明釋文:“昧,舊音刎,亡粉切。”
-
人名用字
餘昧(又作“餘昩”,春秋時人)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9]  《漢語大字典》 [10]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七】【日部】莫佩切(mèi)
爽,旦明也。從日未聲。一曰闇也。 [11] 

説文解字注

“(昧)昧爽”注:昧字舊奪,今補。
“且朙也” 注:各本且作旦,今正。且明者,將明未全明也。《牧誓》:“時甲子昧爽,王朝至於商郊牧野。”言昧爽起行,朝旦至牧野。《左傳》,晏子述讒鼎之銘曰“昧旦丕顯。”偽《尚書》演其辭曰:“昧爽丕顯,坐以待旦。”《郊祀志》:“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昒爽。”《封禪書》“昒”作“昧”,既言旦。又言昧爽者,以辛“巳朔旦冬至”合前文黃帝己酉朔旦冬至為言,明冬至均在朔之旦也。繼雲:“昧爽,天子始郊拜泰一。”明未旦時即郊拜泰一也。《內則》:“成人皆雞初鳴適父母舅姑之所,未冠筓者,昧爽而朝,後成人也。”昧與曶古多通用,而許分別之,直以昧連爽為詞。昧者,未明也,爽者,明也。合為將旦之偁。
“從日,未聲” 注:莫佩切,十五部。
“一曰闇也” 注:闇者,閉門也,閉門則光不明,明闇字用此,不用暗。暗者,日無光也,義異。《司馬相如傳》:“阻深闇昧,得燿乎光明。” [12]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部】 昧;部外筆畫:5
古文: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莫佩切,音妹。《説文》:𤕤旦明也。一曰闇也。《博雅》:冥也。《易·屯卦》:天造草昧。疏:昧謂冥昧。《書·堯典》:宅西曰昧谷。傳:昧,冥也。日入於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
又《書·太甲》:先王昧爽丕顯。疏:昧是晦冥,𤕤是未明,謂夜向晨也。《詩·鄭風》:士曰昧旦。
又《書·仲虺之誥》:兼弱攻昧。傳:闇則攻之。
又《左傳·文二十六年》:楚王是故昧於一來。注:昧,猶貪冒。
又屈原《離騷》:路幽昧以險隘。注:幽昧,不明也。
又樂名。《禮·明堂位》:《昧》,東夷之樂也。
又縣名。《類篇》:在益州。
又與沬同。《易·豐卦》:日中見沬。《釋文》沬,《字林》:作昧,雲斗杓後星。
又《集韻》《韻會》並莫貝切,音眛。義同。
又《韻補》葉莫結切。鮑昭詩:年貌不可還,身意會盈歇。智哉眾多士,服理辨明昧。 [5]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日”窄“未”寬,頂部“日”低,底部“未”低。“日”,框內橫筆在橫中線。“未”,兩橫上短下長,下橫在橫中線;豎筆在豎中線右方;撇筆撇尖輕接“日”下側,撇、捺收筆持平。 [13]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十八隊

合口呼
次濁
莫佩切
muAi
集韻
去聲
十四夳(泰)
開口呼
次濁
莫貝切
mɑi
去聲
十八隊
合口呼
次濁
莫佩切
muɒi
入聲
十三末
合口呼
次濁
莫葛切
muɑt
禮部韻略

去聲





莫佩切

增韻

去聲





莫貝切


去聲





莫敗切


去聲





莫佩切

中原音韻

去聲
齊微



次濁

mui
中州音韻

去聲
齊微





忙背切

洪武正韻

去聲
七隊


次濁
莫佩切
muei
分韻撮要

陽去
第二十八魁賄誨






(參考資料:漢典 [6-7]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m
wəd
先秦
王力系統
m
uəi
先秦
董同龢系統
m
uə̂d
先秦
周法高系統
m
wər
先秦
李方桂系統
m
ədh
西漢



東漢





əi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灰咍廢

wə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m
uɑ̆i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m
uɒi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m
uAi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m
uəi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m
uậi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m
iuəi
(參考資料:漢典 [6]  [8]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1-21]
  • 2.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8]
  • 3.      .搜韻[引用日期2020-11-21]
  • 4.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瀋陽: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00
  • 5.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439
  • 6.    「昧」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11-21]
  • 7.    「昧」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11-21]
  • 8.    「昧」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11-21]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890
  •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605
  • 11.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02
  • 12.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030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30
  • 14.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3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329-33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