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於榮金

鎖定
於榮金,我國集成光學創始人,是國內著名的集成光學和聚合物光子學專家,領域頂級學者。1935年出生,江蘇無錫人,1960年畢業於吉林大學,1966年吉林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研究生畢業。現為燕山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光學學會理事、全國纖維光學與集成光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光計算機研究促進會負責人、中國通信學會光通信委員會委員、《光子學報》副主編、《光電子·激光》雜誌副主編、中國科學院激發態物理開放實驗室特邀客座教授、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OSA和SPIE會員。
中文名
於榮金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5年
畢業院校
吉林大學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在國內率先開展液晶顯示顯象研究
創建了我國第一個集成光學研究室
出生地
江蘇無錫
代表作品
負責歷屆全國集成光學發展規劃的制定
工作單位
燕山大學
職    稱
教授

於榮金個人經歷

70年代初,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液晶顯示顯象的研究,取得了國內公認的成績;1973年創建了我國第一個集成光學研究室,親自參與我國第一個集成光學元件——玻璃平板光波導及稜鏡-薄膜耦合器的研究,以後又研究了用於光纖通信、光計算機和光纖傳感器的各種光波導器件。負責歷屆全國集成光學發展規劃的制定,是我國集成光學的主要創始人和學術帶頭人。他一直從事塑料光纖方面的研究。塑料光纖損耗大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他帶領燕山大學的塑料光纖研究團隊,在堅持八年多的努力之後,終於取得了突破,解決了塑料光纖損耗大的世界性老大難問題,從而可以為一系列應用提供低損耗、高性能和低成本的新一代塑料光纖。為了使我國今後能成為塑料光纖研究、生產和應用的大國和強國,正在尋求與有志於塑料光纖生產的企業合作,實現產業化和規模化。

於榮金研究方向

光學和光子學領域內的集成光學、導波光學、光纖傳感技術和特種光纖等。

於榮金主講課程

從80年代開始給研究生(碩士和博士生)講授《光電子學》、《集成光學》、《光子學》和《集成光電子學》等課程。1980年開始招收研究生,招收和培養了碩士和博士研究生50餘名,有的已提升為教授。從91年開始培養博士研究生9名。

於榮金科研情況

從60年代開始,進行超高真空條件下表面吸附態的研究,論文發表在《科學通報》和《吉林大學報》。從研究生開始,到1973年以前,從事表面吸附態、液晶及其顯示顯象的研究,取得了國內領先的研究成果;從1973年起,一直從事集成光學及其相關學科的研究。
"七五"期間,承擔了國家"七五"重點攻關項目:"光波導無源器件",完成並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國際80年代中期水平,成果公佈在《中國技術成果大全》第十四期(1992年)171頁。
"八五"期間,承擔並完成了中科院重點項目:"光子技術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和吉林省科委的項目"石油化工用光纖液位傳感器系列產品研究",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三等獎一項(有限元處理各類光波導問題),省級鑑定成果3項、國家專利2項。
"九五"開始承擔中科院"九五"預研項目:"微腔激光器的基礎研究"。建議和申報的國家攀登項目:"微腔激光器的基礎研究",最後落實為"九五"中科院重大項目。
1998年5月開始,申報和建議在河北省形成特種光纖與傳感產業。現已着手研製梯度折射塑料通信光纖。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集成光學研究室,研究了用於光纖通信、光計算和光纖傳感器的各種光波導器件,並對多種光波導在理論和實驗上作過比較系統和深入的研究。目前主要從事光電器件及迴路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分析,同時以產業為目標,進行特種光纖和光纖傳感器的開發研究。
2006年攻克了塑料光纖在信息和能量傳輸時損耗大的難題,其科研成果《降低塑料光纖損耗的一種新方法》已被荷蘭的《光通信》雜誌(OTICS COMMUNICATIONS)採用。
已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參與編、譯書12本,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和省部級成果6項。

於榮金社會活動

參與編、著和譯書13本,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和省部級成果6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20多篇,其中被《SCI》、《IE》等收錄50餘篇,已授權和申請塑料光纖方面的國家發明專利9項。1985年被編入美國Marquis出版的《光學科學與工程世界名人錄》(第一版),1991年被編入美國Marquis出版的《Who’s Who in the World》,1992年獲得國務院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和證書。
2001年10月,與四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一起,獲全國光纖通信與集成光學傑出貢獻獎。
2009年任中國纖維光學與集成光學發展戰略研討會會議主席。
2016年任第十二屆全國塑料光纖、聚合物光子學會議名譽主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