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湖北日報

鎖定
《新湖北日報》是國民黨湖北省政府機關報,1941年元月1日創刊於湖北省戰時省會恩施
中文名
新湖北日報
籌備人
董冰如、徐碩俊
社    長
謝然之
創立時間
1941年1月1日

新湖北日報報社簡介

《新湖北日報》,1941年元月1日創刊於湖北省戰時省會恩施。當時曾有一批中共地下黨員和進步文化人蔘加報社工作,如楊培新、曹祥華、李伯剛、黎少岑、杜巴(郭亮)、伍禾、夏晨中、夏士農等。在共產黨的影響下,還有一批青年新聞工作者走向進步,有的後來成為中共地下黨員。

新湖北日報歷史背景

一九四O年八月,陳誠以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回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此前由嚴立三代理省主席),打出建設“三民主義新湖北北”的旗號,需要有一個由他運用自如的報紙,為他助威。當時在恩施的《武漢日報》,為國民黨中宣部所掌握的黨報,陳感到指使不便,乃決定另辦新報。
《新湖北日報》由董冰如、徐碩俊受命籌備建立,其後擔任社長的依次為謝然之石信嘉劉榮焌。其中以謝然之的任期最長,《新湖北日報》在恩施將近五年,他幹了三年半。總編輯先後為任伯濤、張常惺、夏晨中、石玉圭、喻守一,而以夏晨中的任期最久。總經理先後為楊寧生、朱全性、梅黃馥等人。

新湖北日報發展歷程

一九四二年底,《新湖北日報》鄂東分社在黃岡三里畈成立,陳熙平任主任。一九四三年,《新湖北日報》鄂南分社在崇陽大源成立,先由葉夢弼任主任,後由鄂南行署主任秘書談瀛兼任。一九四四年,謝未泯率領在恩施的一批編輯、記者到鄂中前線松滋劉家場創立了《新湖北日報》鄂中分社。這些《新湖北日報》的分社,實際上分屬當地行署或專署領導,與恩施總社沒有隸屬關係。 [1] 
一九四五年十月報社即遷至漢口。武漢解放後,《新湖北日報》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
1945年日本投降後,湖北省政府電令當時的鄂東行署主任李石樵進入武漢,籌辦《新湖北日報》遷漢出版的事宜。李石樵指令《新湖北日報》鄂東版的總編輯陳熙平(黃梅人)接收日偽湖北印刷所,並於同年8月20日在漢復刊。復刊初期日出四開一張。不久,在恩施的《新湖北日報》工作人員及鄂東、鄂中、鄂南各版的編輯記者先後到達武漢,恢復日出對開一張。地址在江漢路湖北印刷廠(今江漢路新華書店)。報紙版面安排與其他各報相似。綜合性副刊為《長江》。《新湖北日報》從創刊起,社長人選先後有董冰如、謝然之、吳大宇(黃梅人)、李經世、廖行健、胡兆和等,總編輯先後有夏晨中、喻守一、陳熙平、吳自強(黃梅人)、李繼先等。武漢解放後,《新湖北日報》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武漢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

