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星辰書

鎖定
《星辰書》是蔡東創作的小説集,首次出版於2019年8月。 [9] 
《星辰書》共收入8部中短篇小説。這些作品延續了蔡東對普通人命運悲歡的書寫主題,以細膩的筆法刻畫當代中國人的生存境遇和精神掙扎,為同代生活繪製其圖像和臉譜。與前期作品更注重失敗的無助和獲救的無望相比,《星辰書》的整體格調趨向開闊、温暖和絕處逢生的生命原力。 [4] 
作品名稱
星辰書
作    者
蔡東
文學體裁
小説集
字    數
167千字
首版時間
2019年8月

星辰書內容簡介

該書中的八個故事見證了個人世界的劇變,曾經在苦海里浮沉的人們開始用各種方式尋找上岸的機會。如《伶仃》以極端的方式寫了丈夫出走後衞巧蓉的“伶仃”況味,而放棄怨恨和猜忌,與生活和解,就是作家賦予她的一縷陽光;《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中的妻子周素格在生命困局中,尋找着熱情與意義,在荒無人跡處重新尋找路。 [1]  [10] 

星辰書作品目錄

伶仃
來訪者
照夜白
天元
希波克拉底的禮物
布衣之詩
出入
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 [9] 

星辰書人物介紹

衞巧蓉
衞巧蓉,年過半百,失了婚,沒了娘。相伴半生的丈夫徐季沒有緣由地提出離婚,遠走海島,她不明就裏,跟蹤至此,租住在徐季對面,暗中觀察他的生活,試圖解答心中的疑惑——“我不是一個糟糕的妻子,我想不通,我來島上只是想知道為什麼。”然而,沒有第三者,沒有戲劇性,沒有狗血劇情,徐季只是在這裏開始了另一種生活,舒適而放鬆。衞巧蓉作為一個旁觀者而非參與者,觀察這個“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新生活。在距離之外,這個衞巧蓉曾經以為最為熟悉、最有把握的人(“以前她總説徐季像個孩子,離了她準不行的”)卻呈現出了她感到陌生的一面——他在觀看戲劇演出時所沉入的精神世界是她無法感同身受的;他每次到菜場似乎都會買一把西芹,而她從來不知道他喜歡吃西芹……當曾經至親之人從生命中剝離出去,重新還原為一個“他者”,這是重新認識他者,也是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她從疑惑不解,到“有點明白過來了”的若有所悟,卻“摻雜着説不出來的茫然”。 [1] 
周素格
周素格照顧失智的丈夫喬蘭森的生活令其幾近窒息,唯一的喘息時刻是央求鐘點工多留兩個小時,她可以去公園坐一坐,體會“身體本來像一把紮緊的線穗,這會兒,倏地全鬆開了”的滋味;可以去博物館看披毛犀的化石,在想象裏騎着它穿過草原,進入密林。在繼續向鐘點工尋求幫助無果後,她為獲取生活中的喘息空間而策劃了“海德格爾行動”,即打算把失智的丈夫綁在家中椅子上,以求能外出看一場演唱會。失智使兩個原本心靈相通的人相隔絕,往日的美妙生活打下的生活的底也愈發稀薄,並漸漸生出恐懼:“她們和她一樣,服着天地間古老而平凡的役,平淡無奇的勞累,理當如此的安排,沒人覺得這其中有何難以忍受之處,更不會覺察到她們可能正身處絕境。” [2] 

