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星毛補血草

鎖定
星毛補血草(Limonium potaninii Ikonn.-Gal.)是白花丹科、補血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35釐米,莖基往往被有殘存的葉柄和紅褐色芽鱗。葉基生,常早凋,葉片長圓狀匙形至倒披針形,先端圓或鈍。有時急尖,下部漸狹成平扁的柄。花序圓錐狀,花序軸上有被簇毛(星狀毛),綠色,往往呈之字形曲折,小穗含花;外苞片寬卵形,萼漏斗狀,萼筒基部偏斜,萼檐金黃色,裂片正三角形,花冠橙黃色。6-8月開花,7-8月結果。
星毛補血草在中國青海省主要分佈於尖扎、同仁、興海、共和、西寧、民和等地;甘肅也有分佈。自然生境中多生長在海拔2000-2900米的乾旱淺山陽坡地,且土質疏鬆的地帶植株長勢較好,具有耐乾旱、耐貧瘠、耐鹽鹼的特性。
星毛補血草的花萼和根為中國民間草藥。主要以花萼治婦女月經不調、鼻衄、帶下。星毛補血草花經自然風乾後,花色、花形久存不變,可經年觀賞,並且綠期較長,可達7個月之久,花繁葉茂,產花率高。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星毛補血草
拉丁學名
Limonium potaninii Ikonn.-Gal. [4] 
別    名
乾草花
金色補血草
金匙葉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石竹目
白花丹科
補血草屬
星毛補血草
命名者及年代
Ikonn.-Gal.,1936

星毛補血草形態特徵

星毛補血草
星毛補血草(5張)
多年生草本,高4-35釐米,全株(除萼外)無毛。莖基往往被有殘存的葉柄和紅褐色芽鱗。葉基生(偶而花序軸下部1-2節上也有葉),常早凋,通常長圓狀匙形至倒披針形,長1.5-3(5)釐米,寬2-5(15)毫米,先端圓或鈍。有時急尖,下部漸狹成平扁的柄。
花序圓錐狀,花序軸2至多數,綠色,(有時也在外苞和第一內苞上)顯然被簇毛(星狀毛)。由下部作數回叉狀分枝,往往呈之字形曲折,下部的多數分枝成為不育枝,末級的不育枝短而常略彎;穗狀花序位於上部分枝頂端,由3-5(7)個小穗組成;小穗含2-3花;外苞長約2.5-3.5毫米,寬卵形,先端鈍或急尖,第一內苞長約5.5 6毫米;萼長5.5-6.5(7.5)毫米,漏斗狀,萼筒徑約1毫米,基部偏斜,全部沿脈和脈間密被長毛,萼檐金黃色(幹後有時變橙黃色),裂片正三角形,脈伸出裂片先端成一芒尖或短尖,沿脈常疏被微柔毛,間生裂片常不明顯;花冠橙黃色。花期6-8月,果期7-8月。 [2] 

星毛補血草生長環境

自然生境中多生長在海拔2000-2900米的乾旱淺山陽坡地,且土質疏鬆的地帶植株長勢較好,星毛補血草直根非常發達,鬚根不發達,因此具有耐乾旱、耐貧瘠、耐鹽鹼的特性。 [3] 

星毛補血草分佈範圍

星毛補血草在中國青海省主要分佈於尖扎、同仁、興海、共和、西寧、民和等地;甘肅也有分佈。 [3] 

星毛補血草生長習性

自然生境平均株高70-80釐米,土質粘重的地帶植株稍矮,平均株高40-50釐米。自然生長條件下以有性繁殖為主,當年成熟的種子落地後,遇到適宜的環境條件隨即萌發,長出新植株。當年新生植株,只進行營養生長,不進行生殖生長。越冬後,經過一個冬季的低温處理,花芽方能分化,翌年在營養生長的同時進行生殖生長,並以生殖生長為主,從而形成大量花枝,開花結果。星毛補血草大多零星生長,數量有限。在向陽坡,光照條件好,每個單株生長1年葉片可增至17片葉,覆蓋面積達到0.19平方米,分櫱數為15株。在常年難以保水的坡地(坡度達45°)仍可正常生長,開花結果。 [3] 

星毛補血草主要價值

藥用:星毛補血草的花萼和根為中國民間草藥。主要以花萼治婦女月經不調、鼻衄、帶下。 [2] 
觀賞:星毛補血草花經自然風乾後,花色、花形久存不變,可經年觀賞,並且綠期較長,可達7個月之久,花繁葉茂,產花率高。 [3] 
  1. 園林綠化:星毛補血草植株較矮,花枝繁多,覆蓋面積大,且花冬季不脱落,可常年觀賞,具備地被植物的特性。星毛補血草可作為較好的地被品種進行開發和推廣利用。 [3] 
  2. 切花材料:應用星毛補血草作為切花材料,在中國青海當地已形成風氣,每當7月盛花期,成羣結隊的少男少女採摘花束,帶回家中常年觀賞。此期花團錦簇,乾鮮花效果均好,可長期觀賞;8月份以後,由於陰雨天氣較多,易使花枝受損,觀賞效果欠佳。 [3] 
參考資料
  • 1.    星毛補血草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0-12-10]
  • 2.    中國植物誌編委.中國植物誌,第37卷[M].科學出版社.1985:37-38
  • 3.    劉小利.野生花卉星毛補血草的引種栽培試驗研究[J].北方園藝.2007(2):113-114
  • 4.    星毛補血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