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疆褐牛

鎖定
新疆褐牛,是牛亞科牛屬哺乳動物。 [5]  新疆褐牛有角,呈深褐色,大小適中,向側前上方彎曲,呈半圓形;被毛呈深淺不一的褐色,額頂、角基、口周和背線為灰白色或黃白色,眼瞼、鼻鏡、尾尖、蹄呈深褐色;頭清秀,口寬,頸適中,胸較寬深,背腰平直,肌肉較豐滿,乳房發育中等、結構良好。 [6] 
新疆褐牛主產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和塔城地區。 [7]  新疆褐牛適宜在山區、牧區、半牧區和條件較差的農區飼養。 [8]  新疆褐牛以新疆當地黃牛為母本,以瑞士褐牛、阿拉託烏牛及少量科斯特羅姆牛為父本,經過30多年的雜交改良和嚴格選育而成。 [9]  新疆褐牛屬於乳肉兼用品種,兼有一定的泌乳、產肉和役用性能。 [8]  新疆褐牛適應性好,抗病力強,在草場放牧可耐受嚴寒和酷暑的環境。 [7]  新疆褐牛在伊犁、塔城牧區草原終年放牧飼養。新疆褐牛的最佳繁殖季節為5-9月份。 [10] 
新疆褐牛深受農牧民喜愛,新疆褐牛及其雜交牛在全新疆牛總數中已佔到40%,但與其他褐牛品種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10]  新疆褐牛原稱為“新疆草原兼用牛”,後於1978年正式命名為“新疆褐牛”。 [9]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偶蹄目
牛科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反芻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科
牛亞科
分佈區域
中心產區位於新疆伊犁河谷及塔額盆地
中文學名
新疆褐牛

新疆褐牛品種形成

新疆褐牛是以當地黃牛為母本,引用瑞士褐牛、阿拉託烏牛以及少量科斯特羅姆牛與之雜交改良,經長期選育而成。它包括原伊犁地區的“伊犁牛”、塔城地區的“塔城牛”和其他地區的褐牛。這些牛曾稱為“新疆草原兼用牛”,後於 1979 年全疆養牛工作會議上,統一定名為“新疆褐牛”。 [2] 
新疆褐牛是於1935~1936年以從前蘇聯引進的數批阿拉託烏牛和少量科斯特羅姆牛為父本,以當地哈薩克牛為母本雜交選育而成。
新疆褐牛有計劃、大量地雜交改良和育種工作則是從新中國成立後開始的。新疆解放後,於1951~1956年成立了國營種畜場,先後引進數批阿拉託烏牛和少量的科斯特羅姆牛 [2]  ,建立了人工授精配種站,在伊犁、塔城、阿爾泰、石河子、昌吉、烏魯木齊、阿克蘇等褐牛較為集中的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雜交改良,達到90多萬。到1958年,全自治區已廣泛開展了新疆褐牛的育種和改良工作,塔城地區、烏魯木齊等重點地區和種畜場都制定了育種方案。1979~1983年間,又從西德和奧地利引進了三批瑞士褐牛用於純種繁育和雜交改良。1979年以來,先後制定了新疆褐牛鑑定標準、育種計劃、品種歸屬辦法,同時成立了育種協作組,有力推動了品種改良和品種的形成。但由於地域分佈不同,曾被稱為伊犁牛、塔城牛和其他地區的褐牛。為了統一名稱,這些牛曾經也被稱為新疆草原兼用牛。1983年國家農業部頒佈了新疆褐牛品種標準,批准該新品種通過驗收。 [3] 

新疆褐牛種羣規模與分佈

新疆褐牛中心產區位於新疆伊犁河谷及塔額盆地。 主要分佈於伊犁州昭蘇縣、特克斯縣、鞏留縣、新源縣、尼勒克縣和伊寧縣,以及塔城地區裕民縣、塔城市、額敏縣;在阿勒泰、昌吉、哈密、巴州等其它地區也有少量分佈。現有種羣規模為 120 多萬頭,其中符合品種標準的新疆褐牛約佔 30% ,其它為新疆褐牛的改良牛。 [1] 

