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春天

(西班牙詩人希梅內斯的詩歌)

鎖定
《春天》是西班牙詩人胡安·拉蒙·希梅內斯的作品。這是一首充滿象徵意味的愛情詩,是抒情主人公唱給心上人的戀歌,一首求愛的詩,一支失戀的歌。
作品名稱
春天
外文名
spring
作    者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
創作年代
1910年
作品出處
《春天歌謠集》
文學體裁
詩歌
詩歌主題
愛情

春天詩歌原文

一致—位女士
玫瑰放射最細微的芳香,
星星閃爍最純潔的光芒,
夜鶯用最深沉的啼聲
將夜色的美麗盡情地歌唱。
稚嫩的花香使我不爽,
神聖藍色的閃爍使我前額無光,
夜鶯嘹亮的歌聲
使我不幸地哭泣憂傷。
那並非無限的惆悵
用美妙甜蜜的舌頭
舐着我古老的心房…,
請你讓玫瑰為我放出馨香,
讓星星為我燃起詩的火光,
讓夜鶯為我快樂地歌唱!

春天詩歌賞析

這是一首充滿象徵意味的愛情詩,是抒情主人公唱給心上人的戀歌——一首求愛的詩,和一支失戀的歌。
詩的第一節是對心上人的稱頌。“玫瑰”、“星星”、“夜鶯”都是心上人的象徵;而“芳香”、“光芒”、“啼聲”等優美的事物,在這裏也都是用來比喻心上人的好處。
第二節中“稚嫩的花香”是暗示那女子對“我”愛得不夠深摯;“我”為此頗不快意——“不爽”。“神聖藍色的閃爍”是形象地暗示女子那光豔逼人的芳姿,和在“我”面前所表現出來的一副高不可攀的神情。“你”生活得如此快樂——“夜鶯嘹亮的歌聲”,而對“我”卻如此高傲而冷漠,令“我”在人前沒有臉面——“前額無光”,這樣的不幸,怎能不使‘我’‘哭泣憂傷’”呢!
詩的第三節,是對抒情主人公上述思想和情感所作出的解釋。在最後一節裏,詩人才和盤托出了寫這首詩的最終目的:希望“你”能夠愛“我”。像玫瑰放出“馨香”那樣,用愛情的烈焰焚燒着“我”如星星閃爍着晶瑩的光芒一般,用“你”的愛情,引發“我”的詩的靈感。如同唱着美妙歌曲的夜鶯一般,能夠因為對“我”的愛情,而得到快樂。
通過對“玫瑰”、“夜鶯”、“星星”的描繪,巧妙地讚頌了心上人兒的美麗,並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那姑娘的甚深的喜愛和渴望得到愛情的誠摯熱烈的心情。 [1] 

春天作者簡介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Juan Ramon Jimenez,1881-1958),西班牙詩人。生於安達盧西亞的小鎮莫格爾,曾在塞維利亞大學求學。很早就開始詩歌創作。1900年去馬德里,出版詩集《紫羅蘭色的靈魂l》和《白睡蓮》,與友人共同創辦《赫利奧斯》和《復興》等詩歌雜誌。1916年與翻譯家塞諾維亞·坎普魯比結婚,兩人合譯了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作品。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他流亡到波多黎各和古巴。後去美國,繼續從事創作和學術活動。1952年遷居波多黎各,在大學任教。1956年,“由於他那西班牙語的抒情詩為高尚的情操和藝術的純潔提供了一個範例”,獲諾貝爾文學獎
他的創作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從1900年至1905年,受現代主義影響,主要詩集有《悲哀的詠歎調》(1903)、《遙遠的花園》(1904)、《牧歌》(1911)等。作品具有較強的音樂性,歌詠的主題多為安達盧西亞的自然景色,詩中經常出現花園、小路、月色和愛情,情調憂鬱而哀傷。
詩集《哀歌》(1908)、《有聲的孤獨》(1908),採用複雜而嚴格的亞歷山大詩體形式,有雕琢的痕跡。1909年,樸素而清新、帶有民歌和謠曲特色的詩集《春天歌謠集》出版,標誌了他詩歌風格的轉變。
1916年起,他的詩歌擺脱了現代主義的影響,形成自然純樸、用詞精當、詠景抒懷、渾然一體的獨特風格。重要的詩集有《新婚詩人的日記》(1916)、《石頭與天空》(1918)、《一致》(1925)、《美》(1923)、《冬季》(1936)等。
詩歌理論方面,他提出“純詩論”,主張創作沒有任何修飾和雕琢的“純粹的詩”,要求擺脱韻律和節奏的束縛,大膽追求直接的表達方式,提倡自由體。他認為詩歌應該通過自然景物抒發個人心靈,引導人們追求永恆的美和理想的境界。他的詩歌創作和詩論對西班牙詩歌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對20年代的著名詩人,如加西亞·洛爾迦、阿爾維蒂、豪爾赫·紀廉等人都產生了一些影響。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