新湖北日報相關資料

以下為新湖北日報總編輯李繼先和吳自強發表在《湖北文史資料》一九八六年第二輯的重要史料。
《抗日期間創刊的<新湖北日報>》全文
武漢於一九三八年十月棄守,宜昌又於一九四O年淪陷,地處崇山峻嶺之中的恩施,成為湖北的戰時省會,同時又是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駐地,形成拱衞國民政府陪都重慶的重要門户。因而大批愛國人士薈萃恩施,參加抗日救亡工作。我們原在湘鄂贛和浙贛前線從事戰地新聞工作,應故鄉父老的召喚,於一九四一年底,跋涉數千裏回到了恩施。先後在《武漢日報》、《新湖北日報》工作,一直到抗日戰爭勝利。那座落在恩施城外滾子坪的報社,幾間泥牆平屋,白日人們來往於石板小徑之上,入夜桐油燈火閃爍在濃霧之中。過往四十多年,仍有不能淡忘的印象。
從《武漢日報》轉入《新湖北日報》
恩施在抗日戰爭中有兩家大報;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武漢日報》和湖北省政府的機關報《新湖北日報》。我們到恩施後,見到原國民黨中央訓練團新聞研究班負責人範揚先生和新聞研究班同學謝未泯(蔚明)、戴易山、鍾濟民、於靜瀾、龔詠棠。還有夏晨中,是後來到的。我們原來想由範揚介紹到《新湖北日報》,但他已經不被陳誠重視,也無力量向《新湖北日報》社長謝然之薦人。當時謝未泯已到《武漢日報》擔任採訪主任,我們兩人接着也進了《武漢日報》,分別擔任首席編輯和編輯。其時,《武漢日報》社長是宋漱石,代總編輯是張考祥,總主筆是蔣銘,總經理是李光象,副刊編輯是舒嘯。宋漱石是一個辦報老手,為人工於心計,在《武漢日報》得不到陳誠青睞的境況下,兢兢業業,籠絡同仁,與《新湖北日報》展開激烈的競爭。一聽説《新湖北日報》內部的人事糾紛,或報上出現差錯的時候,宋就喜形於色,並擬組織一個更加穩固的編輯班子,免去聲望不高的張考祥的代總編輯,由蔣銘任總編輯。正當他向我們頻通款曲、要求給予支持的時候,陳誠以原任中央訓練團教育長的身份,在他的官邸召見新聞研究班同學夏晨中、謝未泯、戴易山、鍾濟民、吳自強、李繼先等人座談,謝然之也在座,對謝未延攬這些同學到《新湖北日報》,雖未明白表示態度,卻流露出了愠怒的神色。謝於座談會後不久,即請夏晨中(先任副總編輯,旋任總編輯)主持《新湖北日報》編輯部工作,並給予編輯部的用人權。夏晨中進社前,約同謝未泯、李繼先、吳自強等人商定了一個編輯班底;夏晨中進社,即提名邀請謝未泯、李繼先、吳自強和葉夢弼來社工作。我們就這樣由《武漢日報》轉入《新湖北日報》。對《新湖北日報》的情況,有以下一些片斷的回憶。
《新湖北日報》及其分版的創立
一九四O年八月,陳誠以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回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此前由嚴立三代理省主席),打出建設“三民主義新湖北北”的旗號,需要有一個由他運用自如的報紙,為他助威。當時在恩施的《武漢日報》,為國民黨中宣部所掌握的黨報,陳感到指使不便,乃決定另辦新報。《新湖北日報》就這樣於一九四一年元月一日在恩施創刊。
《新湖北日報》由董冰如、徐碩俊受命籌備建立,其後擔任社長的依次為謝然之、石信嘉(黃梅人)、劉榮焌。其中以謝然之的任期最長,《新湖北日報》在恩施將近五年,他幹了三年半。總編輯先後為任伯濤、張常惺、夏晨中、石玉圭(黃梅人)、喻守一,而以夏晨中的任期最久。總經理先後為楊寧生、朱全性、梅黃馥等人。
《新湖北日報》開始在湖北印刷所付印,半年後,由湖北印刷所拔來部分印刷機,又將譚家壩第二監獄和湖北聯中職業學校印刷設備移來,建立起自己的印刷廠。報紙先是採購土報紙,後來資助利川毛壩、來鳳高洞河紙廠擴大生產土報紙,獲得土報紙的固定給應。雖然能夠按日出報,印刷和報紙的質量很差。由於該報是代表省政府發言,傳達省政府的意圖,甚至刊登一些省政府指令性的文件,省內各級行政機關不想看也得看,因而在極度困難的抗戰時期,也發行到七、八千份。只是戰時交通梗阻,報紙發到敵後的鄂東,鄂南和鄂中等地,已成明日黃花,失去了新聞性。於是有了成立分社的決定。
