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旋轉式風扇車

鎖定
公元前2世紀,中國發明了旋轉式風扇車(即所謂颺(yáng)車)。這種旋轉式風扇車將脱粒後的穀物在通道的末端受到搖動風扇產生的氣流衝擊,把糠秕(bǐ)、碎稻稈和籽粒分開,然後將穀粒拋入空中,這樣,糠秕被風吹走,而籽粒則落到地上。其後採用簸箕,隨着手腕的抖動把糠秕與重的籽粒分開。這種糧食脱粒方法比西方領先大約2000年。
中文名
旋轉式風扇車
外文名
Fan wheel

旋轉式風扇車故事梗概

公元前2世紀,中國發明了旋轉式風扇車(即所謂颺(yáng)車)。這種旋轉式風扇車將脱粒後的穀物在通道的末端受到搖動風扇產生的氣流衝擊,把糠秕(bǐ)、碎稻稈和籽粒分開,然後將穀粒拋入空中,這樣,糠秕被風吹走,而籽粒則落到地上。其後採用簸箕,隨着手腕的抖動把糠秕與重的籽粒分開。這種糧食脱粒方法比西方領先大約2000年。

旋轉式風扇車科學原理

其發明年代至遲不會晚於西漢時期。漢代史游《急就篇》有“碓(duì)石豈扇頹舂(chōng )簸(bò)揚”説。此處之“扇”便是“扇車”。
風扇車的組成是在一個輪軸上安裝若干扇葉,轉動輪軸就可產生強氣流。西漢時長安有名的機械師丁緩發明了“七輪扇”,是在一個輪軸上裝有7個扇輪,轉動輪軸則7個扇輪都旋轉鼓風。《武經總要前集》中繪有一個以軸上曲柄轉動的風扇車。王禎《農書》所繪的風扇車,輪軸上亦裝曲柄連桿,以腳踏連桿使輪軸轉動。以上所述,都是開放式風扇車,它們沒有特設的風道,因此,風扇產生的風是向四面流動的。
宋應星《天工開物》中則繪有了閉合式的風扇車,從中可見,在裝有輪軸、扇葉板和曲柄搖手的右邊, 是一個特製的圓形風腔,曲柄搖手的周圍圓形空洞,就是進風口,左邊有長方形風道,來自漏斗的稻穀通過鬥閥穿過風道,飽滿結實的穀粒落入出糧口,而糠粃雜物則沿風道隨風一起飄出風口。這種閉合式的風車,可能產生於西漢晚期,一直沿用至今日的偏僻農村之中。
李約瑟博士認為,無論怎樣演變,中國旋轉式風扇車的一個驚人特點,是進氣口總是位於風腔中央 ,因而它是所有離心式壓縮機的祖先。

旋轉式風扇車現代運用

離心式壓縮機
離心式壓縮機的工作原理:汽輪機(或電動機)帶動壓縮機主軸葉輪轉動,在離心力作用下,氣體被甩到工作輪後面的擴壓器中去。而在工作輪中間形成稀薄地帶,前面的氣體從工作輪中間的進汽部份進入葉輪,由於工作輪不斷旋轉,氣體能連續不斷地被甩出去,從而保持了氣壓機中氣體的連續流動。氣體因離心作用增加了壓力,還可以很大的速度離開工作輪,氣體經擴壓器逐漸降低了速度,動能轉變為靜壓能,進一步增加了壓力。如果一個工作葉輪得到的壓力還不夠,可通過使多級葉輪串聯起來工作的辦法來達到對出口壓力的要求。級間的串聯通過彎通,迴流器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