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易州十景

鎖定
易州十景是指燕國時期訂立的古易州十景:雷溪春濤、紫荊殘月、侯台清曉、太巍煙嵐、狼山競秀、洪崖積雪、孔山星月、太寧疊翠、易水秋風、金台夕照。西陵八景是清末陳增榮定出了西陵八景:“荊關紫氣”、“拒馬奔濤”、“雲蒙疊翠”、“奇峯夕照”、“峨嵋晚鐘”、“福山捧日”、“華蓋煙嵐”、“易水寒流”。
中文名
易州十景
地理位置
河北易縣
佔地面積
2534 km²
時    期
燕國時期
“新易州十景”賦——狼山易水總是情作
“新易州十景”賦是狼山易水總是情發表於保定日報的文章。
幽燕故都,易州之地。山接太行,地處華北。羣峯西峙,眾水東瀅。屏翰都南,拱衞京師。藴華含英,無愧燕南天府之上;鍾靈毓秀,堪稱京畿首善之區。紫荊雄關,控制山西之要道;雲蒙仙山,總領西陵之風水。洪涯積雪,流傳後山神話故事;狼山竟秀,講述八路抗日傳奇。金台夕照,追慕昭王勵精圖治;易水秋聲,尤聞壯士慷慨悲歌。物華天寶,彰顯燕趙文化悲壯激越;人傑地靈,傳承易縣精神尊賢重義。滄海桑田,古縣千年留勝蹟;與時俱進,“易州十景”譜新篇。
燕下都:秦時明月在,往事越千年。金台今擾在,昭王去已遠。荊軻送行處,蕭蕭易水邊。三義標史冊,五塔鎮燕山。民族危難重義勇,國家中興必尊賢。燕子古樂翻新曲,“今日易水不再寒”。
紫荊關:金城湯池,紫塞雄關。風雄上谷,氣壓樓煩。觀長河落日,望遠樹孤煙。,拒馬河畔六郎石,萬仞山下十八盤。河如帶,山如礪,沙如雪,月似鈎。荊花灌溉英雄血,紫氣常騰古易州
清西陵:永寧山下,風水寶地。陰陽和會之所,乾坤聚秀之區。林海之中,座座殿宇。畫棟雕樑,重檐九脊。河如玉帶,橋似虹霓。帝后陵墓,妃嬪園寢。規制完整,嚴格等級。大紅門前,三座牌坊四合院;昌西陵內.,環繞寶頂回.音壁。聞香楠木殿,耀眼紫翠石;瞻仰大碑樓,拜謁永福寺;吃在滿家樂,住在行宮裏。看山水環護,世界遺產;聽導遊解説,半部清代史。
易水湖:太行明珠,易水之源。山色空濛,水光接天;稻花飄香,漁舟唱晚。情人島畔芳草綠,鳳凰山上鐘聲遠。美麗傳説仙人橋,英雄故事李密山。《大漢風》裏,一葉扁舟遊自在,《赤壁》片中,檣櫓灰飛談笑間。
望龍湖:皇陵深處,碧水——潭。奇峯倒映,美如畫卷。輕風徐,水微瀾,仙鶴起,舞翩躚。岸上紅樓別墅,水中畫舫遊船。龍湖度假村,花紅柳綠;水上不夜城,燈火闌珊。鳶飛唳天者,望湖息心;經綸事務者,窺谷忘返。
狼牙山:千峯聳翠,萬柱抵天。狀如狼牙,古稱郎山。大小鬼臉,真假棋盤。洞藏瑪瑙,岫出煙嵐。天門奇詭,風動石懸。幽谷茂林,林花着雨胭脂濕;懸崖古寺,月落烏啼霜滿天。八路抗日,烽火映紅太行山;五勇殉國,英雄美名天下傳。
洪崖山:奉祀后土,俗稱後山。每年三月十五,香客雲集數萬;來自全國各地,只為燒香許願。一説祭祀神靈,一説祭祀祖先,一説後上皇帝,即是始祖軒轅。廟宇幾修幾建,始終香火延綿.。今日修通旅遊路,索道飛架十八盤後山文化放異彩,古老洪崖綻新顏.