一九四二年底,《新湖北日報》鄂東分社在黃岡三里畈成立,陳熙平任主任。一九四三年,《新湖北日報》鄂南分社在崇陽大源成立,先由葉夢弼任主任,後由鄂南行署主任秘書談瀛兼任。一九四四年,謝未泯率領在恩施的一批編輯、記者到鄂中前線松滋劉家場創立了《新湖北日報》鄂中分社。這些《新湖北日報》的分社,實際上分屬當地行署或專署領導,與恩施總社沒有隸屬關係。
宣傳抗日,吹噓“新政”
《新湖北日報》的成立,正當全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軍浴血苦戰的時候。它和其他新聞機構一樣,不能不把抗日救國作為宣傳報道的主要內容。抗日,是我們當時從事新聞工作不可動搖的信念。同時該報是陳誠為宣揚治鄂新政而創辦的,對陳誠的一些施政措施也作了相應的歌頌。當時《新湖北日報》的要聞版包括:第二版的國內重要電訊新聞,第三版上半部的國際重要電訊新聞,第三版下半部的省、市重要新聞。這些通稱正版。第一版刊登社論和廣告。第四版為副刊。當時報社在省外沒有派遣記者或特派員,無論國內或國際的電訊新聞,都由中央通訊社供稿;省、市新聞有的是本報記者採訪稿或省政府各部門供稿,也有中央通訊社恩施分社發出的稿件。國內和國際的要聞,主要是反映國內外反侵略戰爭的戰況和政治動態;省、市新聞版就成為吹噓陳誠新政的特有工具。社論不歸編輯部管。副刊則通過文藝作品——雜文、詩歌、小説、歌曲等等,用各種各樣的手法,針砭時弊,描述民間疾苦,揭露國民黨頑固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卑劣行徑。先後由楊培新和杜巴主編的副刊《長江》,在夏晨中的支持和保護下,團結一批進步青年作者,進行了曲折的鬥爭。
陳誠在國民黨上層人物中,還算有點作為的人。恩施地方向來貧苦,糧食不能自給,加以交通不便,一旦作為省會和戰區司令部,人口驟增,軍需民食更感困難。陳誠督促省政府制定實行計口分配和平價供應糧、棉、油等最低生活必需品的政策,安定了公教人員的生活;同時公費供給數以萬計的流亡學生和當地貧苦學生的生活,使教育事業得以維持,不致中斷,頗為時人稱道。報社也為此作過廣泛的宣傳。
陳誠在懲治貪官污吏售打擊惡霸勢力、禁止鴉片方面,也有一些“壯舉”。在一次全省縣政會議的時候,槍決了貪污犯——宜昌縣長武長青。不久,監利縣長黃向榮和糧食局會計主任陳季良也因貪污被處決,又將長陽縣強姦婦女、掠奪民財的惡霸覃端三門斬。他在禁煙上還一反以往所謂“寓禁於征”的高税政策,限期“三禁”(禁種,禁販、禁吸),逾期犯者,“軍法從事”。果然一個個翫忽禁令的煙霸被綁上了刑場,不管陳誠這些“壯舉”是否有另外的政治企圖,是否侵犯了司法權限,量刑過急過重;但客觀上有利於平民憤,申正氣,有利於安定後方,支援抗戰。編輯部也曾樂於為陳誠的這些新政推波助浪,為“治亂世用重典”加油,為“令必行,禁必止”叫好!後來聽説,與武長青同時參加會議的宜昌專區專員害怕這一貪污案涉及自己,嚇得魂不附體。在無法排除內心恐怖時,跑到看相算命攤上,問流年,看氣色。一些種煙、販煙的煙霸失去了貪官污吏的庇護,又見一個個煙霸被殺,有的不敢再幹,有的逃亡外地。陳誠的這些斷然措施,雖不能根除貪污和煙毒,卻也橫掃了一下貪污和吸毒之風。
背裏反共不上正版
蔣介石於武漢撤退後,不斷耍弄反共陰謀,陳誠亦步亦趨。他在恩施組織了一個“高幹會”,自任主任,統率軍統諜報組、第六戰區長官部“研究”室,黨政工作總隊、省保安司令部第四科、省黨部調統室,在恩施縣城內外設置監牢,囚禁了許多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其中,設置在城郊方家壩的青訓大隊,關押着數百名對現狀不滿的熱血青年。著名共產黨領導人何功偉、劉惠馨,就犧牲在他的屠刀之下。這些反共的罪惡行徑,都是在“高幹會”的佈置下秘密進行的,不讓公開登報。