新疆褐牛外貌特徵

新疆褐牛屬乳肉兼用型,體格中等大,體質結實,被毛、皮膚為褐色,色深淺不一。頭頂、角基部為灰白或黃白色,多數有灰白或黃白色的口輪和寬窄不一的背線。角尖、眼瞼、鼻鏡、尾尖、蹄均呈深褐色。各部位發育勻稱,頭長短適中,額較寬,稍凹,頭頂枕骨脊凸出,角大小適中,較細緻,向側前上方彎曲呈半橢圓形,角尖稍直。頸長短適中稍寬厚,頸垂較明顯。鬐甲寬圓,背腰平直較寬,胸寬深,腹中等大,尻長寬適中,有部分稍斜尖,十字部稍高,臀部肌肉較豐滿。乳房發育中等大,乳頭長短粗細適中,四肢健壯,肢勢端正,蹄固堅實。 [2] 

新疆褐牛產乳性能

新疆褐牛在伊犁、塔城牧區草原全年放牧飼養,產乳量受天然草場水草條件的影響,擠乳期多集中在 5~9 月青草季節。擠乳期的長短也與產犢月份有關,牧區一般按擠乳 150 d計算產乳量,城郊奶牛場以 305 d計算產乳量。牧區育種場在常年補飼的情況下,最高日產乳量有高達 30 kg的,如母牛第3胎 305 d產乳 5 162kg。在城郊育種場全年舍飼情況下,母牛第1胎 268 d產乳 5 212 kg。 [2] 

新疆褐牛產肉性能

伊犁新源縣 2010年 9 月 11 日~ 2011 年 9月 20 日測定1.5歲閹牛 7 頭,中等肥度經 70 d舍飼育肥,始重平均 205.3 kg,末重平均 278.3 kg,平均每頭增重 73.0 kg,日增重 1 043 g,平均屠宰率 52.5% ,淨肉率 41.8% ,骨肉比 1:3.80。 [2] 

新疆褐牛繁殖性能

新疆褐牛
新疆褐牛(5張)
新疆褐牛在放牧條件下,6 月齡左右有性行為。母牛在2歲、體重達 250 kg時初配,公牛在1.5~2歲、體重達 330 kg以上時初配。母牛發情週期 21.4 d(16~31.5)d,發情持續期 1 ~2.5 d。據統計,公犢257 頭平均妊娠期為 286.5 d(261~299)d,母犢274 頭平均妊娠期為 285 d(273~298 d)。配種方法因條件不一,凍精、常温人工授精、自然配種並用。一般在 5~9 月配種旺期多采用人工授精,其他期間多采用自然交配。 [2] 

新疆褐牛適應性

新疆褐牛
新疆褐牛(5張)
新疆褐牛對於惡劣的氣候和粗放的飼養條件,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能耐嚴寒酷暑和粗放飼養,放牧性能好,抗病力強,為其他引入品種的雜種牛所不及。特別是在與本地黃牛幾乎同樣粗放的飼養條件下,新疆褐牛保持了原有當地品種的適應能力,並具有較高的產乳和產肉性能。所以新疆褐牛廣佈全疆各地,並受到廣大農、牧民的喜愛。它的肢蹄健壯、堅實,能在海拔 2500m 高山、坡度 25°的山地放牧,冬季被毛密、長毛底部密生絨毛,既可在-40℃、雪深 20 cm 的草場上拱雪採食牧草,也能在海拔低、氣温高的吐魯番盆地生存。在一般放牧飼養條件下(中等草場全天放牧不補飼草料),冷季保膘能力與本地黃牛相同。但在草場、棚圈條件很差,甚至飢寒交迫時,由於新疆褐牛個體較大,需要營養多,比本地黃牛掉膘快。在抗病力方面與本地黃牛相同,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新疆褐牛由於飼養條件的限制,在生長髮育和生產性能上還有較大潛力沒有充分發揮。 [2] 

