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敬

(上海科學院院士、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好人)

鎖定
方敬(1931年1月-2018年10月26日),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宋莊鎮任莊村,上海科學院院士, [6]  中共黨員。解放前夕參與黨內在上海的地下工作,1950年入黨。解放後曾為上海成人教育學院院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6]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好人、“現代鄉賢”。
1991年,他從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的崗位上退休,回到家鄉連雲港贛榆的一個小漁村。20多年來,他拿出200多萬積蓄,設立“景清獎學金”,幫扶260餘名寒門學子步入高等院校。
2018年10月26日晚上,方敬在家中病逝,享年88歲。 [1] 
中文名
方敬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1年1月
逝世日期
2018年10月26日
主要成就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好人
上海科學院院士 [6] 
出生地
上海

方敬人物簡介

方敬,男,中國籍,江蘇省人,1931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現為贛榆區宋莊鎮任莊村村民。 [2] 
1978年春,正在上海教書的方敬回到贛榆宋莊鄉,家鄉的貧困落後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宋莊僅有兩間瓦房,多數人家用的都是蘆葦編的席子。方敬老家任莊村更是幾十年沒出過大學生。
1980年代,他以3萬元成立獎學基金會。1991年,退休後的他毅然返鄉,並在兩年後,在當地的宋莊中學以自己恩師的名字設立了“景清獎學金”。“景清基金會每年會在開學典禮上對特別優秀的學生進行物質獎勵,特別是對於那些學生能夠進入全縣前三十名的學生,每年會發放兩千元獎金。”宋莊中學老師宋靠仿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説。
除設立獎學基金外,方敬還通過多種形式救助了200多名貧困生——誰家孩子面臨因貧失學的困境,總能得到他的援助。 [1] 

方敬人物榮譽

2016年11月,因事蹟退休教授返鄉助學24年傾盡積蓄助260名寒門學子走進高校,入選2016年11月“中國好人榜”。 [2] 
曾榮登“中國好人榜”。 [3] 
2017年7月24日,被推薦為德耀中華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助人為樂模範)候選人。 [3] 
2017年11月,方敬獲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助人為樂類獎。 [4] 

方敬主要事蹟

1991年,方敬從華東師範大學退休,隻身回到家鄉蘇北的一個小漁村助學扶困、教化鄉鄰。他傾盡200餘萬元積蓄成立“景清獎學金”,資助260名寒門學子步入高等院校。26年崇文興教、涵育鄉風、反哺桑梓,方敬老人成為一位遠近聞名、倍受尊崇的“新鄉賢”。 [3] 
1948年,方敬考入上海華東模範中學,因為家中貧困,他吃不起午飯,每天中午靠喝水充飢。一天,班主任胡景清老師發現這一情況,便拉着方敬一起吃飯。從此,胡老師把每頓午餐都分出一半給方敬,直到他讀完高中。方敬深受老師影響,立志也要做胡景清老師這樣的人。
方敬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期間,每年都回到家鄉任莊村,用自己有限的工資資助當地貧困學子。退休後,方敬歸返鄉里,發揮餘熱,致力於用教育回報家鄉、回報社會,設立以自己恩師名字命名的“景清獎學金”,先後資助260名貧困家庭的孩子進入高等院校學習。2011年,方敬罹患癌症,家人把他接回上海治療,勸他留在上海休養。但是他總是惦記着家鄉的學生,身體稍有恢復,就回到他的“景清書苑”和孩子們在一起。方敬回到家鄉的這26年,原來連高中生都很少見的小漁村先後走出140餘位大學生。方敬的諄諄教導,讓人們改變“上學不如上船,讀書不如賺錢”的觀念。與此同時,他還免費為鄉村教師、學生等開設書法培訓班,致力打造文化小鎮、藝術小鎮,鎮裏先後走出全國書協會員12名。他言傳身教,倡導移風易俗,引領鄉風文明,宋莊鎮成為有名的省級文明鎮。方敬的事蹟和精神像火種在贛榆區蔓延,黨員幹部以方敬為榜樣,紛紛學方敬、敬鄉賢、作表率,尊師重教在當地蔚然成風。
方敬榮登“中國好人榜”。
2018年10月26日晚上,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好人、“現代鄉賢”方敬在家中病逝,享年88歲。 [1] 
方老生前便與徐州醫科大學簽訂了遺體捐獻協議。10時10分,方老的遺體被緩緩放入徐州醫科大學的殯儀車,隨着汽車啓動,慢慢駛離。“方老師一路走好!”道路兩旁,來自宋莊小學和中學的200名學生,手持白菊,垂首默哀。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