在一九四一年“皖南事變”時,重慶的中央通訊社根據蔣介石、何應欽、白崇禧、顧祝同等人的誣衊之詞,歪曲事實真相發出電訊,《新湖北日報》作為要聞一字不漏地刊發在正版。刀光劍影,氣焰囂張,着實瘋狂了一陣子。此後,中央通訊社沒有公開發出反共電訊,正版轉趨沉寂。可是,反共行動轉到正版後面的廣告欄去了。廣告欄成了“脱離共產黨聲明”和“悔過啓事”的天地。明眼人都知道:這些“聲明”和“啓事”,大都是國民黨特務機關冒名代寫或寫好後指名強迫壓上指紋送至報社作為廣告刊登的。這時與武漢會戰時的情況大不相同,中央通訊社總社不再發布八路軍、新四軍與日本侵略軍進行艱苦戰鬥的任何消息。報紙報道的國內戰訊,都是國民黨軍隊堂而皇之的“大捷”或“勝利轉移”。封鎖敵後解放區的消息,掩蓋共產黨領導人民抗戰的功績。
偽裝民主,網開一面
陳誠權傾朝野,威加兩湖。有時他也裝作尊重地方元老,沽名釣譽。一次,湖北省政府建設廳長朱一成涉嫌貪污,被省參議會傳去質詢,陳誠為此大為憤激,負氣向省參議會提出辭去省主席職務,以示威脅。省參議會議長石瑛是個很剛強的人,跟着提出辭去議長職務,以示對抗。雙方堅持不下。最後還是陳誠登門拜訪石瑛,當面疏通意見;始由省參議會通過“挽留陳主席”的“決議”,而“體面”地結束了這場軒然大波。記者採訪到這樣一件有趣味的重要消息,在報社內相互傳説,卻不能在報上發表這條新聞。因為陳誠是絕對不能容忍下屬觸犯他的。
在陳誠扮演民主的帷幕下,也有網開一面的時候。當時在恩施的各種公開會議上,如參議會的質詢會、全省年終檢討會、憲政促進會等等,就省府各廳處局的報告和發言的不受歡迎之處,或他們被質詢的窘態和所受到的指責,記者們以“側記”、“花絮”的形式,用旁比暗喻的手法,開一點傷皮不傷肉的玩笑,還是常有的事。特別是《新湖北日報》第三版上開闢的專欄“重慶通訊”,不是本報採寫的通訊稿,而是從當時重慶各報中摘編起來的社會新聞。張恨水的《八十一夢》也有幾起入選其中。所摘編的社會新聞,很多都是揭露一些官僚貪污瀆職,投機倒把等等腐敗現象。舍近談遠,指桑道槐,雖然不是什麼光芒刺目,卻有令人深思的弦外之音。它使死氣沉沉的新聞正版有了一點活力,深受讀者歡迎。陳誠及其僚屬不可能不看到,也從未聽説有什麼責難。這個“通訊”是主筆馬鋭籌(兼資料室主任)的手筆。他在寫社論中不能明白表達的思想,移到這個“通訊”之中,當時報社同仁莫不許為精心之作。
鄂西會戰之後,恩施響起了一片祝捷之聲。蔣介石到恩施召開軍事會議,總結會戰經驗。蔣的來去都作特大新聞加以報道。在蔣去時,報紙發表了一條要聞,題為“蔣委員長離施返渝”。印出的報紙卻把“蔣委員長”顛倒為“蔣長委員”。編稿不錯,校樣不錯,問題出在活字版搬上印刷機那一剎那。此刻來不及追究什麼責任,全報社出現一片慌亂。分途派人追回所有發出的報紙,改版重印。因為陳誠既不容許觸犯他的權威,更不能容忍觸犯蔣介石的權威。若不追回重印,定會大禍臨頭。社長謝然之為此捏了一把冷汗。錯誤不出在編輯部,我們倒也泰然處之。
謝然之在報社
《新湖北日報》由董冰如負主要責任創立之後不幾月,即被陳誠藉故免去社長職務,由謝然之接任。謝然之是陳誠的浙江同鄉,據説早年他在江西瑞金《紅旗報》(一説《紅色中華》)擔任編輯,在蔣介石第五次“圍剿”時被俘,投靠陳誠,受陳資助去日本留學,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回國,充當陳誠私人秘書。一直效忠陳誠,深得陳誠信任。陳誠左右要員對謝均懷戒心。武漢會戰時期,陳誠任軍委會政治部部長;郭沫若主持第三廳,曾把謝然之與張歷生、柳克述、何聯奎並列為四大秘書,除了嘲諷之意,也説明了謝然之在陳誠集團的能量。
