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村

(廣東省東莞市中堂鎮袁家湧行政村下轄村)

鎖定
新村,位於中堂鎮東北部,距鎮政府約4千米,面積0.25平方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湛翠村、三湧村、新灣村、袁家湧村、吳家湧村,北隔東江干流與廣州增城大墩相望。始建於民國初期。因部分袁家湧村民離村到此開荒種田,人口逐漸增多後而成村。立村時因村民本是袁家湧村人,故取村名“新村”。
中文名
新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東莞市中堂鎮
地理位置
中堂鎮東北部
民國時期,屬東莞縣第六區永寧鄉袁家湧村。1950年,屬第四區新寧鄉袁家湧村;1953年屬十五區袁家湧鄉;1958年,屬中堂人民公社袁家湧大隊;1983年,屬中堂區袁家湧鄉;1987年,屬東莞市中堂鎮袁家湧管理區;1999年起,屬中堂鎮袁家湧行政村。
世居村民為袁姓。民國初期,袁家湧袁姓村民陸續遷入此地而成村。
2015年末,户籍人口359人,其中男性179人,女性180人;80歲以上8人,最年長者91歲(女)。外來暫住人口163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人。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中堂話。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農產品有稻穀、甘蔗、黃麻、蔬菜、荔枝、龍眼等。改革開放初期生產紅磚,村中有紅磚廠、榨糖廠、油廠和碾米廠等工廠。1992年後隨着社會經濟發展,農業產值逐年下降。2015年,經營行業涉及倉庫、碼頭貨運貿易等,佔全村工農業總產值的86%;有企業3家,個體工商户4家;年經營總收入30.3萬元,總支出3.6萬元;集體資產總額166.4萬元,淨資產153.1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廠房出租等。
村南有省道S120線(北潢路段),村北有鎮道潢新圍北堤(路堤結合),村道金洲路貫村南北。1956年通電話,1964年通電,1979年通自來水,2000年初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2003年通互聯網。村中有籃球場、乒乓球室、公園各1個,供村民辦喜宴的飯堂1個。
1997年村民參與制定《袁家湧村村規民約》。
1999年成立續編袁家湧袁氏族譜整理小組,續編《袁家湧袁氏族譜》。
2011年12月,袁家湧行政村(含新村)被廣東省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評為“廣東省衞生村”。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