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施廷鏞

鎖定
著名圖書館學家、文獻學家。字“鳳笙”,晚號“奮生”,曾用名“鏡宇”。安徽休寧(歸黃山市管轄)人。自1922年起,先後在清室善後委員會(故宮博物院前身)、清華大學、(偽)北京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等圖書館,主持古籍分類與編目工作。
中文名
施廷鏞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性    別

目錄

施廷鏞個人簡介

清華大學、燕京大學、中央大學和南京大學圖書館中日文編目組組長、主任,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江蘇省政協委員,中國圖書館學會理事、學術委員等職。他以畢生的精力投身於圖書館事業,在目錄學和版本學方面所作的貢獻是巨大的。其主要著作有:《中國叢書綜錄續編》、《中國叢書題識》、《清代禁燬書目題注》、《中國叢書知見錄》、《古籍珍稀版本知見錄》(以上五種均由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中國古籍版本概要》(張秀民校,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彙編》(施廷鏞主編,南京大學1982年內部刊行)等。除了致力於圖書館學、目錄學、版本學、校讎學之外,他還進行地方誌、叢書、文史哲工具書和古錢幣的研究,這方面的著作有《施廷鏞中國貨幣沿革講義》(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文史哲工具書簡介》(施廷鏞主編)等。其子施鋭著有《奮鬥一生——紀念施廷鏞先生》(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以示懷念。
施廷鏞先生的一生主要有兩大貢獻:一是對我國近現代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所做的許多開拓性的工作。自1922年被調入東南大學圖書館工作開始,直到先生仙逝,可以毫不誇張地説,他把畢生精力都無私地奉獻給了中國的圖書館事業。他在東南大學時,曾利用暑假開設圖書館學的有關課程,向學生傳播和普及圖書館知識;直接參與圖書館的建設,曾參加籌備建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的工作;先後在南京、江蘇、北平等地的圖書館協會任職並擔任領導工作,對當地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嘔心瀝血;在圖書館學理論的研究方面也有重大貢獻,特別是在圖書分類方面。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工作期間,他曾主持了對圖書的科學分類工作,並創編了《圖書分類法》和《著者號碼錶》。此分類法被稱為“施法”,與當時由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劉國鈞先生創編的“劉法”並稱於一時。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古籍分類仍在採用“施法”。二是不遺餘力地搶救整理國故。先生是因為對圖書目錄學懷有極大的興趣而被調入圖書館工作的,此後一生都致力於古籍整理工作。1925年8月,他曾被清室善後委員會聘為顧問,清點和整理故宮圖書。在整理昭仁殿藏書時,編撰了《天祿琳琅查存書目》,並對《掌故叢編》第十輯中的《禁書目錄》進行了校注。在圖書館工作的幾十年裏,他所從事的工作也基本沒有離開過古籍的採買與編目。他還曾編寫了《古籍版本學淺談》的講稿,在高校中普及古籍版本學教育。先後主持編印了《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中文圖書目錄甲編一》、《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舊籍分類目錄(初稿)》,對高校圖書館的古籍整理工作做出了很大貢獻。

施廷鏞年譜簡編

施廷鏞1893年

2月28日生於安徽省休寧縣(歸黃山市管轄)東鄉施村(施村是個小村落,今屬於鶴城鄉新安源村,新安源村由原來的馮村和四門村合併而成;四門村是指施村、山下、李家和茶源山四個自然村,四村因河相隔,因橋相連,幾成一整體)。
光緒末年就讀於南洋方言學堂法文班。
畢業後,在24歲時供職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處。

施廷鏞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後,他加入了南京學界聯合會,參與遊行、宣傳等活動,並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分派下,擔任文件繕印和聯絡等工作。

施廷鏞1921年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改為東南大學,並籌建圖書館。1922年,由於先生對目錄學的濃厚興趣,他被調入圖書館從事中文圖書編目工作,從此將畢生精力奉獻給了圖書館事業。在東南大學圖書館工作期間,他擔任了第四屆暑期學校圖書館學的教學工作,講授圖書裝訂等有關課程。

施廷鏞1925年

與洪範五(有豐)等籌組南京圖書館協會,並任該會幹事;同時加入中華圖書館協會;後又兼任江蘇圖書館協會副會長。

施廷鏞1929年

應洪範五之邀北上,在清華大學圖書館擔任中文圖書的編目工作和古籍的採購工作。自1929至1936年間,清華大學圖書館主任更換了五次,首洪範五,次張子高,次王文山,次朱自清,次錢稻孫。在朱自清因母喪請假期中,施先生代理主任職務。
1929年成為北平圖書館協會會員,1932年被選為該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施廷鏞1937年

7月27日,北平淪陷於日寇之手。施先生成為清華大學保管委員會委員之一,又在次年三月代理了改組後的保管處主任職務。

施廷鏞1938年

8月14日保管處同仁被迫撤退進城至宣武門大街前國語大辭典編纂處原址,施先生也喪失全部保管職責,同時失去了來自清華大學的保管補助費收入。後來,施先生被聘為燕京大學圖書館中日文編目組組長。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燕京大學停辦,施先生工作無着落。迫於生計壓力,1942年4月,他應偽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錢稻孫之邀,出任該館中文編目股股長。次年又設法成為汪時璟任總裁的偽中國聯合準備銀行行員,任職一年多至1944年6月。其子施鋭在《奮鬥一生——紀念施廷鏞先生》一書中不為親者諱道:“在北平淪陷區類似父親這樣遭遇的人,出於生活所迫,作了‘偽事’不算少數。當然與一些寧願餓死,也不願出山替日偽做事的人相比,他們是“落後”許多。”“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施廷鏞先生之謂也。對於施先生的人生污點,甚覺可惜。
抗戰勝利後,可能由於這段出任偽職的經歷,覆校後的清華大學一直未重新任用施先生。

施廷鏞1946年

受吳有訓先生之邀,南下任中央大學(南京解放後改為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編目部主任。
60年代曾主持南京地區高等學校圖書館協作委員會工作。

施廷鏞1961年

升任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

施廷鏞1963年

受北京圖書館圖書館專業書籍編輯部聘請為特約編輯,並受邀擔任《圖書館》雜誌的特約通訊員。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施先生仍堅持工作,一直堅持到九十歲逝世,並在八十七歲時被重新任命為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他還成為南京大學文革後第一屆圖書館學研究生的導師。其晚年撰寫的許多講稿以至成書,其內容幾乎涵蓋了圖書館學的所有方面,而且與時俱進,講義的內容達到當時國內先進水平。可見施先生熱愛本行並全心全意培養接班人的誠意。他把一生獻給我國的圖書館事業,併成為事業的帶頭人,其精神令人敬佩。

施廷鏞1983年

3月23日20時41分在南京病逝,享年九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