謝然之接任社長後,確實費了不少力氣,想把報紙辦得合乎陳誠的心意。在物質上自辦印刷廠和造紙廠,為報紙奠定了比較穩固的基礎;在人力上延攬一批知名人士,參加編輯、撰稿工作。老報人任伯濤、陳熙平和留日歸國學生張常惺、張令澳、金雪鷗、馬鋭籌、塗增三等人到報社來,是個頗為整齊的編輯陣容。田鵬、曹祥華、唐道五以及與之最接近的浙江同鄉毛樹清擔任主筆,撰稿力量也很雄厚。但是,謝然之看起來好似一個文弱書生,對人卻是一個無計不用的可怕人物。人稱為“小鋼刀”,就是形容他的厲害。他在報社“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作法,我們在進報社前就有所聞。任伯濤由於老大,遭謝歧視。老夫婦因把平價分配的苞谷,以多換少,換取大米,謝即指使某些報社事務人員和任的鄰居家屬,不斷大叫大嚷:“不艱苦”、“貴族化”。老報人不堪其擾,憤而離去。副經理趙若虛因與當時還受重用的總編輯張常惺不協調,謝即乘趙赴湖南採購物資時斷然免去他的職務。不久,謝又對張常惺不滿,利用張與金雪鷗之間的矛盾,拉攏金而擠走了張。在謝然之對編輯人員打、拉頻繁的時候,人心不穩,工作混亂,報紙經常出錯,不斷受到陳誠及其屬員的指責。謝本人每晚都要審稿、看樣,吃夠了苦頭,也沒有起色。
夏晨中是在謝然之焦頭爛額時以副總編名義去主持編輯工作的。他把新聞研究班同學謝未泯、李繼先、吳自強和葉夢弼都邀來編輯部,分別負責採訪和新聞編輯業務。夏晨中在進社前就和我們約定工作原則: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並在編輯中對那些不能登的“要聞”,只用原稿詞語標題,不屬於所謂要聞的反共稿件不用。他在進社以後又得到副刊室主任楊培新(楊走後為杜巴)、資料室主任馬鋭籌的支持,形成了一個堅固的、折不散的編輯班子。這時報紙面貌改觀,出報比較正常,錯誤大為減少。謝然之也因此而減去了沉重的工作負擔。可是不久,謝又企圖攆走夏晨中,在外面物色總編輯人選。談瀛(當時省政府秘書處秘書)就是他物色的一個。談和我們是武昌師範的同學,和夏晨中也相識。他在謝絕了謝然之的邀請後,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我們,要我們與夏晨中預為防範。我們當將這個情況轉達給夏晨中;還在社內聲言我們始終與夏晨中同進退。而且我們確實作了準備:如果夏晨中被迫退出,就由談瀛介紹我們到湖南沅陵《國民日報》工作。談併為我們準備了旅費。後來謝然之沒有采取行動,夏晨中還由副總編輯改任總編輯。此時李繼先任副總編輯、吳自強任新聞編輯主任、謝未泯任採訪主任。我們替夏晨中負責全部要聞的編輯工作,他則主要支持楊培新(後為杜巴)豹副刊工作和主筆馬鋭籌兼任的資料工作。他應楊培新的請求,從國民黨集中營調來夏木三(牧原)、陳沫潮參加副刊工作,贊助一批進步青年作者胡瑞豪、尹本棟、秦大衍、僕丁等人為副刊寫稿,使副刊辦得很有生氣。因此,副刊引起國民黨特務機關的注意,派來一個名叫周實梁的人,由謝然之交給夏晨中在編輯部安排工作。夏沒有讓他參加副刊工作,而安排在夜班作新聞版的校對,並將周的特務身份告訴我們,要我們和周談話時多加註意。旋因周實梁偷衣服引起公憤,夏即當眾宣佈將周實梁開除。謝然之對此雖有微言,心懷惱恨,但也只有不了了之。
日本投降前後
一九四三年冬,陳誠調離恩施,由民政廳長朱懷冰代行省主席職務。謝然之臨去重慶前夕,推薦石信嘉接任社長。石系北大出身,大革命時期在漢口《民國日報》當過編輯,後在南京自辦《新京日報》,是當時知名的老報人。他到報社,由石玉圭擔任總編輯,吳自強擔任副總編輯(不久離施去渝),李繼先改任主筆。編輯部原來的工作人員大都離去。石大概估計到省主席更迭在即,僅僅維持出報而已。不久王東原接任省政府主席,《新湖北日報》由劉榮焌接任社長,總編輯為喻守一,人事尚未調整完畢,日本已宣佈無條件投降。報社忙於遷漢的準備工作,不可能出現什麼創新的局面。一九四五年十月即遷至漢口。報社留下部分印刷設備,成立了《新湖北日報》鄂西版。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