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反侵略戰爭

鎖定
反對外來軍事佔領,武裝挑釁,政治奴役和經濟掠奪的戰爭。目的在於保衞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安全和維護民族的利益。反侵略戰爭是正義戰爭,本國人民擁護,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支持,如果戰爭指導正確,能夠取得勝利。它相對於侵略戰爭而存在,是由侵略者的入侵引起被侵略被奴役國家和民族的反抗戰爭。
名    稱
反侵略戰爭
性    質
反侵略戰爭
意    義
相對於侵略戰爭而存在
目    的
保衞國家主權
戰爭根源
現代社會,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存在,是導致世界大戰和形形色色局部戰爭的根源。侵略者對被侵略國家的人民在政治上進行壓迫奴役,在經濟上進行掠奪剝削,必然激起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反抗,進而發展成為反抗外來侵略者的衞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等國人民反抗德國法西斯的戰爭,中國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戰爭,都是捍衞自己國家的主權、獨立和民族尊嚴,反對侵略者掠奪和奴役的反侵略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為援助朝鮮人民抵抗美帝國主義武裝入侵朝鮮而進行的抗美援朝戰爭,既是支援友好鄰邦,維護世界和平,又是保衞自己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的戰爭。反侵略戰爭多為弱國對強國、小國對大國進行反抗和抵禦的戰爭。進行反侵略戰爭的國家要取得勝利,必須具備必要的條件:政治上進步,有動員全民族抗戰的政治號召力和組織力,國內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結成廣泛的全民反侵略統一戰線;軍事上有一支具有抗戰熱忱、訓練有素、有戰鬥力的軍隊,有一個能制定和正確運用戰略戰術的統一高效的統帥部;經濟上有能夠支撐戰爭的實力,並爭取到世界進步力量的支持。反侵略戰爭是侵略戰爭引起的必然結果。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無論在世界的任何國家和地區,只要有侵略戰爭就會有反侵略戰爭。反侵略戰爭關係着被侵略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及其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夠動員全國人民,實行全民族抗戰,並能得到世界正義力量的支持和援助,有利於戰爭的最後勝利。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