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喬世居

鎖定
新喬世居,又稱新喬圍,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秀新社區新喬圍村,為廣東省深圳市典型的客家圍屋建築。建成於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為“坑梓黃”三世祖黃振宗(號昂燕)創建。坐北朝南,三堂,四橫,一倒座,一圍龍,四碉樓,一望樓。主樓面寬95米,進深87米,佔地面積8265平方米。整體建築用三合土夯築而成,間用石料,且從前往後依次升高。 [2] 
中文名
新喬世居
別    名
新喬圍
地    址
深圳市龍崗區坑梓鎮新喬村新喬圍
主樓面寬
95米
進    深
87米
建造年代
1753年
方    言
客家話

新喬世居簡介

新喬世居
黃氏新喬世居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坑梓街道新喬村新喬圍村民組。坑梓黃氏,由一世祖朝軒公於明末自梅州遷居惠州府歸善縣坪山圩(今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高寨子,後又遷江邊創業。二世祖居中公於康熙30年(1691年)由江邊遷居坑梓鄉,“門第蔚然”,後發展為望族。三世祖“振宗公例授州司馬職銜,家居未仕,克承父業,……其後創業數十萬,廣置田園,幾乎富甲一郡”,由坑梓遷居新喬,於乾隆十八年(1753年)建成新喬世居,門匾石刻“新喬世居”,有年款。
新喬世居。該世居始建於清乾隆十八年,依次為半月池、禾坪、牌坊、前圍屋、前天街、三進宗祠、後圍屋、後枕(又稱化胎)、後圍龍及其高出圍龍屋的望樓,中軸線左右護以四組橫屋,四角建有角樓。牆體多以三合土夯築,間用石料。半月池弦86.2米,最大垂直距離42米。前圍開三門,正門樓內的四柱三間式牌坊,歇山頂,船型脊,牌坊正中開拱券門,門上正面額書“霄峯拱會”,背面刻“戩穀罄宜”。大堂橫屋前有天街與前圍(倒座)相隔,祖祠在中軸線上。祖祠中的“文魁”匾額共有兩塊,其一是光緒年間兵部尚書曾國荃所題,以表彰清光緒八年(1882年)壬午科鄉試第五十一名舉人該村十世祖黃天榆;另一塊是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兩廣總督部堂岑春煊、廣東巡撫部院李興鋭、廣東督學部院朱祖謀為鄉試中舉第六十九名舉人黃樹棠所題。此外,新喬圍黃氏祠堂還有一塊“恩貢”匾額,乃清宣統元年(1909年)廣東提學使司提學使沈曾桐為黃槐青所題;楹聯“績著循良第一;家傳孝友無雙”亦書於清代。 [4] 

新喬世居特點介紹

新喬世居坐北朝南,為三堂、四橫、一倒座、一圍龍、四碉樓、一望樓建築,與興梅地區典型的圍龍屋加四角樓形式有直接繼承關係。值得注意的是,帶花頭的圍龍為單間房組合,中間有望樓,而其餘堂橫屋均為“鬥廊式”單元房組合,這是客家圍建築的繼承與發展。該圍樓的碉樓較矮,只比二層圍屋高出一個山尖,這是惠陽、深圳地區清代康乾時期客家圍樓的特徵。堂橫屋前有天街與前圍(倒座)相隔,前圍開三門,正門樓內建有牌坊。牌坊正面刻“霄峯拱會”,背面刻“戩穀罄宜”。正門前有禾坪,左右轉斗門、照牆和半月形池塘。祖祠在中軸線的上堂,掛有“文魁”、“恩貢”等牌匾,表明文風之盛。主樓面寬95米,進深87米,建築佔地面積8265平方米 [1] 

新喬世居文物遺存

圍屋正門有一石匾,上書“新喬世居”四個大字。祖堂前掛有“文魁”、“恩貢”等牌匾。 [3] 

新喬世居保護措施

2001年6月,“新喬世居”被龍崗區人民政府公佈為龍崗區文物保護單位。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