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斑胸鴉雀

鎖定
斑胸鴉雀(學名:Paradoxornis flavirostris)是鶯科、鴉雀屬小型鳥類,體長18-19釐米。嘴短而粗厚、似鸚鵡嘴。上體棕褐色,頭頂至枕暗慄棕色,眼周和眼後下方一個斑白色,耳覆羽和頦黑色。頰和喉白色具黑色波浪形橫斑,上胸有一寬的黑色橫帶,其餘下體茶黃色。虹膜紅色或紅褐色,嘴橙黃色或亮黃色,腳鉛灰色。 [1] 
斑胸鴉雀主要棲息於海拔2500米以下的溝谷和山腳平原地區。多生活於活動於灌木叢、矮樹叢、或稀樹草坡、夏間多在山地以及冬遷山麓蘆葦地帶。繁殖期間多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則多成羣。常在蘆葦叢、竹叢和灌叢中,也在高草叢中活動和覓食。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分佈於印度(阿薩姆邦和曼尼普爾邦)和中國(西藏東南部背崩米什米山)。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斑胸鴉雀
拉丁學名
Paradoxornis flavirostris
別    名
黃嘴鴉雀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鶯科
鴉雀屬
斑胸鴉雀
亞    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Gould,1836
保護級別
易危(VU) IUCN標準
外文名
Black-breasted Parrotbill

斑胸鴉雀動物學史

斑胸鴉雀由於和點胸鴉雀(Paradoxornis guttaticollis)非常相似,過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曾被合併為同一種 的兩個亞種(Delacour 1946;Deignan 1964;鄭作新等 1987;鄭作新 1988)。但Ali et Ripley(1971,1987)認為,它們無論在體型大小、叫聲、嘴形和後趾形狀等形態特徵上, 彼此都不盡相同,而且這兩個種羣在印度東北部阿薩姆相互重疊處也未見有混交現象。因而將此2亞種分為兩個獨立種,即斑胸鴉雀(Paradoxornis flavirostris)和點胸鴉雀(Paradoxornis guttaticollis),恢復了原有獨立種的地位。他的這一意見後來得到多數學者的支持(Howard and Moore 1991;Inskipp et al. 1996),鄭作新在1994年出版的《中國鳥類種與亞種分類大全》中亦同意了這一意見。 [1] 

斑胸鴉雀形態特徵

斑胸鴉雀
斑胸鴉雀(10張)
雌雄羽色相似。前額、頭頂、枕、後頸、頸側以及耳覆羽後部分暗慄棕色,眼先黑色,眼周白色,眼後下方有一白斑,耳覆羽前部分黑色。上體茶黃褐色或棕褐色,尾和兩翅表面棕色。頦尖黑色,頦、喉白色具黑色波浪形橫斑,上胸有一寬的黑色橫帶,其餘下體暗棕皮黃色或茶黃色。 [1] 
虹膜紅色或紅褐色,嘴橙黃色或亮黃色,腳鉛灰色。 [1] 
大小量度
體長
嘴峯
跗蹠
180-200毫米
12毫米
85-90毫米
100-110毫米
30毫米 [1] 

斑胸鴉雀近種區別

相似種點胸鴉雀Paradoxornis guttaticollis)頭頂橙棕色,下體淡皮黃色,喉、胸具矢狀黑斑。區別明顯,野外不難識別。 [1] 
點胸鴉雀 點胸鴉雀
斑胸鴉雀 斑胸鴉雀

斑胸鴉雀棲息環境

斑胸鴉雀主要棲息於海拔2500米以下的溝谷和山腳平原地區。 [1]  多生活於活動於灌木叢、矮樹叢、或稀樹草坡、夏間多在山地以及冬遷山麓蘆葦地帶。 [4]  在某些地區,它們還生活於竹牀上或野生豆蔻非常豐富的地方。在丘陵地區,它們所處的地區是竹子與高草交替的地方,但是,它們顯然偏愛以芒草為主的山谷。 [5] 

斑胸鴉雀生活習性

行為:留鳥。繁殖期間多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則多成羣。常在蘆葦叢、竹叢和灌叢中,也在高草叢中活動和覓食。性膽怯,善隱藏,稍有驚擾,立刻躲入茂密的葦叢或灌叢中。行動敏捷,不停在蘆葦或灌叢低枝間跳躍,也能靈巧地攀緣在蘆葦莖葉或草上。一般不喜歡飛翔,緊急時也多僅飛幾米就落下,從不遠飛,飛行力弱,環境安寧時有時也見在蘆葦上空緊貼蘆葦叢低空飛翔。 [1] 
食性: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 [1] 
叫聲:令人側目的哨音聲如“phew-phew-phew-phuit”,音高與音量均上升。咩咩叫及三音節的顫鳴。 [4] 

斑胸鴉雀分佈範圍

分佈於印度(阿薩姆邦和曼尼普爾邦)和中國(西藏東南部背崩米什米山)。 [1]  [6] 
斑胸鴉雀分佈圖 斑胸鴉雀分佈圖

斑胸鴉雀繁殖方式

繁殖期3-7月。營巢於蘆葦叢、竹叢或灌叢中。巢呈杯狀,乾淨且整齊,主要由枯草、竹葉和蘆葦等材料構成,外面常網有蜘蛛網,內墊有細草莖,通常隱蔽很好,不易發現。巢的大小非常適中。直徑不超過10釐米,深度不超過5釐米,它位於地面上方1-3米之間的蘆葦叢中、竹林中或一棵幼樹上。每窩產卵2-4枚,卵純白色、被有粉紅褐色斑點,光滑,略有光澤。卵的大小為22毫米×16毫米。 [1]  [5] 

斑胸鴉雀保護現狀

斑胸鴉雀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易危(VU)。 [6] 
已被鳥類生活國際(Bird life International))列入《全球瀕危鳥類名錄》。 [1] 
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7] 

斑胸鴉雀種羣現狀

根據對已知記錄、丰度和分佈範圍大小的評估,估計該種羣數量為2500-9999只。這與有記錄的同類或近親記錄的種羣密度估計相符,這個估計值相當於1667-6666只成熟個體。 [6] 

斑胸鴉雀瀕危原因

主要威脅是高草草原和蘆葦沼澤在其有限分佈範圍內的迅速而廣泛的喪失和改造。這是由於排水、改種農業(主要是稻田、芥末和茶園)、家畜過度放牧、為茅草生產而收割草和在保護區內進行不當草地管理的結果。蘆竹(Arundo donax L.)和卡開蘆(Phragmites karka (Retz.) Trin ex Steud.)草被當地人廣泛用於茅草、傢俱和柵欄(Rahmani 2016年)。在保護區焚燒草地也是一個主要威脅(Choudhury 2011)。雅魯藏布江流域的極端洪水事件,伴隨着日益剝蝕的集水區的快速徑流,可能會破壞草原,儘管有些洪水可能有利於草地質量。同樣,在中國藏南地區的山麓小丘上修建水壩可能會由於水流條件的變化而對該物種產生負面影響(R. Das in litt. 2016)。 [6] 

斑胸鴉雀保護措施

截至2016年印度東北部有五個保護區的記錄:卡齊蘭加(Kaziranga)、瑪納斯(Manas)、迪布魯-賽霍瓦國家公園(Dibru-Saikhowa National Parks)、德林野生動物保護區(D'Ering Wildlife Sanctuary)和Keibul Lamjao國家公園(Keibul Lamjao National Park)。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