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育盛

鎖定
方育盛,字與三,別號拷舟,安徽桐城人。方拱乾第三子。順治11年舉人。其父方拱乾批點之《杜詩論文》即由他“敬炤底稿,謄錄清冊”而流傳下來。
中文名
方育盛
別    名
字:與三;別號:拷舟
主要成就
謄錄《杜詩論文
出生地
安徽桐城
性    別

目錄

方育盛簡介

方育盛, “讀書敏悟,工詩賦”, 流放時有“述寧古塔風土甚備”的《其旋堂詩集》,數十首詩寫“流人之幽恨,發萬古之悲涼”(張縉彥《其旋草序》)。抒寫身世之感,“寄羈臣之幽憤,寫逐客之飄零”(吳兆騫為之作序)。

方育盛相關事件

方拱乾批註《杜詩論文》系用朱、墨二色批點,首頁為方育盛墨筆題跋一則:
看老杜詩,要將我身化作老杜,親當其悲歡離合之境遇,真正是詩成若神助,但區區尋其“詩律細”,猶淺矣,況字句乎?尋常字句佳,亦不可以言詩。詩之妙,在無字處。老杜詩猶妙在無字處,果能細心體認,通身攝入,恰恰此題當有此詩,此詩當有此起承轉合,所謂律也,神也。小子識之。
先大人閲杜詩,凡數絕編矣。品題丹黃,無不精核,若神會少陵然。此則己丑春日批以訓小子者,書載行笥,廿餘年矣。拈籤時有脱落,今客芝山,公餘之閒,敬炤底稿,謄錄清冊,以便時時翻誦雲。壬子三月育盛拜書。
方育盛序言闡述了兩個問題:其一是如何閲讀和接收杜詩,如何體察杜詩詩律之妙的詩歌接受理論問題。方育盛提出,“看老杜詩,要將我身化作老杜,親當其悲歡離合之境遇”,才能深刻地體認到杜詩的妙處。其二是關於方拱乾批閲杜詩及其傳抄過程的記載。一是描述了方拱乾批閲杜詩的情況,“凡數絕編”,“品題丹黃,無不精核,若神會少陵然”;二是闡釋了方拱乾批閲杜詩之目的在於“批以訓小子者”,是其家學傳統所在;三是解釋了方育盛謄錄底稿的原因所在,因“書載行笥,廿餘年矣”,時間長久,該書已處於“拈籤時有脱落”的殘破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