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時辰

鎖定
時辰,讀音為shí chen,是中國古代的計時單位,一時辰等於兩小時。
中文名
時辰
讀    音
shí chen
功    能
計時
個    數
12個
用    途
古代計時單位
換    算
一時辰等於兩小時
地    區
中國

時辰讀音

子(zǐ) 、醜(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1] 

時辰解釋

中醫養生時辰 中醫養生時辰
1.中國傳統計時單位。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起算,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中午十一點到一點是午時。 宋 蘇軾 《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今來所創置鈐轄司前一閘,雖每遇潮上,閉得一兩時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閘者,自須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閉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晝短夜長,差了三個時辰了。”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半個時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
2.泛指時刻或時間。 金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沒一個時辰兒不掛念,沒一個夜兒不夢見。”《西遊記》第四九回:“這等幹,只是忒費事,耽擱了時辰了。” 魏巍東方》第四部第二三章:“這就叫:不是不報,時辰不到。” [1] 

時辰時間來歷

時辰亭 時辰亭
古代勞動人民最初描述時間主要參照顯而易見的天象、動物生物鐘和日常作息,比如雞鳴、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後來逐漸改用授時設備讀數來描述,後來也逐漸給這些授時設備讀數配上了五行。比如,給甲乙兩字配上木、給丙丁兩字配上火、給戊己兩字配上給土、給庚辛兩字配上金、給壬癸兩個字配上水。
古今時辰對應
古時
今時
時間段〔使用同一地支表述的時間範圍〕
子時
0:00
唐前:0:00-2:00
唐後:23:00-1:00
丑時
2:00
唐前:2:00-4:00
唐後1:00-3:00
寅時
4:00
唐前:4:00-6:00
唐後:3:00-5:00
卯時
6:00
唐前:6:00-8:00
唐後:5:00-7:00
辰時
8:00
唐前8:00-10:00
唐後7:00-9:00
巳時
10:00
唐前10:00-12:00
唐後9:00-11:00
午時
12:00
唐前12:00-14:00
唐後11:00-13:00
未時
14:00
唐前14:00-16:00
唐後13:00-15:00
申時
16:00
唐前16:00-18:00
唐後15:00-17:00
酉時
18:00
唐前18:00-20:00
唐後17:00-19:00
戌時
20:00
唐前20:00-22:00
唐後19:00-21:00
亥時
22:00
唐前22:00-24:00
唐後21:00-23:00

時辰古代的更

古代的更是按時間算的。
19:00-21:00為一更,
21:00-23:00為二更,
23:00-01:00為三更,
01:00-03:00為四更,
03:00-05:00為五更。
注:此處“更”在古漢語中讀“jing”。

時辰周易

周易 周易
在論斷八字命理時,往往有時不太準確,多半是因時辰有誤所致。在生活中,全國都是統一使用北京標準時間。中國南北區域時差不算太大,而東西區域相差較大,而論命時就要嚴格按照出生地時間為太極點論斷。
時間差求法:北京時間,準確地説是指在東經120度所在地區的當地時間,由於北京大約在東經117度左右,故此北京時間12:12才是標準的北京當地時間的12點正。而或東或西的不同地區就要根據當地所在區域內的東經度數推算。地球自西向東自轉一週(360度),需24小時,每4分鐘1度(1度距離相差4分鐘,“東加西減”原則)。其他地區,依此推算即可。例如:當北京時間12:00時,黑龍江東半部(東經130度)就是12:40,{12:00+(130-120)×4分=12:40};西藏西半部和新疆中部(東經90度)就是10:00,{12:00-(120-90)×4分=10:00}。東經120度北京時間12點與其他地區所在東經度數時間對照表:
時辰鍾 時辰鍾
東經│ 75 │ 80 │ 85 │ 90 │ 95 │ 100 │ 105
時間│ 9:00 │ 9:20 │9:40 │10:00 │10:20 │10:40 │11:00
東經│ 110 │ 115 │ 120 │ 125 │ 130 │ 135 │ 140
時間│ 11:20│11:40 │12:00 │12:20 │12:40 │13:00 │13:20
再如古代“占星術”起命宮時,先看太陽在什麼宮,再以生時加在太陽所在宮裏起順數至卯位上。由此可以看出,古代星命學家推斷一個人的命運時,都是以太陽作為命之所在,即日出於卯而沒於酉。由於不同經度的地區見到太陽的時間是不同的,故而以出生時間論命時必須以當地時間為準。

時辰時辰歷史

時辰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昳。(13時至15時)。
申時晡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

