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斑尾鷗

鎖定
斑尾鷗(學名:Larus belcheri)是鷗科、鷗屬的一種鳥類。體長為52.5釐米左右,翼展可達120釐米;背部和翅膀是黑色的;頭部和腹部是白色的;尾部是白色的,在尾巴上有一個黑色的條紋;鳥喙是黃色的,其頂端帶有紅色和比較暗的顏色;腿是黃色的。
斑尾鷗棲息于海洋近岸巖、岩石海岸、沿海懸崖或者海岸外島嶼。在秘魯的築巢始於11月中旬,高峯發生在12月中旬,通常會聚集比較小的羣體(100對)一起繁殖。主要以魚類、螃蟹、貝類和腐肉為食,也會在其他鳥類的繁殖季節在海灘和鳥羣周圍覓食海鳥蛋和幼鳥。分佈於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從厄瓜多爾到智利中部;繁殖地主要分佈於智利北部到秘魯北部。
(概述圖參考資料: [1] 
中文名
斑尾鷗
拉丁學名
Larus belcher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鴴形目
鷗科
鷗屬
斑尾鷗
亞    種
無亞種 [1] 
外文名
Belcher's Gull
保護級別
IUCN標準:無危(LC) [2] 
命名者及年代
Vigors,1829

斑尾鷗形態特徵

各階段的斑尾鷗 各階段的斑尾鷗
斑尾鷗為中等大小的鷗類,體長為52.5釐米左右,翼展可達120釐米,體重560-725克。背部和翅膀是黑色的。頭部和腹部是白色的。尾部是白色的,在尾巴上有一個黑色的條紋。鳥喙是黃色的,其頂端帶有紅色和比較暗的顏色。腿是黃色的。 [3-4] 
幼年斑尾鷗呈斑駁色或者蒼白色或者棕色。頸部呈斑駁的灰色。頭部呈昏暗的棕色。鳥喙是黃色的,尖端是黑色的,只有下顎帶有紅色。在更換羽毛時(過渡階段)的斑尾鷗與成年斑尾鷗相似,主要區別在於過渡階段的斑尾鷗的體型較小,有一個較暗的棕色頭。過渡階段的斑尾鷗與幼年斑尾鷗的主要區別在於其尾巴上有一條黑色的條紋。 [3-4] 

斑尾鷗棲息環境

斑尾鷗的棲息地包括海洋近岸巖(潮下岩石和岩石礁、潮下鬆散巖或者卵石或者礫石地帶、潮下沙質地帶、潮下砂泥地帶、大型藻類或者海帶或者海草淹沒地帶等)、海洋潮間帶(岩石海岸)、海洋上層海岸(沿海懸崖、海岸外島嶼)。 [1] 

斑尾鷗生活習性

叫聲:斑尾鷗可以發出短暫而清脆的“yap”或者“yeow”叫聲,也可以發出連續而清脆的“yaaaah”叫聲。 [5] 
食性:斑尾鷗經常在岩石環境中被發現,它會在低潮時在岩石中覓食,尋找各種硬殼獵物;它也會在離海岸數公里處覓食。主要以魚類、螃蟹、貝類和腐肉為食,也會在其他鳥類的繁殖季節在海灘和鳥羣周圍覓食海鳥蛋和幼鳥。 [2]  [6] 

斑尾鷗分佈範圍

斑尾鷗分佈於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從厄瓜多爾智利中部;繁殖地主要分佈於智利北部到秘魯北部。主要分佈國家為智利、秘魯、福克蘭羣島(馬爾維納斯)、厄瓜多爾、巴拿馬。 [2] 
斑尾鷗分佈圖 斑尾鷗分佈圖

斑尾鷗繁殖方式

斑尾鷗在秘魯的築巢始於11月中旬,高峯發生在12月中旬。有記錄稱,1月還有孵化中的巢穴,2月還有處於育雛中的例子。它們的繁殖是分散的,通常會聚集比較小的羣體(100對)一起繁殖。繁殖期間它們會把巢築在岩石之間的洞裏或靠近高潮線的沙灘上。 [2]  [5] 

斑尾鷗保護現狀

斑尾鷗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2] 

斑尾鷗物種現狀

斑尾鷗
斑尾鷗(5張)
斑尾鷗的世界種羣數量估計為1000-10000只(2018年)。斑尾鷗的分佈範圍很大,因此在分佈範圍大小標準(標準範圍20000平方公里,加上範圍大小、生境範圍、生境質量、種羣規模和少數棲息地喪失)下不接近脆弱的種羣數量。斑尾鷗的種羣趨勢似乎在增加(del Hoyoet al.1996)。因此,根據種羣趨勢標準(十年或三代種羣數量下降30%)該物種並不接近脆弱的種羣數量。斑尾鷗種羣規模很大,因此沒有達到種羣規模標準下的弱勢羣體種羣數量(10000只成年個體,估計在十年或三代內持續下降10%)(2018年)。 [2] 

斑尾鷗瀕危因素

斑尾鷗面臨着沿海地區遊客遊玩的一些威脅,有些旅遊區是已知的斑尾鷗繁殖的地方,遊客的出現會使斑尾鷗減少繁殖成功的機會,並有可能導致斑尾鷗遺棄自己的巢穴(2018年)。秘魯和智利沿海地區的發展,使斑尾鷗在繁殖季節受到了大量的生境喪失和更多的干擾。雖然近年來更多的地區被宣佈為國家公園受到保護,這種威脅的程度有所減少,但在這些保護區之外,這一威脅仍然很大(Yorio等人 2013年)。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