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斑螯

鎖定
斑螯是鞘翅目芫青科蝥屬昆蟲,又名斑貓、地膽。體長為11-30毫米,全身披黑色絨毛;翅長橢圓形,質地柔軟;翅基部有兩個大黃斑,中央前後各有一黃色波紋狀橫帶;足具有黑色長絨毛。 [1] 
斑螯分佈於河南、廣西、安徽、四川、貴州、湖南、雲南、江蘇等地。 [2]  喜生活在大豆,花生,棉花,芝麻,茄子及瓜類植物的葉上。 [3]  成羣遷飛。遭到驚動時,為了自衞,便從足的關節處分泌出黃色毒液。 [1] 
斑螯是臨牀上較好的抗癌中藥。 [4]  具有破血散結,攻毒蝕瘡的功效。 [2]  近代科學研究表明,其抗癌的有效成分是斑螯素,一種被提取的單萜類物質,成蟲中含量約1%。臨牀證明,斑螯素對原發性肝癌、食道癌、胃癌、肺癌、乳腺癌、賁門癌等有一定療效。 [5] 
中文名
斑螯
外文名
Plaques
別    名
“斑貓”
“龍蠔”
別    名
“地膽”
體    長
為11—30毫米
危害作物
大豆、花生、茄子等
科    屬
芫青科昆蟲

斑螯簡介

斑螯多羣集取食,成羣遷移。當它遭到驚動時,為了自衞,便從足的關節處分泌出黃色毒液。此黃色毒液內含有強烈的斑螯素,其毒性甚強,能破壞高等動物的細胞組織,與人體接觸後,能引起皮膚紅腫發泡。

斑螯出處

中藥名。出《神農本草經》。別名斑貓。為芫青科昆蟲南方大斑螫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黃黑小斑螫 M.cichorii L.的乾燥全體。主產河南、廣西、安徽、四川、江蘇等地。卒,寒,有大毒。入大腸、小腸、肝、腎經。攻毒,逐瘀。
①治牛皮癬,神經性皮炎。酒浸液塗患處。
②治瘰癧,狂犬咬傷;近亦用於肝癌、肺癌等癌症。內服:0.05-0.1克,米炒後煎服或入丸、散服。心臟、肝臟、腎臟機能不全者慎用,孕婦忌服。本品含斑蝥素。斑蝥素對皮膚、粘膜有發赤、起泡作用,口服可引起腸胃炎與腎炎。水浸劑在體外對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斑蝥素有抗癌作用,但毒性很大,可用於肝癌、肺癌等。不良反應主要為泌尿道刺激,甚至血尿,也有噁心、嘔吐,手指發麻等。其衍化物毒性較小。

斑螯形態特徵

斑螯全身披黑色絨毛,翅細長橢圓形,質地柔軟,體長為11—30毫米,翅基部有兩個大黃斑,中央前後個有一黃色波紋狀橫帶,足具有黑色長絨毛。

斑螯生活習性

斑螯多羣集取食,成羣遷移。當它遭到驚動時,為了自衞,便從足的關節處分泌出黃色毒液。此黃色毒液內含有強烈的斑螯素,其毒性甚強,能破壞高等動物的細胞組織,與人體接觸後,能引起皮膚紅腫發泡。

斑螯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於河南、廣西、安徽、四川、江蘇等地。
參考資料
  • 1.    李輝編,世界之最 奇妙世界大觀 1,遼寧民族出版社,1995.11,第138頁-139頁
  • 2.    方顯明,賴祥林主編,嶺南特色活血化瘀藥的現代研究與臨牀應用,廣東科技出版社,2017.01,第321頁
  • 3.    金華地區衞生學校,浙江藥用動物,,1977,第41頁
  • 4.    肖子英編著,實用精細化工藥劑,南開大學出版社,1990.06,第166頁
  • 5.    肖子英編著,實用精細化工藥劑,南開大學出版社,1990.06,第1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