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制布裘

鎖定
《新制布裘》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言志詩,作於唐憲宗元和年間。此詩描述了作者嚴冬季節身穿布裘温暖如春的感受,由此推己及人,慨然以救濟天下寒人為己任,反映了作者能跨越自我、“兼濟”天下的博大胸襟,表現了詩人愛民“如我”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及封建社會開明官吏樂施“仁政”、惠及百姓的進步思想。全詩表面上是寫“穩暖”,實質是表達“仁政”思想,虛實相生,想象豐富,造語精奇。
作品名稱
新制布裘
作    者
白居易
創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新制布裘作品原文

新制布裘
桂布白似雪,吳綿軟於雲
布重綿且厚,為裘有餘温
朝擁坐至暮,夜覆眠達晨
誰知嚴冬月,支體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撫裘起逡巡
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
安得萬里裘,蓋裹週四垠
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 [1] 

新制布裘註釋譯文

新制布裘詞句註釋

⑴布裘(qiú):布制的綿衣。
⑵桂布:即唐代“桂管”地區(今廣西一帶)所產木棉織成的布,尚不普遍,十分珍貴。
⑶吳綿:當時吳郡蘇州產的絲綿,非常著名。
⑷餘温:温暖不盡的意思。
⑸擁:抱,指披在身上。
⑹眠:睡。達晨:到早晨。
⑺嚴冬:極冷的冬天。
⑻支體:支同“肢”,支體即四肢與身體,意謂全身。
⑼中夕:半夜。
⑽逡(qūn)巡:走來走去,思考忖度的樣子。
⑾兼濟:兼濟天下,做利國利民之事。《孟子·盡心上》:“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⑿獨善:注重個人的思想品德修養。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⒀安得:如何得到,期望馬上得到。萬里裘:長達萬里的大袍。
⒁周:遍。四垠,四邊,即全國以內,普天之下。
⒂穩暖:安穩和暖。
⒃天下:全國。 [2]  [3] 

新制布裘白話譯文

潔白的桂布好似白雪,柔軟的吳綿賽過輕雲。
桂布多麼結實,吳綿多麼松厚,做件袍子穿,身上有餘温。
早晨披着坐,直至夜晚;夜晚蓋着睡,又到早晨。
誰知道在這最冷的寒冬臘月,全身竟暖得如在陽春。
半夜裏忽然有一些感想,撫摸着棉袍,起身逡巡。
啊,男子漢看重的是救濟天下,怎麼能僅僅照顧自身!
哪裏有長達萬里的大袍,把四方全都覆蓋,無邊無垠。
個個都像我一樣安穩温暖,天下再沒有受寒挨凍的人。 [2] 

新制布裘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的創作時間,主要有兩種説法:一説此詩約作於唐憲宗元元和元年(806),是年冬天,作者新制布裘,一時有感,寫了這首關懷人民生活、表現政治抱負的詩;另一説此詩約作於元和六年(811)至八年(813)之間,當時作者為母守孝居渭河北岸的渭村,經常與勞動人民接近,嚴冬時,由自己過着舒適的生活而想到廣大人民的無衣無食,產生同情而作此詩。 [2]  [3] 

新制布裘作品鑑賞

新制布裘整體賞析

白居易主張詩文“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新樂府序》);又説,“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這首詩完全體現了他的這種理論主張,既不為藝術而藝術,又不為自我而藝術。詩中反映出他能跨越自我、“兼濟”天下的博大胸襟,表現了詩人推己及人、愛民“如我”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及封建社會開明官吏樂施“仁政”、惠及百姓的進步思想,激動人心。
《新制布裘》這首詩首先寫了用“桂布”“吳綿”做成的布裘有多麼温暖,即使是在“嚴冬月”,也能保持身體温暖好像置身於春天一樣,對於這樣的衣服,這樣的生活,作者當然是滿意的,但是詩人並不就此滿足,由於心中時時以天下百姓為念,故在“中夕”的時候,詩人依然不能安睡,而是“撫裘起逡巡”,想起了他兼濟天下的理想,大丈夫處世當利國利民,不能夠只為自己一人而苦心經營。所以,詩人在這種情感的驅使下,發出“安得萬里裘,蓋裹週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的呼喊。作者由自己一身飽暖推而廣之,聯想到天下人,這種精神比起那些只滿足與一己之私,不管百姓死活的貪官污吏要高尚不知多少倍了。
《新制布裘》結尾四句“安得萬里裘,蓋裹週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源於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兩首詩有相似之處,它們都表現了作者對於窮苦人民的可貴的同情心和深厚的感情,都無疑是進步的,然而宋代黃徹在《䂬溪詩話》中曾對兩詩的優劣進行了論述,其觀點未免不太精當。《新制布裘》詩中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情感,不過此詩是詩人在生活安逸的背景下寫的,自己衣食温飽沒有生活的憂慮,推而廣之,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像自己一樣,是推身利而利人,此與杜甫的不愛一身而愛天下相比,感染力明顯不如後者,打動人心的程度也明顯不如後者。但是,無論如何,白居易和杜甫作為封建時代正直的有良知的文人,能夠超越個人狹小的範圍,關注百姓,關心天下,這比起些那貪官污吏,不知民間疾苦的高高在上的統治者來説,無疑是進步的,具有人民性的,都是值得讚揚的。 [4] 

新制布裘名家點評

宋代黃徹《䂬溪詩話》:老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雲:“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樂天《新制布裘》雲:“安得萬里裘,蓋裹週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新制綾襖成》雲:“百姓多寒無可救,一身獨暖亦何情……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皆伊尹身任一夫不獲之辜也。或謂子美詩意寧苦身以利人,樂天詩意推身利以利人,二者較之,少陵為難。然老杜飢寒而憫人飢寒者也,白氏飽暖而憫人飢寒者也。憂勞者易生於善慮,安樂者多失於不思,樂天宜優。或又謂白氏之官稍達,而少陵尤卑;子美之語在前,而長慶在後。達者宜急,卑者可緩也;前者倡導,後者和之耳:同合而論,則老杜之仁心差賢矣。 [5] 
清代王應奎柳南續筆》:杜少陵《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嘆雲:“安得廣廈幹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白香山《新制布裘》詩云:“安得萬里裘,蓋裹週四垠。”孟貞曜《詠蚊》詩云:“願為天下櫥,一夜使景清。”二詩為題各異,而命意則同,蓋皆仁人之音也。 [5] 
清代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月色與人懷時時流露,杜陵後復見此公。 [5] 

新制布裘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6]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39
  • 2.    吳大奎 馬秀娟.元稹白居易詩選譯[M].成都:巴蜀書社,1991:110-112
  • 3.    陳友琴 等.白居易及其作品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14-115
  • 4.    劉小青. 杜甫和白居易的仁愛精神比較——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與《新制布裘》為視角[J]. 西江月,2012(11):14
  • 5.    陳伯海.唐詩匯評(中)[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050
  • 6.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