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村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秀新社區下轄村)

鎖定
新村,位於坑梓街道東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幹米。相鄰自然村有東二村、新村及龍田社區田段心村、大水灣村。地處深圳東北部低山丘陵地帶;村後有顏嘴嶺山,海拔約70米(現已推平);村西北有秀新河繞村流過。始建於清代初期,黃氏先祖自葵涌遷入該地而形成村落。現新村於1996年在原地重建。最初因村旁山上有許多黑色石頭而得名烏石新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稱“新村”,寓迎來新生之意。關於村名由來還有另一説法,即該村因位於新喬圍之西曾被稱為新西,與之對應的為新東;後新東村分為東一和東二兩村,新西村去掉“西”字而稱新村。
中文名
新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秀新社區
地理位置
坑梓街道東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7年12月,屬坪山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61年7月,屬坑梓農場;1963年1月,屬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坑梓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坑梓鎮;2004年,屬坑梓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坑梓街道秀新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黃姓。據新村黃氏十世祖黃官保所修《黃氏族譜》記載,其一世祖黃吉溪於明朝中葉從葵涌搬至此地,形成一脈。故與坑梓其他黃姓不屬於同一祖先。2015年末,户籍人口271人,其中男性131人,女性140人;80歲以上6人,最年長者90歲(女)。非户籍外來人口80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15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37人,主要分佈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粘米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甘蔗等。20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三來一補”企業,村經濟開始轉型。1999年3月成立新村經濟合作社。2004年8月,村改居民小組,新村土地被徵用,村民成為城市居民,原村集體經濟組織改製為深圳市秀新股份合作公司新村分公司。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餈粑、黃燜豬肉、釀三寶(釀豆腐、釀茄子、釀苦瓜)。
特色農產品有黑葉荔枝。省道S359線深汕路、秋寶路、白石路、龍灣路、新村東路、幸福路經過該村。1972年通電,1987年通自來水,1990年通電話,1998年通互聯網,2004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內建有籃球場、健身路徑。
該村現存2座傳統客家民居、2座宗祠。長田世居,建於清朝末年,面寬28米,進深32米,佔地面積896平方米,是一座清代客家圍屋。三堂兩橫結構,夯土牆,土木結構,木樑架灰瓦頂。世居中間為黃氏宗祠,三進二天井結構。據黃氏後人講述,該世居為東南亞華僑黃氏所建,現保存完好,無人居住。
橫排世居,建於清朝中後期,佔地面積約200平方米,三進兩天井結構,現已破敗。
老祠堂,始建年代不詳,重修於1986年,佔地面積約200平方米,三進二天井結構,進深30多米,坐北朝南。該祠堂前面原建有門樓,後拆除。兩邊為一排橫屋,另開兩門,有月池。祠堂面額上書“江夏堂”,書寫年代不詳。現仍作宗祠使用。
陂頭嚇分祠,始建年代不詳,佔地面積約200平方米,三進二天井結構、進深20多米、仍作宗祠使用。中秋節後國慶節前,新村黃氏族人(包括港澳台地區同胞)會到龍田墓園祭祖。祭祀完畢,村民共享大盆菜.
村中素有舞麒麟習俗,1945年前麒麟舞就已形成,在該村發展延續至今。現新村麒麟舞隊有隊員60多人,均為新村居民。舞麒麟多在特別節日中舉行,有祈福致慶之意。2012年10月30日,在廣東省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麒麟舞大賽上,新村麒麟隊《麒麟腰鼓競風流》節目獲得“創新組”金獎。
代表性人物:黃騫緯(1959-),馬來西亞華僑。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方醫學教授、中國老教授協會醫學專業委員會榮譽常務理事、廣州市政協委員。獲“2006年世界傑出華人獎”。創辦了康富國際項目合作企業,主營健康營養產品系列,擔任康富國際集團總裁。 [1] 
參考資料
  • 1.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 深圳村落概覽 第2輯 1 坪山卷.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0.485-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