星辰書作品鑑賞

該書標誌着蔡東視線與筆鋒的轉變——漸漸從人性的星光,轉向星光下的人本身。這首先體現在,她開始在更開闊的場域裏探詢人與人關係的新的可能,並且讓她的主人公走出封閉的心門,嘗試與這個世界和解,甚至開始學習體諒和寬恕。《伶仃》是一篇從標題就開始講述的小説。“伶仃”這兩個漢字,一旦拋開了引領他們的“孤苦”,孤零零地站在一起,就已顯得如泣如訴。它們形影相弔,卻也彼此安慰,就如古人舉杯邀月尋求交歡。蔡東喜愛《河的第三條岸》和《月亮與六便士》這兩部篇幅迥異的小説,特別是它們之於人類情境具體而又抽象的表現和穿透力量。倘若簡單地説,《伶仃》可謂《河的第三條岸》的母親版本,或者説是斯特里克蘭太太版本的《月亮與六便士》。這樣比擬的意思,並不是説蔡東要從“女性”的角度重新講述故事,而是在她看來,比起以高更為原型的斯特里克蘭,他的被拋棄的太太同樣是需要也值得被理解的。而她一個閃念中的波瀾,也可以帶來驚天動地的震撼。在《伶仃》的結尾,開始釋懷的衞巧蓉獨自穿過黃昏的海島,蔡東如此寫道:“夜色像寬大的黑斗篷一樣罩下來。經過小樹林時,身後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也許,人在落葉上走,也許,小動物正穿過草叢。回過頭去,是看見松鼠、野兔、狐狸,還是看見一個跟她一樣的獨行的人呢?不管怎樣,她都決定轉過身去看看。就在她轉身的一剎那,環繞在身旁的黑暗變輕了。”
衞巧蓉的轉身,不僅是對過去的諒解,也隱含着無限的接納,儘管在這篇小説結束的地方,這種接納還只是一種尚待展開的可能性。而在《來訪者》中,蔡東則和她的人物一起,嘗試着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直接面向遼闊而又並不詩意的世界。蔡東擅長在熟人社會的小單元中閃轉騰挪,因此她小説中的人物關係通常建立在戀愛關係、夫妻關係、家庭關係的基礎之上,而少有素昧平生的命運交叉。《來訪者》中的“來訪”一詞,卻已清晰提示了萍水相逢的想象空間。心理諮詢師(莊玉茹)和病人(江愷)的人物設置,又進一步打開了探詢的廣度和深度。在這個故事裏,莊玉茹最後發現,對於生活之傷的最佳治療還是生活本身,而她與江愷一次次有違“職業規範”的接觸和交流,也讓他們二人超越了普通的醫患關係,建立起相互信任又彼此饋贈的新的關係。但是,一個故事只是現實一種,由此衍生的社會和心理問題的線索,例如原生關係和新生關係的聯結與互動方式,還隱藏在這篇小説的褶皺中,及其四周的黑暗裏,等待着被未來的星辰所照亮。
探索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形式,對於蔡東來説,似乎還不是終點。在《希波克拉底的禮物》中,蔡東試圖沿用自己的方式,挑戰一個困難的任務: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重新定義“人”。這篇小説抽離了具體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分別叫作黛西、內德、金吉爾、米爾羅斯,沒有中國人的名字,這在中國當代小説中較為罕見。而當身為證券交易員的內德説到,“我忌妒AI,渴望成為AI,它們沒有人類成長過程中累積的種種挫折,沒有面臨成功時必然懷有的熱望、面臨失敗時必然升起的恐懼,不會因為忌妒、攀比、焦慮而焦躁,更不會在情緒的驅使下強行操作”之時,讀者已經接近了蔡東為讀者指引的,那顆人性中“最亮的星辰”。正如莎士比亞在一篇十四行詩中所寫:“我不真的憑我的眼睛來愛你,/在你身上我看見了千處錯誤;/但我的心卻愛着眼睛所輕視的。”人就是這樣一種常常脱離理性軌道、總會心口不一的情感動物。人的根性就是不斷犯錯,然後在巨大的失望和無可奈何之後,學習與自己和他人的錯誤和平相處,然後重建一種新的平衡。 [8] 

星辰書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該書入選華文好書2019年9月榜、 [4]  遼寧文學館2019年度“秋天好書”、 [5]  深圳讀書月2019“年度十大文學好書”、 [6]  “2020花地文學榜·年度新鋭文學”。 [7] 

星辰書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星辰書》
2019年8月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978-7-5302-1915-7 [9] 

星辰書作者簡介

蔡東,女,1980年生於山東,文學碩士。已在《人民文學》《山花》《中國作家》等刊發表中短篇小説多部,出版小説集《木蘭辭》《我想要的一天》等。作品多次被各種選刊、選本轉載。曾獲《人民文學》首屆柔石小説獎、第十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最具潛力新人”等獎項。現居深圳,任教於某高校。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