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斑緣豆粉蝶

鎖定
斑緣豆粉蝶(學名:Colias erate)是粉蝶科、豆粉蝶屬蝴蝶。雄蝶翅黃色,前翅外緣有寬闊的黑色橫帶,後翅外緣的黑色紋多相連成列。雌蝶有二型:一型翅面為淡黃綠色或淡白色(斑紋與雄蝶相同);另一型翅面為黃色,與雄蝶完全相同。翅反面顏色較淡,亞端有1列暗色斑。
斑緣豆粉蝶棲息在亞洲温帶山脈海拔約2500米的草原和田野和牧場上,在中國長白山區分佈區域海拔為100-2400米。和其他豆粉蝶屬蝴蝶一樣,斑緣豆粉蝶也會長時間休息,在岩石和裸露的地面上曬太陽。寄主豆科植物。幼蟲嘴食葉肉,將葉片食成孔洞,嚴重時可將葉片全部吃光,僅殘留葉柄。分佈於奧地利、希臘、羅馬尼亞、俄羅斯、朝鮮、韓國、中國等。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斑緣豆粉蝶
拉丁學名
Colias erate
別    名
黃紋粉蝶
外文名
Eastern Pale Clouded Yellow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鱗翅目
粉蝶科
豆粉蝶屬
斑緣豆粉蝶
亞    門
六足亞門
亞    目
錘角亞目
亞    綱
有翅亞綱
亞    科
黃粉蝶亞科
亞    種
9亞種 [8] 
命名者及年代
(Esper,1805)
保護級別
IUCN紅色名錄:無危(LC)

斑緣豆粉蝶形態特徵

  • 成蟲
翅展45-55毫米。雄蝶翅黃色,前翅外緣有寬闊的黑色橫帶,其中不鑲嵌1列黃色斑紋;中室端有1枚黑色的小圓斑。後翅外緣的黑色紋多相連成列,中室端的圓斑點在正面為橙黃色,反面則呈銀白色,外圍褐色框。雌蝶有二型:一型翅面為淡黃綠色或淡白色(斑紋與雄蝶相同),容易與雄蝶區別;另一型翅面為黃色,與雄蝶完全相同。翅反面顏色較淡,亞端有1列暗色斑。 [1] 
雄性外生殖器上鈎突短小;爪形突較粗長,末端尖:抱器瓣短寬,外緣中部弧形凹;囊形突粗長,中部稍收縮;陽莖細長,弧形彎曲,約等於囊形突加抱器瓣的長度,基側突長。 [1] 
紡錘形,上下端較細,初產時乳白色,之後顏色變成乳黃色、橙黃色至橙紅色,頂端顏色略淡,孵化前為銀灰色,有光澤。 [4] 
  • 幼蟲
老齡幼蟲體長30毫米,頭殼為綠色,從正面看略呈圓形。體深綠色,密佈小黑點,體節多褶皺,體背密生黑色短毛,毛片亦為黑色。氣門線黃白色,氣門的後方有橙色斑,其下方有1個圓形黑班。氣門白色,外環禍色。 [4] 
長20-22毫米,初化蛹時草綠色,背面顏色較深,側腹面較淡。羽化前體背淺黃綠色,頭胸級紫色,翅緣、足及觸角紫紅色,翅斑清晰可見,腹部腹面色較淡。 [4] 

斑緣豆粉蝶生長習性

斑緣豆粉蝶棲息在亞洲温帶山脈海拔約2500米的草原和田野和牧場上,在中國長白山區分佈區域海拔為100-2400米。和其他豆粉蝶屬蝴蝶一樣,斑緣豆粉蝶也會長時間休息,在岩石和裸露的地面上曬太陽。 [2]  [6] 
斑緣豆粉蝶寄主為藍雀花列當紫雲英苜蓿百脈根等豆科植物。 [1]  初孵幼蟲在葉片主脈處停留一段時間,然後開始嘴食葉肉,殘留葉背表皮,而呈窗斑狀。2齡時將葉片食成孔洞,殘留葉脈呈網狀。3齡後食量增加,將葉片食成大的缺刻或孔洞、嚴重時可將葉片全部吃光,僅殘留葉柄。 [4] 