雲蒙山,層巒疊翠,巍峨不羣。山高林密,奇險幽深;山勢嵯峨,碧透秋雲。乳水洞前話鬼谷,銀絲葫裏訪神仙;孫龐鬥法地,馮道吟詩台;雙峯揖客至,雙塔白雲邊;爛漫山花開無際,一年一度三月三。
千佛山:谷壑幽靜,曲徑修遠。佳木葱蘢,清流激湍;山花野果,隨處可見。走獸飛禽,留戀盤桓。斷崖飛瀑,迎面高懸。曾聞山中藏古洞,洞中石佛數以千。原是古.洞石佛祈福地,卻見飛瀑流泉別有天。
望龍山:縣之西北,橫展巨帳,西陵祖山,背陰朝陽。俯察龍脈,帝祚綿長。山脈水法,上吉之壤。諸陵在側,萬年吉祥。西連官道嶺,彎彎曲曲;背依拒馬河,浩浩湯湯。谷中仙池能照月,山上紅葉扮濃妝。峨眉晚鐘聲漸遠,奇峯無語立斜陽。
易州名勝,諸州之冠,李杜先賢、曾留詩篇。天地精英,孕育物產;狼山易水,多生俊彥;藴藉風流,文脈相傳。欣逢盛世,情濃筆端,寫我十景,頌我易縣,敢竭鄙懷,不計短淺,習作既成,引玉拋磚。
“易州十景”摭談
易水文化,源遠流長,易州景物,古今馳名。“十景”之説始於何時,目前無確切考證,見於州志記載,最早為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易州志》不僅記載“十景”,還形成了早期易州景觀的系統記載。志稱:“易,燕故都,形勝之擅,厥維舊矣然,昔人謂之天府。”“羣山屏障於西北,一水襟帶於東南。”“山明水秀,林壑幽雅。”後世因“易,燕故都”,又稱“易州十景”為“古燕十景”。志載:
太嵬山,在州治北三十里。綿亙千里,勢插雲霄,乃州鎮也。十景有“太嵬煙嵐。”
洪崖山,在州治北三十里。高可萬仞,隆冬積雪,經久不消。相傳張果煉丹於此,牀灶尚存。十景有“洪崖積雪。”
孔山,在州治西南五十里。巔有二孔,狀如星月,又稱星月崖。十景有“孔山星月。”
太寧山,在州治西五十里。層巒疊嶂,翠色橫空,中有太寧寺。十景有“太寧疊翠。”
紫荊嶺,在州治西一百里。山多荊樹,峯巒環矗,如列屏然。路通大同,實一方險扼,元太祖嚐出此敗金師。國朝設關城三重,置守禦千户所,景泰初以內臣及總兵官鎮守其地。十景有“紫荊殘月。”
白澗水,一名易水,在州治南二十里。舊志雲:水源出廣昌縣,東流經定興界會白楊水入易。一説易水源出州南安閻山,東經霸州文安縣入滱。周禮注云:易出故安。漢書注云:閻鄉,易水所出,至范陽入淶。然則謂易水發源廣昌誤矣。十景有“易水秋風。”
雷溪,在州治南八十里。發源五回嶺,即徐河上流。灘水湍急,其聲若雷,金泰和中賜名。十景有“雷溪春濤。”
候台,在州治西五十步。相傳為周武王所築,為舊者占候之所。十景有“候台清曉。”
黃金台,在州治東南四十里。昔燕昭王師事郭隗,築台置千金於其上,以延天下士,士爭趨燕,故號黃金台。後人慕其好賢,效築非一,此其遺址,又云郭隗台。十景有“金台夕照。”
狼山,即狼牙山,一名郎山,在州治西南九十里。羣峯聳出,狀如狼牙,中有奇石異草,四時清勝。十景有“狼山競秀。”
易州方誌始於弘治,其體例沿用至今,後世本邑方誌之中,對“十景”的記載多與其同,但個別用字稍有變化。如清順治《易水志·古蹟志》以“太巍煙嵐”載入;民國《易縣誌稿》的幾處記載為“泰寧疊翠、大巍煙嵐、郎山競秀、吟台夕照”。“吟台”是指雲蒙山中馮道“吟詩台”,傳説五代四朝宰輔馮道曾在此隱居,與“黃金台”不為一處,據何更改無從考證。關於吟詩台的記載,可見弘治《易州志·卷五》,與“黃金台”條目相接,“吟詩台,在州治西四十里,太寧山積翠屏下。五代時馮道吟詩於此,後為釋剎。遺址詩刻見存。按,劉靜修詩云:借問此山靈,斯台胡為留?蓋譏道賣國,不當留其跡也。”由此可見,在尊賢重義的易縣,馮道的遺蹟自古為人唾棄。
