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斯瓦希里人

鎖定
斯瓦希里人(Swahele)是非洲東部地區跨界民族。
主要分佈在坦桑尼亞肯尼亞東部、莫桑比克北部沿海地區、科摩羅以及附近島嶼;另有一些支系或羣體散居索馬里南部沿海一些城市、烏干達、布隆迪、盧旺達、馬拉維、贊比亞和扎伊爾。
其構成十分複雜,屬黑白混血種人,即尼格羅人與歐羅巴人的混合類型。使用斯瓦希里語,屬尼日爾-科爾多凡語系尼日爾-剛果語族貝努埃-剛果語支東班圖語言羣,約有20種方言。
10世紀始用阿拉伯字體文字,19世紀後逐漸改用拉丁文字。多信伊斯蘭教,屬遜尼派
中文名
斯瓦希里人
外文名
Swahele
地    區
非洲東部
分    類
民族

目錄

斯瓦希里人簡介

斯瓦希里人的村莊 斯瓦希里人的村莊
斯瓦希里人主要由沿海地帶及桑給巴爾島、奔巴島馬菲亞島班圖人和紀元後陸續遷來的印度尼西亞人、印巴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等長期混血而成,並含有大湖地區內陸班圖人的成分。

斯瓦希里人文化

斯瓦希里族體為非、亞經濟文化交流的產兒,它除受阿拉伯文化影響外,還汲取印度尼西亞和亞洲其他國家文化的成分,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並曾於中世紀與其他民族共同創造了阿扎尼亞文明。
斯瓦希里人主要從事農業和漁業,不少人居住城市和港口,經商或從事各種手工業(制瓦陶、編筐簾、織網、木刻等)。11世紀起曾介入阿拉伯人奴隸貿易。16世紀起先後受葡萄牙德國英國殖民者侵略、分割和統治。在奴隸貿易和歐洲人勢力深入東非內陸期間,斯瓦希里語作為商業語言擴散於大湖地區。

斯瓦希里人詳解

非洲東部地區跨界民族。近200萬人(1978),主要分佈在坦桑尼亞(佔全族人口總數64%)、 肯尼亞東部(佔全族人口總數13%)、莫桑比克北部沿海地區、科摩羅以及附近島嶼(佔全族人口總數15%);另有一些支系或羣體散居索馬里南部沿海一些城市(摩加迪沙、梅爾卡、布拉瓦、基斯馬尤等)、烏干達、布隆迪、盧旺達、馬拉維、贊比亞和扎伊爾。
其構成十分複雜,屬埃塞俄比亞人種,即尼格羅人與歐羅巴人的混合類型。皮膚古銅色,齶凸不明顯,多黑色波紋發。主要由沿海地帶及桑給巴爾島、 奔巴島、 馬菲亞島的班圖人(迪戈、拉古魯、夏姆巴等族)和紀元後陸續遷來的印度尼西亞人、印巴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等長期混血而成,並含有大湖地區內陸班圖人的成分。
“斯瓦希里”一詞源於12世紀阿拉伯語,意為“沿海居民”。使用斯瓦希里語,屬尼日爾—科爾多凡語系尼日爾—剛果語族貝努埃—剛果語支東班圖語言羣,約有20種方言,主要有姆維塔方言(流行於肯尼亞蒙巴薩地區)、阿穆方言(流行於肯尼亞拉穆島地區)、恩格瓦納方言(流行於扎伊爾東部基伍省)、恩加齊加方言(流行於科摩羅羣島)和翁古賈方言(流行於桑給巴爾諸島)。翁古賈方言為現代斯瓦希里標準語,通用於坦桑尼亞、肯尼亞和烏干達。
10世紀始用阿拉伯字體文字,19世紀後逐漸改用拉丁文字。多信伊斯蘭教, 屬遜尼派
斯瓦希里人曾於中世紀與其他民族共同創造了阿扎尼亞文明,阿拉伯文獻中稱作“僧祗國” (Zenj),中國宋代著述中稱 “層拔國”、“層檀國”。隨後他們又是東非沿海諸城邦國家(基爾瓦、帕塔、蒙巴薩、馬林迪等)的主要居民。他們所在的這些國家為當時非、亞貿易中心之一,與中國早有來往。
斯瓦希里人主要從事農業和漁業,不少人居住城市和港口,經商或從事各種手工業(制瓦陶、編筐簾、織網、木刻等)。住宅多為有雙斜面屋頂的正方形草舍,有前庭,室內陳設多為阿拉伯式樣。婦女身着纏身布。
目前使用斯瓦希里語的人數達5000萬,其中不少人往往自稱斯瓦希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