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旱苗得雨

鎖定
旱苗得雨(拼音:hàn miáo dé yǔ)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戰國·孟子及其弟子《孟子·梁惠王上》。 [1] 
旱苗得雨指久旱的禾苗喜得雨露滋潤。比喻在困難的時候得到及時的救助。主謂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 [5-6] 
中文名
旱苗得雨
拼    音
hàn miáo dé yǔ
近義詞
枯木逢春、雪中送炭
出    處
《孟子·梁惠王上》
注音字母
ㄏㄢˋ ㄇㄧㄠˊ ㄉㄜ ㄧㄩˇ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

旱苗得雨成語出處

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於一。’‘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孰能與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戰國·孟子及其弟子《孟子·梁惠王上》)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旱苗得雨”。 [1] 

旱苗得雨成語故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與孔子並稱“孔孟”,魯國鄒(今山東鄒城)人。戰國時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 [9] 
一次,孟子拜見梁襄王(梁惠王的兒子),走出宮廷後告訴別人:“從遠處看梁襄王,不像一個國君的樣子,接近他,看不到國君的威嚴。 [2] 
梁襄王問孟子:“天下要怎樣才能安定?” [2] 
孟子説:“天下統一了才能夠安定。” [2] 
梁襄王又問道:“誰能夠統一天下?” [2] 
孟子回答説:“不喜好殺人的國君能統一天下。” [2] 
這時候,梁襄王又問道:‘誰會歸順他呢?” [2] 
孟子回答道:‘天下沒有一個人不歸順他。大王知道那禾苗嗎?七八月之間乾旱,那麼禾苗就枯萎了。這時,天上如果烏雲密佈,落下了充足的雨水,那麼禾苗就欣欣向榮地長了起來。如果像這樣,誰能夠遏制它呢?當今天下的國君,沒有不喜歡殺人的。如果有不喜歡殺人的國君,那麼天下的老百姓都伸長脖子來盼望他。如果像這樣的話,老百姓歸順他,就好像水往低處奔流,洶湧澎湃,誰能夠阻擋得了呢?” [2] 

旱苗得雨成語寓意

孟子説:“不嗜殺,行仁政,人民就歸附他,猶旱苗遇雨,猶江河之就下,無可阻擋。”遺憾的是,襄王聽後面無表情,沒有任何反應,最後孟子黯然而歸離開梁國。當人們渴望一件事物的時候,會不停地去追尋,不停地去想念。此時的心情,就像乾涸的大地渴望甘露降臨,人們都有過這樣的心情。所以,如果能夠幫別人解一時之圍,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給予。也許只是舉手之勞,但這樣的幫助會讓他人有莫大的滿足。 [3-4] 

旱苗得雨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旱苗得雨”久旱的禾苗喜得雨露滋潤。比喻在困難的時候得到及時的救助。主謂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 [5-6] 
  • 運用示例
元·施耐庵、明·羅貫中《水滸傳》一九回:“今日山寨,天幸得眾多豪傑到此,相扶相助,似錦上添花,如旱苗得雨。” [6] 
元·施耐庵、明·羅貫中《水滸傳》五十回:“只要捉了宋江賊首,一併解官。天幸今得賢弟來此間鎮守,正如錦上添花,旱苗得雨。” [6] 
明 · 鍾芳《出瑞河》詩:“曉發筠州向市汊,雙旌飛拂溯風斜。旱苗得雨易為好,遊蝶過時仍採花。” [7] 
清·張春帆《九尾龜》五六回:“聽了這番説話。好似暗室逢燈,旱苗得雨,要時心地光明。” [6] 
清·許南英《再和徐展雲先生重九登石門嶺原韻·其六》:“旱苗得雨喜滋培,無奈車薪祗一杯。憑仗新詩通夜奏,空潭喚醒睡龍來。”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