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春牛調

鎖定
春牛調(chun niu diao),壯族風俗歌。又稱“唱春牛”。流行於廣西德保靖西、上思、邕寧橫縣等地。在春節期間演唱。
中文名
春牛調
拼    音
chūn niú diào
風    格
壯族風俗歌
舉行時間
春節期間

目錄

春牛調基本概述

用紙糊成春牛模樣,小夥子們舉着“春牛”,姑娘們唱歌,並敲鑼打鼓遊村串寨祝賀新年。每到一處,在庭院裏唱春牛歌、跳春牛舞。曲調有趣而詼諧,唱詞是:“春天來了,該耕種了,為今年秋天豐收打基礎了”。打春牛
打春牛漢族舊俗,流行於中國許多地區。“春牛”,用桑木做骨架,冬至節後日取土塑成。身高4尺,長8尺,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人們到先家壇奉祀,然後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趕回縣府,在大堂設酒果供奉。男女老少牽“牛””,唱栽秧歌,祈求豐年

春牛調春牛舞

春牛舞,是粵西山區農村民間的一種演唱舞蹈。具有歷史悠久,鄉土氣息濃郁,羣眾喜聞樂見的特點。
每年春節或開耕時節,山區農村便盛行這種春牛舞。“春牛”一般由兩個演員扮舞,一人舞牛頭,一人舞牛尾,牛頭用木頭或竹篾扎制,外形比真的牛頭大一倍,彎彎的猶角,大大的眼睛,黑的皮毛,牛鼻被穿着,和真的一樣。牛身用布做,遮住裏邊的演員,牛身和牛尾由一人操舞。
表演前,“牛”躺在一邊,在一陣歡快的鑼鼓聲中,由一位老農打扮的角色把牛牽起,繞場走幾周,並對“牛”説幾句打諢話,引觀眾發笑,然後邊舞邊唱:打起鑼鼓響悠悠,人家舞獅我舞牛,人家舞獅得快樂,我地舞牛慶豐收。一段鑼鼓之後,接着又唱下去。表演時,牛的舞蹈動作很簡單,只是隨着牽牛人的唱頌,搖頭擺尾,作欣喜之狀,接受人們的稱讚。牽牛人的動作則比較多,一邊唱一邊撫摸着春牛,從牛頭摸到牛尾,每摸一處,都有唱詞,如摸摸牛頭摸牛耳,農家耕作全靠你;摸摸牛頭摸牛眼,薯粟豆麥糧增產;摸摸牛頭摸牛尾,耕夫步步緊相隨。摸摸牛頭摸牛身,風調雨順好耕耘,摸摸牛頭摸牛腳,晤愁吃來晤愁着。牛兒是個農家寶,農民愛牛樂呵呵;相依為命勤耕作,共同走向金光道。唱詞內容樸實,曲調深沉,感情真摯,教育大家要愛護耕牛,勤耕勤種。在春牛舞了一陣之後,又有幾名秧歌隊上場,邊扭邊唱,敲鑼打鼓,十分熱鬧。
表演者還一邊唱,一邊做騎牛、駛牛、犁田,耙地等動作,有的手扶犁耙等農具,有的徒手,要十分逼真,稍有破綻,觀眾就要唱歌來譏諷:手拿金花金黃黃,犁田大伯晤在行,丁丁園園犁緊轉,樣般中間晤開行。表演者即順便接過話頭,逗趣作答:鑼鼓打來鬧洋洋,老兄講得也在行。是你不知我心意,留出中間做魚塘。使得氣氛更加熱烈。有的地方還有一生一旦,打扮成新郎。新娘,手持洋傘,肩挑花籃,邊舞邊唱相際 唱一陣,扭一陣,又敲一陣鑼鼓。唱到興高采烈時,有幾個人走入場中邊拍掌邊跳,和演員一齊起舞,大家互逗互樂。
春牛舞唱詞內容樸實,感情真摯,教育大家要愛護耕牛,勤耕勤種;曲調深沉纏綿。由於在民間長期傳唱的結果,已經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曲調。俗稱“春牛調”:主要包括四種,全省各地都差不多。粵北的樂昌、南雄。連縣、連山,粵東的新豐、龍門,粵西的陽春、信宜、高州等縣,基本都是這個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