深厚的景觀文化積澱,是“建設全景易州,發展全域旅遊”的寶貴資源,生態文化旅遊名城建設的全面推進,引發了景觀文化研究保護利用的新一輪熱潮。研究成果頻出,弘旨高論屢見。但可能由於資料來源限制,一些文章稿件之中,難免有失嚴謹之處。
其一,“候台”誤作“侯台”,將其作為燕國“封疆建侯”的標誌建築。查閲各代方誌,“候”字均清晰無疑。弘治《易州志》言其“相傳為周武王所築,為舊者占候之所。”“占候”即上古時期的“觀象授時”,即觀測天象,確定時間,是安排生產活動的重要工作。在有規律地調配年、月、日的歷法產生以前,中國古代漫長的歲月都是觀象授時的時代。現存典籍最早而又比較完整記錄觀象授時的文字是《尚書·堯典》。其文曰:“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意思是“堯用羲氏和氏家族中之賢能者,敬順天理,觀測日月星辰的運行,掌握其規律,以審知時候而授民,便於農事。”可見“候台”是古代的科技機構,不是展示文治武功的形象標誌。
其二,將“古燕”望文生義地理解為“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此説不知是哪家之言,已經出現在百度搜索之中,影響甚廣。誤用最多的見於對狼牙山的描述,“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郎山競秀’就是當時的燕國十景之一”。最近發現有人將“雲蒙疊翠”也前推到了“早在兩千多年前”。“郎山”之名見於《水經注》“漢武之世,戾太子以巫蠱出奔,其子遠遁斯山”的記載。漢武帝之前,狼牙山稱“瓦都寨”,從漢代穿越迴歸,命名一個戰國景觀,豈不太過玄妙,遑論“古燕”是後世賦予的歷史地域概念。
在文字表述中,“郎山競秀”與“狼山競秀”時見斟酌,不同意見與“狼牙山”命名有關。歷史文獻典籍對狼牙山的記載不盡相同。“郎山”之名較早見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宋《資治通鑑》記載為“定州西北二百里有狼山”;弘治《易州志》記載為“狼山,即狼牙山,一名郎山”;清順治、康熙、雍正三代方誌載為“郎山”,乾隆《直隸易州志》為“朗山”。金代趙秉文作賦,題為《琅山賦》,稱其“在易州境,俗謂之郎君山。” 1936年,學界名宿傅增湘、周肇祥、周立之、塗子厚等作郎山雷溪之遊,對於狼牙山的命名,傅、週二公均傾向於“因象得名”。周肇祥認為:“郎山崇崤,極地形之險,一名狼牙山,因象得名。《水經注》謂漢武之世,戾太子以巫蠱出奔,其子遠遁斯山,故世有郎山之名。按《漢書·本傳》,從太子出亡者王孫二人,泉鴆並命,安得有子晦跡於此。太子死非其罪,天下冤之,傳聞遂多異詞。或歿而為神,廟食斯土。惜乎述事碑文不遺於世也。”傅氏稱:“至郎山之名,或作琅山,殆喻其美,或作狼牙,兼寫其形。酈氏水注,於郎字特加詮考,然巫蠱禍作,遺孽遁荒,羌無故實,自難取信。”於今天看來,或喻其美、或寫其形、或言其雄、或揚其善,各種表述,均寄託美好向往,用字宜各從其願,無須拘泥糾結。
讀書偶得,信筆一逞。不妥良多,敬祈教正。
十景是——
太嵬煙嵐、洪崖積雪、孔山星月、太寧疊翠、紫荊殘月、
易水秋風、雷溪春濤、候台清曉、金台夕照、狼山競秀。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