時辰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後把十二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醜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時辰十時辰制

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即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鐘,所以每更裏的每點只佔24分鐘。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3時又72分鐘,即4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晚上11時又96分鐘,即0時36分。

時辰十五時辰制

其名稱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參閲《淮南子.天文訓》。

時辰百刻制

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產生與漏刻的使用有關。可能起源於商代。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反覆,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

時辰古代意義

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一般地説,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時辰相關內容

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於今天的二十四小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的時間為子時,一點到三點為丑時,三點到五點為寅時,其餘的以此類推。古代的一個時辰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所以,當鐘錶剛剛傳入中國時,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大時”,新時間的一個鐘點叫做“小時”。以後,隨着鐘錶的普及,“大時”一詞也就消失了,而“小時”卻沿用至今。
刻———古代用漏壺計時。
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裏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1時 43.2分
舊小説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説,意即,在午時三刻鐘(差十五分鐘到正午)時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陰陽家説的陽氣最盛,與現代天文學的説法不同,並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時三刻。古代行斬刑是分時辰開斬的,亦即是斬刑有輕重。一般斬刑是正午開刀,讓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惡不赦之犯,必選午時三刻開刀,不讓其做鬼。皇城的午門陽氣也最盛,不計時間,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門斬首者,也無鬼做。
刻制
古代一晝夜劃為十二個時辰,又劃為九十六刻。
一刻約15分鐘。