新疆褐牛改良狀況

1998年以來,新疆畜牧部門採取了相應措施,加強了對新疆褐牛的選育和改良工作。首先,1999年利用“948”項目引進純種美國瑞士褐牛凍精及胚胎對新疆褐牛進行了雜交改良,着重對產奶量偏低這一性狀進行異質選配。通過幾年來對美國褐牛冷配後代改良效果的調查,發現其生長髮育狀況、體型外貌、產奶、產肉等生產性能均遠遠優於同年齡階段的新疆褐牛後代,改良效果明顯。第二,為加強新疆褐牛的選育提高工作,在伊犁河谷地區和塔額盆地等廣大牧區狠抓新疆褐牛的品種改良工作;第三,在新疆主要的新疆褐牛核心育種場,建立了新疆褐牛良種繁育體系;第四,改變傳統草原利用方式,在草原牧區實行牛羊分羣、劃區輪牧,集中冷配、集中管理的辦法,改進新疆褐牛的飼養管理,對新疆褐牛生產性能的提高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3] 

新疆褐牛飼養管理

新疆褐牛種公牛

新疆褐牛種公牛的使用年限為6~8年,在7~8月齡時開始挑選後備公牛進行飼養。飼養時要使種公牛的體況與體型達到一定的要求,在體型上要求種公牛的體質健壯,胸部寬厚,骨骼強壯,肌肉發達,體重在200kg以上。飼養時要單圈飼養,飼料要求營養全面,粗、精飼料搭配飼餵。先喂粗飼料,再喂精飼料,同時要保證有充足且清潔的飲水。做好種公牛日常的清潔工作,每天都要刷拭牛體1~2次,不但可起到清潔的作用,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提高性慾。一般種公牛飼養到16月齡可以進行人工採精,18月齡即可參與配種,在使用種公牛時要注意配種和採精頻率,可每週採精2次。 [4] 

新疆褐牛種母牛

後備母牛
在新疆褐牛生長髮育到 7~8 月齡時開始選擇後備母牛,要選擇那些體格健壯,個體相對較大,腹圍大而圓,無遺傳疾病,母性良好的母牛留為種用。在飼餵時要控制好後備母牛的體況,不可飼餵過肥,可以每天飼餵 2kg全價料, 4~5kg 的青乾草,一般飼養 23月齡時即可參與配種。 [4] 
妊娠母牛
這一階段關係到自身的健康和胎兒的生長髮育。新疆褐牛的妊娠期為9 個月左右,前 6個月為妊娠前期,這一階段胎兒的生長髮育較慢,提供的營養僅維持母牛自身所需即可,保持中等偏上的膘情;妊娠後期為最後的3個月,這一階段是胎兒快速生長髮育的階段,所需要的營養較多,並且母牛泌乳也需要在這一階段儲備營養,這一需求對於初產母牛來説更高,飼餵以保證母牛在產前體重增加45~70kg 為標準。在放牧飼養方式下,要選擇地勢平坦,牧草豐富的地方放牧,如果是枯草季節則要做好補飼工作,以保證妊娠期的營養需求。對於舍飼飼養,則要選擇優質的飼料,以飼餵青粗飼料為主,搭配飼餵精飼料,嚴禁飼餵發黴變質、冰凍的飼料和飲用冰水。另外,在產前15天就要將妊娠母牛轉入產房,並做好產前的檢查工作,包括母牛和胎兒的健康情況。要保持產房內的環境衞生,做好清潔與消毒工作,防止分娩時感染病菌而患生殖系統疾病 [4] 
哺乳母牛
泌乳早期營養的供給要滿足產奶所需,提供充足且合理的營養,以保證犢牛健康的生長髮育。在泌乳末期隨着哺乳母牛產奶量的不斷下降,犢牛開始採食飼料,對母乳的需求量減少,可以縮短哺乳時間,這一階段飼養管理的目的是促進母牛在斷奶後卵泡的發育和正常的發情,為下一個繁殖期作準備。 [4] 

