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民樓

鎖定
在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華城鎮西林村有一座民居叫新民樓。它的外形與我們客家傳統的圓形圍屋有所不同,也不像我們客家地區很普遍的半月形圍屋,而是方方正正、十分講究對稱的四角樓。整座房子在建築形式上講究科學,在設計思路上融入了一些歐洲元素,富有藝術特色。
2017年1月15日,五華縣華城鎮西林村新民樓獲批五華縣重點保護文物的揭牌儀式舉行。 [2] 
中文名
新民樓
別    名
新民圍
創建時間
1900年
創建人
華城卓氏十八祖仲和公
民居類型
客家民居
建築類型
客家圍屋、客家圍村、客家圍寨、客家圍堡

新民樓基本簡介

新民樓由清末民初開明紳士卓新民始建於1902年,佔地6332平方米,主體建築面寬60米,三棟進深約40米,主樓四角分置樓閣,第二層開設了21個、每個直徑2.5米的圓弧形拱門,兩側橫屋各設一個二層約10米高的樓閣。全屋有三個轉斗門樓,五個獨立式花園,一個半月形池塘。屋內共有大小間廳300餘間,有三口圓形古井。這座傳統的客家老屋融入了濃郁的西方建築元素,使其成為中西合璧的經典代表之作。新民樓書香傳家,人才輩出,一百多年來,湧現出一批享有盛譽的名家名醫。如卓信章,入籍瑞士,是著名發明家;卓國章、卓成章、卓育章,是現代名醫;卓樂熙,國家民航總局高級工程師;卓樂昆、卓樂友,水電設計專家;卓樂姒,研究出防治棉鈴蟲病毒和生產棉鈴蟲病毒的裝備,解決了當時連美國也罷手的難題,填補了國內空白;卓信成,2010年廣東高考理科狀元,清華大學畢業。 [2] 
新民樓由華城卓氏十八祖仲和公全面建造,始建於1900年,歷時10多年才建造完成。該樓房佔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為4棟4橫磚瓦土木兩層建築結構,共有310多個房間,20多個會客廳,大小天井20多個。同時,在整體建築上,配備了4個高出平房兩倍的"樓角"錯落有致地分佈在房屋最外邊的東西南北四個角落,因而,新民樓在建築上是典型的"四角樓"。但是,由於先祖早年曾到過南洋,因而,在建築上,在結合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的特點上,還注意融入了歐洲元素,尤其是正面主建築,共有大小21個拱,遠遠望去,就如一道道彩虹掛在天邊,氣勢恢宏而富有藝術特色。在主建築前,還砌有4個面積各為15平方米左右的花園。在花園前,是一個長為約100米、寬為約10米的禾坪。由於在整體上配合得當,房屋氣勢恢宏,雖然歷經百年,仍不褪色。
新民樓 新民樓

新民樓作用

這座房屋不但在設計上構思獨特,而且在實用性方面非常高。在那個戰亂年代,為了自衞,所以在設計上對房屋的周圍都加了各種各樣的碉堡、槍眼等。在屋中設有三口井,牲畜羣飼可養二三百頭豬以上,專門的糧倉可儲藏300多人三至五年的糧食用度,所有這些設計都充分考慮了在戰亂年代,在敵人封鎖下如何自衞、如何安居樂業的。
新民樓 新民樓

新民樓建築材料

這座房屋在做工上也是極為講究的。在一百年前要在農村建兩層樓的民居,也不是件易事。這座房屋的二樓地面不是像現在用鋼筋水泥結構,也不是像以前單純地用木板鉚合,而是創新性地用一根根粗木做橫樑,木與木之間留有一定的縫隙,再用大石擠合,然後在表面澆以黃泥,並用紅毛泥(即現在的水泥那種,以前少而貴)鋪面,因而整體上與現在的水泥式的地面沒什麼太大差別,不認真看根本瞧不出來。
新民樓 新民樓
新民樓已歷經二個世紀的風雨洗禮,基本上保存完好,但由於幾經滄桑變化,人為破壞損毀嚴重,在2004年冬在仲和公孫輩的同心協力下,共籌款20多萬元,對房屋整體作了修葺,如今面貌已煥然一新。不過,遺憾的是,當年被破壞的在各廳堂書寫的名家聯語、牌匾等卻無法恢復了。不過,不論時代如何變遷,新民樓作為客家民居的一部分,會永遠留在客家先民的建築史上,它創新性的設計已成為客家建築的一筆寶貴財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