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靜

(張春橋的夫人)

鎖定
文靜,1916年出生,原名李淑芳,曾用筆名李若文、李巖,張春橋的夫人。
不過她用得時間最長的名字是後來“文革”中廣為人知的文靜。
中文名
文靜
別    名
李淑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張春橋任《晉察冀日報》副總編輯時與文靜相識。張把文靜安排進報社,不久兩人就在一起了。文靜沒有交代其叛變行為,但卻很快被組織上掌握。雖經反覆審查,但礙着張春橋的面子,文靜還是被安排在上海市委辦公廳工作。張春橋背靠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柯慶施,文章又得到毛澤東賞識,因此官運亨通,一路攀升。
“文革”的序幕、批《海瑞罷官》的文章雖由姚文元執筆,但卻是張春橋和江青在幕後策劃。在揭發劉少奇派工作組和上海“一月奪權風暴”中,張春橋都立有“大功”,文靜也搖身一變,成了上海市“第一夫人”。
1968年4月12日,上海掀起炮打張春橋的浪潮。大字報揭露文靜是叛徒。上海市委組織系統的幾個負責人,偷偷調閲了文靜的歷史檔案。張春橋盛怒之下,撤掉了他們的職務,並當場把文靜的檔案鎖進市委的鐵皮箱,貼上封條。儘管如此,文靜的叛徒問題還是不斷外泄。“九大”之後,張春橋當上中央政治局委員,隨後,文靜從上海的公眾場合徹底消失,而其歷史問題,就成了張春橋的一塊“心病”。
其實張春橋的家庭生活還算融洽,文靜給張春橋生了四個孩子,三女一男。張春橋愛抽煙,也喜歡喝酒,文靜也陪着他抽煙喝酒。張春橋夜間工作時,文靜通知廚師做夜餐。張春橋決定與文靜保持距離,完全是出於政治原因。
1973年9月,周恩來陪法國總統蓬皮杜到上海訪問,鄧穎超也來了。鄧穎超到康平路大院進了王洪文家和姚文元家,還進了徐景賢家,卻偏偏沒進張春橋家。這可非同小可,大院裏連小孩子都在議論。
過了一段時間,王洪文陪外賓到上海,找馬天水、徐景賢和王秀珍密談。王洪文説,我這次來,專門要告訴你們一件事,就是春橋同志決定離婚了。這件事他本來早就想解決,因為中央不斷有事,所以拖了下來。最近,他正式向中央寫了報告,中央也同意了。
就這樣,張春橋心裏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1981年1月,張春橋被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後改為無期徒刑,20多年後獲釋。因當年和文靜離婚雖經中央批准,但沒有公開,所以張春橋出獄後仍和文靜共度晚年。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