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斑腹磯鷸

鎖定
斑腹磯鷸(學名:Actitis macularia):是一種小型涉禽,體長18-20釐米,翼展38釐米。體羽以褐色為主。上體具黑色帶狀橫紋;尾羽黑色,並散有鏽色紅斑,其末端上面黃灰色;下體白色,繁殖期間密佈暗色斑點。雌鳥與雄鳥相似。
棲息於礫石灘、池塘、沼澤、沖積濕地、溪流邊,捕食陸地和水生無脊椎動物,及飛行的昆蟲。分佈於加拿大,從阿拉斯加到紐芬蘭;也分佈於美國加州、得克薩斯州和北卡羅來納州;通過中美洲和西印度羣島南部至巴西,在美國南部越冬;也進入加拉帕戈斯羣島
中文名
斑腹磯鷸
拉丁學名
Actitis maculari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鴴形目
鷸科
磯鷸屬
斑腹磯鷸
亞    種
無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66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1] 
英文名稱
Spotted Sandpiper

斑腹磯鷸形態特徵

斑腹磯鷸
斑腹磯鷸(14張)
斑腹磯鷸體長20釐米,翼展37-40釐米,體重34-50克。頭、頸、背、翅覆羽和肩羽棕灰色,並具綠灰色光澤。各羽羽軸均具細而閃亮的黑褐色羽幹紋和端斑。其中尤以翅覆羽、三級飛羽、肩羽、下背和尾上覆羽最為明顯。飛羽黑褐色。除第一枚初級飛羽外,其他飛羽包括次級飛羽內側均具白色斑,且越往裏白色斑越大,到最後兩枚次級飛羽幾乎全為白色。翼緣、大覆羽和初級覆羽尖端也綴有少許白色。中央尾羽橄欖褐色,端部具不甚明顯的黑褐色橫斑。外側尾羽灰褐色,具白色端斑和白色與黑褐色橫斑。眼眉白色,眼先黑褐色,有深褐色眼紋橫貫至枕。頦、喉白色。頸、胸、下體全部為純白色,繁殖期佈滿深暗斑點。腋羽和翼下覆羽也是白色。翼下具兩道顯著的暗色橫帶。 [2] 

斑腹磯鷸棲息環境

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一帶的江河沿岸,湖泊、水庫、水塘岸邊,也出現於海岸、河口和附近沼澤濕地。特別是遷徙季節和冬季。夏季也常沿林中溪流進到高山森林地帶。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也成小羣。常活動在多沙石的淺水河灘和水中沙灘或江心小島上。停息時多棲於水邊岩石、河中石頭和其他突出物上。有時也棲於水邊樹上。 [2] 

斑腹磯鷸生活習性

該物種遷徙,其生活範圍從阿拉斯加到北美哈得遜灣和西伯利亞東部。鳥類在西伯利亞和澳大利亞南半球之間遷徙。通過加拿大、阿根廷和南美。 [3] 
停息時尾不斷上下襬動。性機警,行走時步履緩慢輕盈,顯得不慌不忙,同時頻頻的上下點頭。有時也常沿水邊跑跑停停。受驚後立刻起飛。通常沿水面低飛。飛行時兩翅朝下煽動,身體呈弓形。也能滑翔,特別是着落時。常邊飛邊叫。叫聲似“磯一磯一磯一”聲。 [2] 
主要以昆蟲、小型甲殼動物、軟體動物、蠕蟲、蝸牛、為食,有時也吃小魚。常在湖泊、水塘及河邊淺水處覓食,有時也見在草地和路邊覓食。 [3] 

斑腹磯鷸分佈範圍

分佈於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阿魯巴、巴哈馬、巴巴多斯、伯利茲、百慕大、玻利維亞多民族國家、博內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巴西、加拿大、開曼羣島、智利、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古巴、庫拉索島、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厄瓜多爾、薩爾瓦多、法屬圭亞那、格林納達、瓜德羅普島、危地馬拉、圭亞那、海地、洪都拉斯、牙買加、馬提尼克島、墨西哥、蒙特塞拉特、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波多黎各、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聖馬丁(法屬)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馬丁島(荷屬) 、蘇里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羣島、美國、烏拉圭、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維爾京羣島。 [1] 
旅鳥: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喀麥隆、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格陵蘭、冰島、愛爾蘭、意大利、肯尼亞、馬紹爾羣島、摩洛哥、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聖赫勒拿,阿森松島和特里斯坦 - 達庫尼亞羣島、塞內加爾、西班牙、斯里蘭卡、斯瓦爾巴羣島和揚馬延島、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國、美國本土外小島嶼。 [1] 
斑腹磯鷸分佈圖 斑腹磯鷸分佈圖

斑腹磯鷸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5月初至7月末。繁殖前雄鳥極為活躍,常在巢區附近頻繁的來回飛翔,同時不斷髮出悦耳的叫聲,尤其是早晨和黃昏。中午較為安靜。雌鳥不及雄鳥活躍,多隨雄鳥活動。交尾前雄鳥張開兩翅,蓬鬆着羽毛,激動的圍繞着雌鳥前後左右來回奔跑。雌鳥在此時則蹲在地上,展翅翹尾,雄鳥立刻進行交配。交配時雌雄鳥均發出“唧一唧一唧~”的叫聲。交尾後雌雄分開,雄鳥常遠離雌鳥站在河邊石頭上。有時也出現爭偶現象。兩隻雄鳥彼此以翅膀和嘴攻擊對方,直至一方逃走。 [2] 
通常營巢於江河岸邊沙灘草叢中地上,也有在江心或湖心小島和河漫灘營巢的。巢距水邊通常都不遠,一般不超過40米。多置巢於較為隱蔽的草叢或灌叢中,有的則完全裸露於河邊沙灘上。由於巢和卵的顏色同四周環境很相似,因此一般難於發現。雌雄共同營巢。巢甚簡陋,通常利用河邊現成凹坑,或由親鳥在地上扒一小坑。內墊有少許草莖和草葉,也有僅鋪一些像豆粒大小的沙砬作巢材的。每窩產卵4-5枚。 [2] 
孵卵由雌鳥單獨承擔,雄鳥不參與孵卵活動,而在巢附近警戒。它常站在離巢10米外,位置較高的石頭或沙灘卵石上,警惕的觀望着四周,如發現入侵者進入巢區,則立刻飛起,圍繞在入侵者上空鳴叫,直至入侵者離開。雌鳥則晝夜在巢中孵卵。孵化期21±1天。雛鳥早成性。在巢停留一晝夜後,即離巢跟隨親鳥活動。一旦發現危險信號,雛鳥聽到親鳥的報警聲,立刻向四處逃散,很快藏匿在草叢中或石頭下。這樣在親鳥帶領下經過約一個月時間,即能飛翔和獨立生活。 [2] 

斑腹磯鷸保護現狀

斑腹磯鷸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1] 

斑腹磯鷸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