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碟貝

鎖定
新碟貝是雌雄異體的單板綱軟體動物,單板綱多為化石種類,見於寒武紀到盆泥紀的地層中,具一扁圓形的貝殼。直到1952年,才在哥斯達黎加(Costa Rica)西岸附近3570m深海底採集到了第一批活標本,後定名為新碟貝(Neopilina galathea),這些標本被稱為“活化石”,為研究軟體動物的起源與演化提供了新的資料。 [1] 
中文名
新碟貝
拉丁學名
Neopilina galathea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單板綱
分佈區域
哥斯達黎加

新碟貝形態特徵

新碟貝 新碟貝
新碟貝是一類原始的貝類,體為兩側對稱,具一近圓形而扁的貝殼,腹足強大,周緣肌肉發達,中央薄,故無吸附能力,僅適於在海底滑行。縮足肌8對,分節排列於足的周圍。足四周為外套溝,兩側共有鰓5或6對。足前端為口,後端為肛門。口前有一對具纖毛的口蓋(velum),口後有扇狀觸手一對。心臟位圍心腔內,由一心室及2對心耳構成;腎6或7對;雌雄異體,生殖腺2對,有生殖導管,開口於腎,生殖細胞由腎排出體外。神經系統由圍食道神經環及向後伸出的側神經和足神經組成。 [1] 

新碟貝生活習性

新碟貝取食硅藻有孔蟲海綿動物等。

新碟貝地理分佈

1952年,丹麥海洋研究船在太平洋沿岸哥斯達黎加附近3570米深海處第一次採得其生活標本,訂名為加拉提亞新碟貝。1957年被正式定名為新碟貝(Neopilina galathea Lemche),以後又在大西洋、印度洋等處發現了與其親緣相近的一些種類。 [1] 

新碟貝研究價值

新蝶貝這類被稱為“活化石”的原始貝類的發現,對研究貝類的起源與演化提供了新的資料。新蝶貝屬於軟體動物門單板綱,此綱絕大多數為化石種,已絕滅了近4億年。這類動物有一個帽狀或匙形的貝殼,有2~8對對稱的肌痕,多年來一直被列為腹足綱中最原始的類(Patellacea)。1938年,有人指出這類動物身體為兩側對稱,不是腹足類,應單獨列為一綱。新蝶貝發現後,證明了其發育中無腹足類特有的扭轉現象,從而使單板綱從腹足綱中獨立出來。此外,丹麥學者萊姆克依據它們的內部器官有假分節現象,證明了許多學者關於軟體動物與環節動物同源的説法。
參考資料
  • 1.    劉凌雲、鄭光美.《普通動物學》(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