時辰時辰與養生

時辰養生歌訣
總結一首歌訣,有助於更好地遵照12個時辰來養生:
寅時天亮便起身,喝杯開水樓下行;
定時如廁輕如許,卯時晨練最宜人;
辰時看書戲幼孫,巳時入廚當灶君;
午時進餐酒少飲,未時午休要抓緊;
申時讀報寫詩文,酉時户外看流雲;
戌時央視新聞到,閉目聆聽好養神;
亥時過半快洗漱,子時夢中入畫屏;
丑時小解一時醒,輕摩“三丹”氣血盈;
脈絡通暢心如水,一覺睡到金雞鳴。
子時——睡覺保護陽氣
半夜11點到凌晨1點的時候叫子時,這個時候是一天當中太極生命鐘的陰極,按照陰陽消長的規律,這個時候陰氣是最重的,而陰是主睡眠的,那麼就要遵從這個陰陽的消長規律,在這個時候要處於熟睡的狀態。大家注意,不是這個時候才上牀,而是這個時候應該已經處在熟睡狀態了。那麼什麼時候該上牀呢?應該在10點半左右。子時的時候,是膽經值班。膽氣在一陽生的時候,是剛剛長出來的陽氣,還很微弱,要特別保護這個陽氣,應該怎麼保護呢?最好用睡覺來保護,所以夜半的時候,就不要再去跳啊唱啊的,而應該睡覺。這時候要開始養陽氣,而養陽氣要從它微小的時候就要保護它。
丑時——肝經造血時間
丑時是凌晨1點到凌晨3點的時候,是肝經值班。肝經是主生髮的,這個時候的陽氣比膽經值班的時候要生得大一點了。肝臟要解毒、要造血,就是在這個時候進行,所以半夜裏,千萬別去酗酒,千萬別沉迷於遊戲了。這個時候人體得休息,肝還要工作。有肝病的人多是愛熬夜的人,因為半夜肝要造血、要解毒,如果不給它喘息的機會,自然就容易發病。
寅時——號脈的最好時機
夜裏3點到夜裏5點是什麼時候呢?這時候叫作平旦。因為此時天氣要開始平衡了,陰陽開始平衡了。此時肺經值班。此時,天剛剛亮,這時候中醫號脈是最準的時候。可以看脈硬不硬,脈硬呢,40歲以上的人要考慮是否得了高血壓;二三十歲的如果脈緊,可能是工作壓力太大,還可能是有焦慮症。又緊又硬的脈叫作弦脈,如果是弦脈就要考慮是不是有高血脂動脈硬化了。
卯時——空腹喝水,排出毒素
卯時是大腸值班的時候,它是早上5到7點鐘。12時辰養生有個重點,就是卯時起牀後要喝一杯空腹水,有便秘的人這樣做就可以幫助減輕便秘。因為大腸在此時精氣開始旺盛,大腸一鼓動,再加上水的幫助,大便就下來了,就能幫助解毒。要知道大便裏的毒占人體所有毒的50%。卯時氣血流注於大腸經,卯時在天地之象代表天門開,代表二月,萬物因陽氣的生髮冒地而出,故是排便的最佳時機。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裏”,寅時肺氣實了,卯時才能正常地大便。
辰時——早餐營養要均衡
到辰時的時候,是胃經值班了。這個時候是7到9點,7點鐘要吃早飯了,而這個時候是胃經值班,所以,胃在此時是最容易接納食物的。早餐一定要有動物蛋白,要有一味葷,比如説鹹菜泡飯就不行,得加上一點有動物蛋白的東西,要有一點肉,或者雞蛋。
巳時——工作學習的第一個黃金時間
接下去上午9到11點是巳時,這時是脾經值班的時候。脾經是主消化的,這個時候,它要吸收營養。而這個時候也是大腦最具活力的時候,是人的一天當中的第一黃金時間,是老人鍛鍊身體的最好時候,是上班族最出效率的時候,也是上學的人效率最高的時候。所以,必須吃好早飯,保證脾經有足夠的營養吸收,這樣,大腦才有能量應付日常的運轉。
午時——睡好午覺養陽氣
午時11點到下午1點的時候,是心經值班。這個時候大家要注意,心經值班的時候要吃午飯、睡午覺,因為按照太極陰陽氣化規律,這個時候陽氣最旺。《黃帝內經》説,陰是主內的,是主睡覺;陽是主外的,主甦醒。午時是陽氣最盛的時候,吃完午飯稍事休息繼續工作,這個時候也出效率。陽虛的人這個時候就要好好地睡上一覺,最養陽氣。那麼陽氣不虛也不盛,正常的人怎麼辦呢?午時只需休息半小時到一小時,養養心經。因為心臟很累,除非是身體很強的人,可以不睡午覺,一般的話還是要睡午覺。睡午覺要平躺,這樣可以讓大腦和肝臟得到血液,有利於大腦養護。《黃帝內經》有一句話,稱作“卧,則血歸於肝”。要平躺,這樣血液才養肝。肝臟對人體有個重要的分佈血液的作用,睡午覺起來以後,肝臟就可以把血液輸送到大腦,保證工作效率,所以午覺最好要平躺。平躺還有一個什麼好處呢?就是保護頸椎、腰椎。人的骨架就像房子的柱樑,一天到晚地撐着身體,何其累也,所以看年紀老的人,骨頭的病就多。午睡躺下,頸椎可以得到休息,腰也可以歇一會兒,長此以往,就不會得腰椎增生頸椎病,也不會得坐骨神經痛等病,所以午時午休是很重要的。
未時——保護血管多喝水
午時過了以後,下午1點到下午3點,就到了未時,這時小腸經值班。小腸經把食物裏的營養都吸收得差不多了,都送到了血液裏邊,血液裏邊就滿滿當當的,就像上下班時候街上的車,十分擁擠。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喝一杯空腹水,或者是茶也行,這是用來稀釋你的血液。因為人體這個時候血液營養很高,很粘稠,所以要稀釋血液,這樣才能起到保護血管的作用。
申時——工作學習的第二個黃金時間
未時過了就到申時了。下午的3點到下午5點之間,大家要注意了,這是我們的第二個黃金時間。這個時候小腸經已經把中午飯的營養都送到大腦了,大腦這時候精力很好,要抓緊工作,提高效率。
酉時——預防腎病的最佳時期
那麼到了酉時,也就是傍晚的5點到傍晚7點,這時候是腎經值班,我們要再喝一杯水。這一杯水非常重要,它可以幫我們把毒排掉,還可以清洗你的腎和膀胱,讓我們不得腎結石,不得膀胱癌,不得腎炎
戌時——工作學習的第三個黃金時間
再往下,到了戌時,也就是晚上的7點到9點,此時是心包經值班。心包經值班的時候呢,我們的心氣比較順了。這個時候是我們一天當中的第三個黃金段,這個時間你可以學習,可以去散步去鍛鍊身體。但是,當心包經值班時間快結束時,可能是你散步回來以後,你需要再喝一杯淡茶水或者是水,讓你的血管保持通暢。
亥時——準備休息
然後就到了亥時,亥時就是晚上的9點到11點,這時候應該休息,準備睡覺,或者是夫妻融洽等等,這都是最佳時間。到10點半你就一定要上牀了。到此為止,12時辰養生就全部介紹完了。它的規律就是要按照經絡和臟腑,還有陰陽氣化來進行養生。
時刻一一時晨分為上時刻,中時刻,下時刻:一個時刻是多長時間,上時刻為時辰的前40分鐘,中時刻為時辰的中間40分鐘,下時刻為時辰的後面40分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