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譚派

鎖定
新譚派,京劇老生流派,由譚富英創立。
中文名
新譚派
創始人
譚富英
隸    屬
京劇老生流派
簡    介
譚鑫培在京劇形成時期的巨大成就

目錄

新譚派發展

譚鑫培在京劇形成時期的巨大成就,直接影響了後繼的老生流派的形成。使與之同時的孫菊仙汪桂芬以及劉鴻升等流派漸成往事。譚鑫培有子八人,二子嘉瑞為自己操琴,五子嘉賓即譚小培,在譚鑫培身故後,着意培養自己的兒子譚富英,使譚派藝術得以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而後人稱為“新譚派”。

新譚派風格

譚富英生於1906年,自幼在家中學藝,12歲由祖父譚鑫培親自送到富連成科班,坐科學藝。在科班中就顯示出過人的天賦。僅僅半年就登台主演老生戲《黃金台》
譚富英天賦佳喉,生就一副寬、亮、水、淨、脆的好嗓子,高低無論,揮灑自如。而且扮相英俊,不似譚鑫培過於清癯,尤以扮王帽老生,儼然是天璜貴胄。在富連成,譚富英受到蕭長華雷喜福等名師的嚴格教導,文武並重,平衡發展。青年時期就已嶄露頭角,為人所重視。
譚富英在出科後,即由父親譚小培組班,以祖父“同慶社”的班名重新登台,開始了自己的演藝生涯。此時正是譚鑫培身故之後京劇舞台上羣雄逐鹿的時節,餘叔巖馬連良言菊朋都以“譚派正宗”為號召互相競爭。譚富英為了深造自己的藝術,曾向餘叔巖問藝。譚富英剛剛登台,就以自己無以倫比的嗓音、絕好的扮相、敏捷的武功,征服了北京的觀眾,遂以“譚門本派”為號召,與其他藝術家爭豔於京劇舞台之上。
譚富英的藝術吸收了譚鑫培、餘叔巖等前輩藝術家的藝術之長,比如譚鑫培表演的宛轉自如,入情入理,準確精到,餘叔巖在演唱上的吐字發音歸韻,表演上的恰到好處。同時將譚鑫培在表演中的隨意、拖沓之處略去,代之以嚴肅認真。在餘叔巖的演唱藝術基礎上,結合自己嘹亮寬廣的嗓音,將餘叔巖在演唱中的一些“擻音”簡化成“立音”,同時在演出節奏上結合自己的優勢加以緊湊。逐漸形成了自己酣暢淋漓、灑脱明快的藝術風格,被後人稱為“新譚派”。

新譚派藝術特色

譚富英的表演激情充沛,一人千面。尤其善於武老生戲,舉凡《定軍山》《陽平關》《戰太平》等等靠把老生戲均有獨到之處;扮演《李陵碑》之楊繼業、《洪羊洞》之楊延昭,也深具英雄遲暮之感;演《羣英會》之魯肅、《甘露寺》之劉備,則一派忠厚老實之風;而《桑園會》之秋胡、《游龍戲鳳》之正德皇帝,詼諧風趣便信手拈來;《空城計》之諸葛亮、《趙氏孤兒》之趙盾,居然老成謀國之大臣。觀之無不令人讚歎。而且譚富英還善於反串武丑,《連環套》《叭蠟廟》之朱光祖均身手不凡。
新中國成立以後,譚富英與馬連良、裘盛戎張君秋等藝術家一同組建北京京劇團,上演了一大批新老劇目。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譚富英因心臟病不再登台。1977年,譚富英先生以七十二歲高齡仙逝,譚派也成空谷足音。雖然其子譚元壽,徒高寶賢、馬長禮、孫嶽、李崇善等在學習發揚譚派藝術上頗有心得,也在不遺餘力地推而廣之,怎奈由於譚富英的演唱藝術對嗓音和武工的要求很高,限於天賦,使眾多後來人望而卻步,譚派藝術漸成廣陵絕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