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圍村

(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新舊圍社區下轄村)

鎖定
新圍村,位於寮步鎮西南部,距寮步鎮政府約2.4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水步頭村、盆石圍村、霞邊大圍村、下嶺貝村、新舊圍社區舊圍村。始建於明初,村名來歷不詳。
明朝至清初,屬東莞縣文順鄉;清中後期,屬缺口司。1948年,屬寮步第一區濂平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第五區良橫鄉;1955年9月—1957年12月,屬寮步區良平鄉;1957年12月—1958年10月,屬寮步鄉良平小鄉;1958年10月—1978年,屬寮步人民公社良平生產大隊;1979年,屬寮步人民公社新舊圍大隊;1983年,屬寮步區新舊圍鄉;1987年,屬東莞市寮步鎮新舊圍管理區;1998年,屬寮步鎮新舊圍行政村;2006年,屬寮步鎮新舊圍社區。
世居村民為鍾姓,其先祖於明朝初期從樟木頭官倉遷至下嶺貝,後遷到新圍。
2015年末,户籍人口451人,其中男性227人,女性224人;80歲以上19人,最年長者95歲(女)。外來暫住人口約800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17人。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傳統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花生、甘蔗、橙橘。改革開放初期生產煙花爆竹。1992年後推進工業化。村民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特色農產品有荔枝、龍眼等。傳統食品有糖環、油角、賴角、紅團、鬆糕、米餅、荔枝幹和龍眼乾等。
鄉道良平大道、寮城中路從村中穿過。20世紀80年代末通電,90年代初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90年代末通自來水、通電話,2000年初通互聯網。村中有籃球場1個,健身路徑1條。
村內有廣府傳統民居1座,建於民國時期,佔地面積約120平方米,已破敗,無人居住。
德庵公祠,三進佈局,佔地面積600平方米,一、三進坍塌,無法使用。土地廟,供奉土地公。逢年過節及農曆初一、十五,村民帶水果和豬肉、“元寶”、蠟燭、香等到土地廟拜祭。
新圍村於2015年4月參與制定《新舊圍社區村規民約》。
新圍村有大仙腳印的傳説。新舊圍與霞邊村交界處有一小山頭“耙田嶺”。山上佈滿形狀各異的山石,在山頂有一處長1米、寬60釐米的凹陷處,形狀類似一隻大腳印。傳説,有一年,東莞疫病流行,瘴氣不散,村民紛紛到龍船庵祈求保佑。恰在此時,一牛鼻子老道經過此地,寫下“莞香乃聖物,焚香可辟邪”。眾香客認為是上天啓示,遂在龍船庵“打齋”,焚莞香以辟邪。是月農曆十五,“打齋”開始,由十幾個道士誦經,並焚起大鼎香木。此時,赤腳大仙恰好駕雲到南方巡視,見嶺南疫瘴之地,居然祥雲映月,香氣飄渺,便按下雲頭俯身傾聽香客禱告。大仙聞得異香,聽得經樂,只覺渾身舒暢,便想下凡與民同樂。大仙一腳踩在耙田嶺山頂,卻驚動在樹下約會的阿香和阿牛哥,大仙怕驚動凡間,一跺腳踩到塘唇的鯉魚山,然後飄然而去。等眾村民趕到耙田嶺山頂時,已不見大仙蹤影,只見大石上留下一個大腳印,眾人紛紛向大仙飄然而去的鯉魚山方向跪拜,祈求大仙保佑。自此,龍船庵香火更為鼎盛,終日莞香繚繞。20世紀60年代,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破四舊”時龍船庵被拆除。 [1] 
參考資料
  • 1.    新圍村  .東莞地情資料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