新疆褐牛犢牛

做好初生犢牛的護理工作,先將鼻、口內的黏液擦乾,及時搶救呼吸不正常的犢牛,將臍帶剪斷,消毒。然後讓母牛將犢牛身上的黏液舔幹,以增進母子的感情,還可促進胎衣和惡露的排出。儘早讓犢牛吃上初乳,以獲得母源抗體,並利於胎糞的排出,最遲不要超過出生後2h 。對於吃不到初乳的犢牛則進行人工輔喂,以保證犢牛獲得充足的營養,確保健康。人工餵奶時要做到定時餵奶,並在餵奶後將嘴周圍擦乾淨,避免相互舔舐傳染疾病。 [4] 
犢牛在生長到 3 周齡時即可以訓練採食飼料,最初可與牛奶或調味品混合塗抹在犢牛的口、鼻進行誘食,使其慢慢的接受採食飼料,以促進犢牛瘤胃的發育。隨着犢牛的生長髮育,待到 7~10周齡時可減少吃奶的次數,同時增加採食飼料的次數,但注意不可過多,否則會引起消化不良。在到90 日齡時可進行斷奶,完全的飼餵飼料,或放牧採食青草。隨即可轉入育成牛階段。 [4] 

新疆褐牛育成牛

育成牛在飼養時要按照年齡、性別、體重等進行分羣飼養,以便於管理。 7~8 月齡時可進行後備種牛的挑選,其他則作為育肥牛。這一階段褐牛的瘤胃功能已基本完善,並且這一階段是育成牛骨骼、肌肉發育最快的時期,要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可以選擇多種飼養方式,包括完全舍飼、舍 -牧結合、放牧的方式,在管理上要求加強運動,增加體質。 [4] 

新疆褐牛育肥牛

育肥牛可以選擇12~18月齡的架子牛,進行持續育肥飼養,以達到一定的體重和標準。飼養方式可以選擇舍飼拴系飼養、放牧加補飼或者放牧與舍飼相結合的方式,一般根據要求飼養到18~30 月齡即可屠宰或出售。育肥前要做好準備,將圈舍和用具清洗乾淨後進行全面的消毒。保持舍內適宜的環境,要求冬暖夏涼。將育肥牛按年齡、體重、性別、膘情等分羣飼養。在飼養時要注意營養的全面,在育肥過程中要定期的稱重,以便能及時調整飼餵方式和營養。 [4] 
參考資料
  • 1.    蔣小懷.新疆褐牛種羣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草食家畜,2013
  • 2.    木拉提汗·馬拉提別克,吐爾遜別克·阿得力別克.新疆褐牛: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3
  • 3.    史遠剛,趙國麗,談鋭.新疆褐牛的資源狀況與發展策略:中國奶牛,2012
  • 4.    古麗加孜·朱曼,卡馬力汗·葉斯木,買買提·黑牙斯丁.新疆褐牛各階段的飼養與管理:現代畜牧科技,2017
  • 5.    李建國,翼一倫主編.養牛手冊[M].2009,第24頁
  • 6.    徐照學,蘭亞莉主編肉牛飼養實用技術手冊[M].2005,第25頁
  • 7.    林誠玉,陳幼春編著.奶牛肉牛高產技術修訂版[M].2005,第14頁
  • 8.    孫大衞著新疆百科圖志人文地理卷1[M].2014,第112頁
  • 9.    新疆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編,新疆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08,第374頁
  • 10.    全國畜牧總站著,中德畜牧業創新中心項目概述及進展,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7.11,第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