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旗雲

(珠峯頂上不斷生成的對流性的積雲)

鎖定
旗雲,是珠穆朗瑪峯上的一種奇觀。 [1]  所謂旗雲,是在珠峯頂上不斷生成的對流性的積雲,受高空強風的影響,隨風飄動,波濤起伏;遠望,宛如一面旗幟飄掛在峯頂,故曰旗雲。 [4] 
在珠穆朗瑪峯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下墊面迥然不同,如海拔7000米以上為碎石表面,海拔5500至7000米主要為冰雪表面。日出後,隨着山坡地表氣温逐漸上升,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坡表面氣温大於相同高度上自由大氣的温度。根據等温線和等壓線原理,北坡海拔7000米高度以上盛行上山風,這一風向會攜帶着較低海拔處冰雪昇華產生的水汽,輸送至珠峯頂部。當猛烈的風吹過顯著的山峯時,這股濕潤空氣會被冷卻,凝結成液滴或者冰晶,這為旗雲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條件。 [2] 
2020年12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班達裏互致信函,共同宣佈珠穆朗瑪峯最新高程8848.86米。 [3] 
中文名
旗雲
由    來
因出現時其形如旗
產生條件
天氣晴朗時
風    力
約有九級
類    別

旗雲成因

珠峯旗雲 珠峯旗雲
天氣晴朗時,珠峯頂常飄浮着形似旗幟的乳白色煙雲,這就是珠峯旗雲。旗雲是由對流積雲形成,可根據其飄動的位置和高度,來推斷峯頂風力的大小。如果旗雲飄動的位置越向上掀,説明高空風越小,越向下傾,風力越大;若和峯頂平齊,風力約有九級。因此,珠峯旗雲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風向標”之稱。
當大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時,會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無數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便組成了雲。因此,形成旗雲的第一要素便是充足的水分。 [2] 
在珠穆朗瑪峯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下墊面迥然不同,如海拔7000米以上為碎石表面,海拔5500至7000米主要為冰雪表面。日出後,隨着山坡地表氣温逐漸上升,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坡表面氣温大於相同高度上自由大氣的温度。根據等温線和等壓線原理,北坡海拔7000米高度以上盛行上山風,這一風向會攜帶着較低海拔處冰雪昇華產生的水汽,輸送至珠峯頂部。當猛烈的風吹過顯著的山峯時,這股濕潤空氣會被冷卻,凝結成液滴或者冰晶,這為旗雲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條件。 [2] 

旗雲現象描述

珠穆朗瑪峯旗雲 珠穆朗瑪峯旗雲
因出現時其形如旗,故稱為“旗雲”。雲沿着山頂飄向一邊,彷彿一面迎風招展的旗幟。旗雲的形狀也會發生變化,有時像波濤洶湧的海浪,有時則如古戰場上奔騰的萬馬。偶爾還可以看到高原雄鷹在旗雲上空飛翔,更點綴了險峯的無限風光。
旗雲
旗雲(3張)
在天氣晴朗時,珠峯頂常飄浮着形似旗幟的乳白色煙雲,這就是珠峯旗雲。旗雲是由對流性積雲形成,可根據其飄動的位置和高度,來推斷峯頂風力的大小。如果旗雲飄動的位置越向上掀,説明高空風越小,越向下傾,風力越大;若和峯頂平齊,風力約有九級。

旗雲影響

旗雲指示作用

旗雲 旗雲
旗雲,既可作風向標,還可根據方向變化預報天氣。一般情況下,高原上空刮的是強西風,旗雲的方向就會指向東方;若旗雲指向北方,預示很快就要下大雪了;旗雲如炊煙那樣裊裊上升,也預示天氣要變壞。
珠穆朗瑪峯的旗雲,當然是因為其特殊地貌所致。科學家們發現,在7000米高原以下的珠峯,表面都被冰雪覆蓋;從7000米以上到峯頂,反而是碎石坡面。太陽出來後,碎石坡面很快被烤熱,熱空氣沿坡面上升,大約上升到峯頂的高度附近開始凝結成雲,當雲高出峯頂時,就立刻被強烈的西風吹向東方,於是一面“雲旗”就高高飄揚在峯頂了。
在藏區流傳着這樣的説法,見到旗雲就好比見到了佛光,海蜃,都是大吉祥,大福氣,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珠峯旗雲,氣勢雄渾,天工之作。
我國最早在書面上提出“珠峯旗雲”的是地理學界前輩徐近之先生。

旗雲預報天氣

一般情況下,高原上空刮的是強西風,旗雲的方向就會指向東方;若旗雲指向北方,預示很快就要下大雪了;旗雲如炊煙那樣裊裊上升,也預示天氣要變壞。
珠穆朗瑪峯旗雲,當然是因為其特殊地貌所致。科學家們發現,在7000米高原以下的珠峯,表面都被冰雪覆蓋;從7000米以上到峯頂,反而是碎石坡面。太陽出來後,碎石坡面很快被烤熱,熱空氣沿坡面上升,大約上升到峯頂的高度附近開始凝結成雲,當雲高出峯頂時,就立刻被強烈的西風吹向東方,於是一面“雲旗”就高高飄揚在峯頂了。
當珠穆朗瑪峯出現旗雲時,意味着山頂有大風,旗雲飄動的方向取決於高空風的風向,旗雲延展的方向即為順風方向,因此可以把旗雲的方向、厚度等,作為登山時判斷天氣和風向的依據。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