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圍村

(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樟羅社區下轄村)

鎖定
新圍村,位於樟木頭鎮西南部,距鎮政府3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地勢平緩。與大圍村、凹背圍村、凹芝頭村相鄰。始建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因村民原居住於連屋大圍,後分出另立新村,故稱新圍村。
中文名
新圍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樟羅社區
地理位置
樟木頭鎮西南部
清末,屬東莞縣戎廳。民國時期,屬第四區樟木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先後屬新三區樟石鄉、第七區樟羅鄉;1958年10月,屬樟木頭人民公社樟羅生產大隊;1983年,屬樟木頭區樟羅鄉;1987年,屬東莞市樟木頭鎮樟羅管理區;1998年,屬樟木頭鎮樟羅行政村;2005年,屬樟木頭鎮樟羅社區。
世居村民皆為連姓,其先祖於清雍正四年(1726年)從揭陽河婆遷林田畝龍宮墩,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遷東莞,清宣統三年遷此定居。
2015年末,户籍人口325人,其中男性185人,女性140人;80歲以上9人,最年長者95歲(女)。外來暫住人口6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3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6人,主要分佈在英國。村民均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樟木頭話。
傳統生產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的農作物有水稻、花生、甘蔗,以及荔枝、龍眼、黃皮等果樹。1992年後,隨着工業化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現時,村集體經營以廠房、商鋪、地皮出租為主。2015年村集體收入111萬元,資產總額405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房屋出租、商業經營、集體經濟分紅等。特色農產品有桂味荔枝、石硤龍眼、柿子。傳統節慶食品有年糕、蘿蔔粄、粽子、湯圓。
省道莞樟公路、鄉道西城路經過村境。1971年通電,1985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通自來水、通電話,2000年通互聯網。村中適齡兒童入讀位於背圍村的鵬程學校。該村有籃球場1個,村民活動中心1個。
村內有客家傳統民居161座,始建年代不詳,總佔地面積4200平方米,用石頭砌牆腳,泥磚砌牆體,用松樹或杉樹作桁梁,上蓋瓦,多為兩進金字廊客家屋。保存基本完好,無人居住。
村有古井1口,建於清朝。
2014年6月,樟羅居民委員會制訂《樟羅居民委員會村規民約》。
村裏有麒麟參門、點燈、祭祖等活動。
新圍村中主路分別於1987年、20世紀90年代、2000年3次重修,是連通村鎮間的交通要道。
1994年建黃金大廈,每月5.3萬元的物業收租是新圍村的主要經濟來源。
2010年,該村被定為“民生工程建設”重點村,是全鎮第一個全面鋪設天然氣管道的自然村。
該村代表性人物:
連炳仁(1923—),曾任香港大埔漁業協會會長,商會會長,積極為家鄉建設捐資,引進外商,為發展樟木頭經濟作出了貢獻。
羅才娣(1944—),創作出膾炙人口的山歌作品,在全鎮進行義務演出,獲第三屆中國情歌廣播電視大賽全國總決賽銅獎。代表曲目有《大家生活甜過糖》《客家山歌代代傳》。
連培元(1947—),曾任樟木頭鎮人大副主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