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疆山黧豆

鎖定
新疆山黧豆(學名:Lathyrus gmelinii (Fisch.) Fritsch)是豆科、山黧豆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圓柱狀,具縱溝,無毛。托葉半箭形,下面裂片具齒,植株上部的較狹;葉軸末端具針刺;小葉3-4對,卵形、長卵形、橢圓形、長橢圓形,偶到披針形,先端急尖至漸尖,基部寬楔形,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腋生總狀花序長於葉,有花7-12朵,無毛;花萼鍾狀,萼齒不等;花杏黃色;子房線形,無毛。莢果線形,棕褐色。種子平滑,淡棕色。 [1] 
分佈於中國新疆;俄羅斯也有分佈。生於海拔1200-2350米的林下、山地、溪邊陰濕處。 [5] 
新疆山黧豆營養價值也較高,各類家畜均喜食,尤其是牛嗜食,是夏季放牧的優質牧草。也是一種在中山帶改良退化草地的理想牧草。 [7] 
中文名
新疆山黧豆
拉丁學名
Lathyrus gmelinii (Fisch.) Fritsch [2] 
別    名
甲豌豆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豆目
豆科
山黧豆屬
新疆山黧豆
命名者及年代
(Fisch.) Fritsch,1895

新疆山黧豆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塊根,高60-150釐米。莖直立,圓柱狀,具縱溝,無毛。托葉半箭形,長1.5-3釐米,寬4-10釐米,下面裂片具齒,植株上部的較狹;葉軸末端具針刺;小葉3-4對,卵形、長卵形、橢圓形、長橢圓形,偶到披針形,長3-6 (-9)釐米,寬1-5釐米,先端急尖至漸尖,基部寬楔形,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兩面無毛,具羽狀脈。 [1] 
腋生總狀花序長於葉,有花7-12朵,無毛;花梗長3-5毫米;花萼鍾狀,無毛,長1釐米,萼齒不等,最下1枚長2毫米;花杏黃色,長2.5-3釐米,旗瓣長2.9釐米,瓣片卵形,長1.5釐米,寬1.4釐米,先端微缺,瓣柄略成倒三角形,長1.4釐米,翼瓣長2.6釐米,瓣片倒卵形,長1.4釐米,寬5毫米,具耳,線形瓣柄長1.3釐米,龍骨瓣長2.5釐米,瓣片長卵形,先端急尖,長1.5釐米,具耳,線形瓣柄長1.3釐米;子房線形,長1.8釐米,寬1.5毫米,無毛。莢果線形,棕褐色,長6-8釐米,寬6-10毫米。種子平滑,淡棕色,直徑2-3毫米,種臍約為周圓的1/4。 [1]  [3] 

新疆山黧豆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200-2350米的林下、山地、溪邊陰濕處。 [5] 
新疆山黧豆是一種寒中生粗莖豆科牧草,山地草甸草地的優勢種或伴生種。喜温涼濕潤的氣候,耐陰、耐寒、不耐旱,適宜生長在有機質豐富的山地黑鈣土上。在阿爾泰山海拔1700-2100米的平緩坡地、開闊谷地它做為優勢種或主要伴生種與西伯利亞早熟禾大看麥娘鴨茅草原老鸛草黃花委陵菜塊根糙蘇、草原蓼等植物組成草地類型,草層高度30-140釐米,覆蓋度70-90%;此外在天山北坡和塔爾巴哈台山的中山帶河谷、林緣、林間空地也常散生於各類草甸類型中。 [7] 

新疆山黧豆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新疆(阿勒泰、富藴、哈巴河、額敏、塔城、裕民、托里、尼勒克、新源、鞏留、特克斯、昭蘇及和靜等地);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及烏拉爾中部)也有分佈。 [5] 

新疆山黧豆生長習性

新疆山黧豆通常於5月返青,6月開花,7月下旬結實,8月中下旬成熟,9月底開始枯黃。 [7] 

新疆山黧豆主要價值

新疆山黧豆植株高大,草質柔軟,葉片大、莢果亦大、單株產量高,營養價值也較高,各類家畜均喜食,尤其是牛嗜食,是夏季放牧的優質牧草,唯有在羣落中的參與度不大,屬良等飼草。新疆山黧豆可進行引種栽培,是一種在中山帶改良退化草地的理想牧草。 [7] 

新疆山黧豆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