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蹄蓋蕨

鎖定
日本蹄蓋蕨(學名:Athyrium niponicum (Mett.) Hance )是蹄蓋蕨科、蹄蓋蕨屬陸生,中型草本植物。根狀莖橫卧,斜升,狹披針形的鱗片;葉簇生。葉柄黑褐色,向上禾稈色,疏被較小的鱗片;葉片卵狀長圓形,先端急狹縮,基部闊圓形,羽片互生,斜展,有柄略向上彎弓,長圓狀披針形,先端突然收縮,中部羽片披針形,一回羽狀至二回羽狀;小羽片互生,斜展或平展,基部不對稱,裂片披針形、長圓形或線狀披針形,尖頭,葉脈下面明顯,兩面無毛;孢子囊羣長圓形、彎鈎形或馬蹄形,囊羣蓋同形,褐色,膜質,孢子周壁表面有明顯的條狀褶皺。
分佈於中國遼寧、北京、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山東、江蘇、安徽、台灣、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重慶、貴州和雲南等省區。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緬甸和尼泊爾也有分佈。生長在海拔10-2600米的雜木林下、溪邊、陰濕山坡、灌叢或草坡上。日本蹄蓋蕨屬耐寒陰生植物,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宿根休眠,休眠期可耐零下20℃低温。忌烈日曝曬,喜涼爽濕潤的通風環境。
日本蹄蓋蕨春季地下根部萌發新葉帶有華麗的斑紋,宜和玉簪、頂花板凳果一級礬根等組成陰生花境,或盆栽觀賞。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日本蹄蓋蕨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蕨綱
亞    綱
薄囊蕨亞綱
真蕨目
蹄蓋蕨科
蹄蓋蕨屬
日本蹄蓋蕨組
日本蹄蓋蕨
命名者及年代
(Mett.) Hance,1873

日本蹄蓋蕨形態特徵

日本蹄蓋蕨
日本蹄蓋蕨(5張)
陸生,中型草本植物。 [2]  根狀莖橫卧,斜升,先端和葉柄基部密被淺褐色、狹披針形的鱗片;葉簇生。能育葉長(25-)30-75(-120)釐米;葉柄長10-35(-50)釐米,基部直徑(1.5-)2-3(-5)毫米,黑褐色,向上禾稈色,疏被較小的鱗片;葉片卵狀長圓形,長(15-)23-30(-70)釐米,中部寬(11-)15-25(-50)釐米,先端急狹縮,基部闊圓形,中部以上二回羽狀至三回羽狀;急狹縮部以下有羽片5-7(-14)對,互生,斜展,有柄(長3-15毫米),略向上彎弓,基部一對略長,較大,長圓狀披針形,長(5-)7-15(-25)釐米,中部寬(2-)2.5-6(-12)釐米,先端突然收縮,長漸尖,略成尾狀,基部闊斜形或圓形,中部羽片披針形,一回羽狀至二回羽狀;小羽片(8-)12-15對,互生,斜展或平展,有短柄或幾無柄,常為闊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也有披針形,中部的長1-4(-6)釐米,基部寬1-2釐米,漸尖頭,基部不對稱,上側近截形,成耳狀凸起,與羽軸並行,下側楔形,兩側有粗鋸齒或羽裂幾達小羽軸兩側的闊翅;裂片8-10對,披針形、長圓形或線狀披針形,尖頭,邊緣有向內緊靠的尖鋸齒。葉脈下面明顯,在裂片上為羽狀,側脈4-5對,斜向上,單一。葉幹後草質或薄紙質,灰綠色或黃綠色,兩面無毛;葉軸和羽軸下面帶淡紫紅色,略被淺褐色線形小鱗片。
孢子囊羣長圓形、彎鈎形或馬蹄形,每末回裂片4-12對;囊羣蓋同形,褐色,膜質,邊緣略呈齧蝕狀,宿存或部分脱落。孢子周壁表面有明顯的條狀褶皺。染色體數目n=40。 [3]  [7] 

日本蹄蓋蕨主要變種

日本蹄蓋蕨 日本蹄蓋蕨
雞冠蹄蓋蕨Athyrium niponicum f.cristato-flabellatum (Makino) Nemegata et Kurata)葉先端羽裂片和羽片先端的羽裂片收縮成扁平而褶皺的雞冠狀。栽培,見於山東(青島) [4] 

日本蹄蓋蕨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0-2600米的雜木林下、溪邊、陰濕山坡、灌叢或草坡上。 [3]  日本蹄蓋蕨屬耐寒陰生植物,休眠期可耐零下20℃低温。忌烈日曝曬,喜涼爽濕潤的通風環境。 [5] 
日本蹄蓋蕨 日本蹄蓋蕨

日本蹄蓋蕨分佈範圍

日本蹄蓋蕨 日本蹄蓋蕨
分佈於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緬甸和尼泊爾;在中國分佈於遼寧(大連、旅順、千山)、北京(妙峯山、金山、百花山、密雲、懷柔)、河北(昌黎、興隆、易縣)、山西(原平、霍縣、運城、蒲縣、石樓、垣曲、中條山、管涔山)、陝西(華山、寧強、寧陝、太白山)、寧夏、甘肅(文縣)、山東(青島、泰山)、江蘇、安徽(黃山、歙縣、九華山、休寧,齊雲山)、台灣(台北、桃園、南投)、浙江(安吉、淳安、杭州、建德、金華、臨安、龍泉、盤安、遂昌、天台、桐廬)、江西(廬山、井岡山、務源、星子、修水)、河南(伏牛山、輝縣、雞公山、濟源、靈寶、羅山、商城、信陽)、湖北、湖南(長沙、大庸、古丈、龍山、桑植、石門、武陵山、永順、沅陵)、廣東、廣西(桂林)、四川(城口、德昌、康定、冕寧、瀘定、九龍、西昌、鹽邊)、重慶(南川金佛山、酉陽、秀山)、貴州(梵淨山、貴陽、江口、荔波、印江)和雲南(昆明、嵩明、宜良、路南、祿勸烏蒙山、澄江、新平、祿豐、楚雄、雙柏、大姚、永仁、武定、元謀、漾濞、賓川雞足山、羅平、宣威、廣南、西疇、孟連、鎮源、景東、勐海、小勐養、勐侖、耿馬、永德、雲縣、瀘水、麗江玉龍山、巧家、大關)等省區。 [3] 

日本蹄蓋蕨繁殖方法

日本蹄蓋蕨可採用分株繁殖或孢子繁殖方法。 [6] 

日本蹄蓋蕨主要價值

日本蹄蓋蕨春季地下根部萌發新葉帶有華麗的斑紋,宜和玉簪頂花板凳果一級礬根等組成陰生花境,或盆栽觀賞。 [5] 
參考資料
  • 1.    日本蹄蓋蕨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4-06]
  • 2.    中國植物誌編委.中國植物誌,第3(2)卷[M].科學出版社.1999:98
  • 3.    日本蹄蓋蕨  .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9-12-11]
  • 4.    中國植物誌編委.中國植物誌,第3(2)卷[M].科學出版社.1999:132
  • 5.    朱華芳,胡,風姿綽約的林下精靈[J].園林.2018年,第8期:51
  • 6.    《河南經濟植物誌》編輯委員會編.河南經濟植物誌[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63:39
  • 7.    日本蹄蓋蕨|Athyrium niponicum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