斑緣豆粉蝶分佈範圍

世界分佈:奧地利、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德國、希臘、匈牙利、摩爾多瓦、北馬其頓、羅馬尼亞、俄羅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土耳其、烏克蘭、朝鮮、韓國、中國。 [2]  [6-7] 
中國分佈:東北各地、華北、華中、新疆、西藏、江蘇、浙江、福建、雲南。 [2] 

斑緣豆粉蝶繁殖方式

一年發生2-5代,通常以幼蟲或蛹越冬。越冬代成蟲一般在5月出現,6月末至7月下旬出現當年第1代成蟲。成蟲一般產卵於寄主葉片表面,通常單產,偶有一處2粒。 [4] 
據報道,在中國河北一年發生3代,以蛹在寄主莖秤、殘體上越冬;幼蟲在8月上、中旬為害夏大豆。東北地區1年發生1-2代。吉林省7月中旬至8月下旬幼蟲為害大豆葉片,8月中句至8月下旬化蛹。9月上、中旬可見大量成蟲(蛾)並交尾。北京一年可發生1-2代,自6月上旬至10月下旬均可見世代重疊現象,以10月上旬發生數量最多,成蟲卵多產在大豆心葉的背面,幼蟲老熟後在枝莖、葉柄處化蛹。 [5] 

斑緣豆粉蝶亞種分化

9亞種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斑緣豆粉蝶華西亞種
Colias erate amdensis
Verity,1911
斑緣豆粉蝶指名亞種
Colias erate erate
(Esper,1805)
斑緣豆粉蝶台灣亞種
Colias erate formosana
Shirôzu,1955
斑緣豆粉蝶尼泊爾亞種
Colias erate lativitta
Moore,1882
斑緣豆粉蝶西伯利亞亞種
Colias erate naukratis
Fruhstorfer,1909
斑緣豆粉蝶印度亞種
Colias erate nilagiriensis
C. Felder & R. Felder,1859
斑緣豆粉蝶東亞亞種
Colias erate poliographus
Motschulsky,1860
斑緣豆粉蝶中華亞種
Colias erate sinensis
Verity,1911
斑緣豆粉蝶千島羣島亞種
Colias erate tomarias
Bryk,1942
參考資料: [8] 
  • 亞種提升為種級
在武春生先生主編的《中國動物志》(昆蟲綱 第52卷 鱗翅目粉蝶科)中,斑緣豆粉蝶東亞亞種已提升為種級等級,學名為東亞豆粉蝶Colias poliographus),並記述了3個亞種:東亞豆粉蝶指名亞種(Colias poliographus poliographus)、東亞豆粉蝶中華亞種(Colias poliographus sinensis)和東亞豆粉蝶台灣亞種(Colias poliographus formosana),其中中華亞種和台灣亞種分別對應於斑緣豆粉蝶中的斑緣豆粉蝶中華亞種和斑緣豆粉蝶台灣亞種。 [10] 

斑緣豆粉蝶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歐洲)(IUCN 2009年 ver 3.1)——無危(LC)。 [7]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地中海地區)(IUCN 2013年 ver 3.1)——無危(LC)。 [9] 

斑緣豆粉蝶物種危害

幼蟲取食豆科大豆屬、苜蓿屬、三葉豆屬、百脈根屬、蠶豆屬等植物的葉片,是大豆等農作物及牧草的主要害蟲。 [4] 

斑緣豆粉蝶防治方法

  1. 農業防治:清潔田園,及時處理枯枝落葉,消滅殘留幼蟲和蛹,減少下代蟲源。合理佈局,儘量避免小範圍內十字花科蔬菜連作。 [4] 
  2. 化學農藥防治:可用蘇雲金桿菌、25%滅幼脲Ⅲ號、2.5%溴氰菊酯、20%氰戊菊酯、10%氯菊酯噴霧防治。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