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文徵明幽谷清泉圖

鎖定
《明文徵明幽谷清泉圖》是明朝畫家文徵明創作的一幅紙本設色畫。
中文名
明文徵明幽谷清泉圖
畫作類型
設色畫
創作年代
明代
作    者
文徵明
現收藏地
江蘇常熟博物館
材    質
紙本
規    格
縱:107.8釐米,橫:37.3釐米

明文徵明幽谷清泉圖作品介紹

《幽谷清泉圖軸》又稱《山水圖軸》,描寫了在蒼茫的崇山峻嶺間,山頂雲氣瀰漫,一條幽深的山溪從山澗奔流而下的景色。畫幅左上方題七言詩:“草樹離離落照間,清言輸與兩翁閒。就中消受無人會,滿耳清泉滿眼山。”署款:“文壁畫並題”。鈐一方白文印“文壁之印”。右邊有陸師道於1553年間題跋:“此衡山先生未改名時筆也,先生早歲專學荊關,故筆意如此,嘗聞石田翁贈先生詩曰:‘老天開眼見荊關,暢懷經營慘淡間,未用荊關論畫法,先生胸次有江山。'愚謂此詩非先生不能當,然非石田之知先生,亦不能為此詩。蓋二公皆學洪谷而有得者也,觀此圖益信。嘉靖癸丑六月望師道題。”鈐朱文方印“師”、“道”、“陸氏子傅”三枚。畫幅左下角鈐一長方白文印,右下角鈐白文方印“徵”和朱文方印“明”。
此圖在明朝的李日華《味水軒日記》曾著錄,著錄文字與畫面稍有差別,但大意相近,或是憑記憶著錄所致。並有評語:“文徵仲山水一軸,兩松一平坡,二老坐語。上下山巒 匝。筆意類李唐,而蒼鬱過之。……五湖細楷如綠豆大,精工之極,皆天地間尤物也。”
《幽谷清泉圖軸》正是文徵明的細筆作品,但屬於較早期,雖然其45歲後間有用“文壁”署名,但大部分用“徵明”。此畫署“文壁”,如陸師道題跋所説“作於文徵明未改名前”可信,則應在45歲前作。此畫稍為嚴謹,但個人風格突出。

明文徵明幽谷清泉圖作品賞析

首先看畫面的佈置,在蒼茫的崇山峻嶺間,山頂雲氣瀰漫,一條幽深的山溪從山澗奔流而下,山澗上搭一簡易小橋,橋邊有一平地,長着四棵高大奇崛的古木(此處用了淡赭石和石青設色),樹下兩人相對而坐,正面一老者穿褐色道服,背面一人穿白衣,年齡稍小,似在聆聽教誨。山谷下仍然巨石聳立,整個畫面山重巒復,幽深而險峻。
此處可見早年用色學趙孟頫,以淺絳設色,但尚未能大膽使用色彩,畫面色彩偏於淡雅,山石主要用筆墨作,設淡赭石色。山石畫法學王蒙,承繼了牛毛皴和山勢繁密的畫法。此種山勢,呈現平面化的佈置,是非自然主義的。在筆墨之外,我們看不到現實中的山,山的走向、前後、高下、凹凸都沒有表現,只是着力於表現它們的重疊和互相擠壓。由於畫幅上疏密佈置的關係,上部留白在心理上獲得了往上的伸展力,從而減少了壓迫感,因此他的山石並沒有顯現王蒙山石的雄壯,只是顯出山重巒復的崇峻。筆墨上採取了幹、濕畫法的重疊,但並不互相滲透,可見運用得頗為小心和嚴謹。
方面,隱士、高人在幽林、深山的談話、品茗、聚會,是文人經常描繪的畫面,此中寄託了文人的意趣:在一個脱離世俗繁囂的環境中,體察到宇宙、精神的力量和樂趣。

明文徵明幽谷清泉圖作者簡介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江蘇長洲(今蘇州吳縣)人。他出身仕宦之家,天資不算聰穎,但學習十分勤勉。早年攻詩文書畫,師從吳寬、李應禎、沈周等。文徵明的仕途不太順利,屢次科考不中。直到54歲時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才得以直接入吏部參加考核,授翰林待詔一職。此時他的書畫已負盛名,購求其書畫的人很多,他本人卻不免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文徵明心中悒悒不樂,三年中三次上書請辭才獲批准。57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以翰墨自娛,無意仕進。文徵明詩、文、書、畫無一不精,是被人稱為“四絕”的全才。他擅畫山水、人物、花卉、蘭竹,尤以山水著稱。山水得沈周指導,學習宋元諸家,主要表現文人生活題材。他的山水畫有“粗筆”“細筆”兩種風貌,人稱“粗文”和“細文”。但細筆是其主要風貌,最具特色。 [1] 
參考資料
  • 1.    芳園主編,國學知識隨用隨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03,第3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