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聖

(小説《劍來》的角色)

鎖定
文聖,小説《劍來》的角色,崔瀺左右、君倩、齊靜春、陳平安的先生。
中文名
文聖
別    名
老秀才
性    別
登場作品
劍來

目錄

文聖角色信息

文聖,姓荀,又被稱為老秀才,萬年之內最年輕的十四境,四十修道,甲子光陰,百歲得道,憑藉聖賢功德與山河合道,與天地共鳴。合道金甲洲、南婆娑洲、桐葉洲。合道方式為地利,本可以人和,後放棄。
入室弟子崔瀺、左右、君倩、齊靜春。記名弟子茅小冬、馬瞻。關門弟子陳平安。
原為文廟第四高位,推崇“人性本惡,教而向善”。參加並贏得兩次“三教之辯”,最後一次“有請道祖、佛祖落座”。被譽為“一家之學,明月當空”。
在神像被擺入文廟之前,有一段時間負責盯着穗山之內的五座大山嶽。為學生君倩出頭也是最著名的三次出手之一,以本命字將一整座中土大型五嶽,鎮壓得大半陷入地下。那位靠山極大的五嶽正神當場金身粉碎,道祖二徒為此大為震怒,差點就要破開天幕,從天外天那邊硬闖浩然天下。當時還不算太老的秀才,非但沒有躲回儒家學宮,反而單槍匹馬直奔天上,在兩處交界處,跟氣勢洶洶的道祖二徒當面對峙,讀書人伸長脖子,指着自己的脖子,來來來,往這裏砍。
攔住俱蘆洲劍修向西“開疆拓土”,不過在那之後,北皚皚洲就沒了那個北字。
昔年文聖,文字優美,卻行文嚴謹,説理透徹,且脈絡分明,哪怕是粗通文字之輩,稍解文意之人,便可以輕鬆看懂。素有“三教融洽,諸子大成”的美稱。
“三四之爭”後,願賭服輸,自囚文廟功德林,自封“扛把子”。而神像被一次次降低位置,最終神像被搬出文廟並打碎,道統斷絕,書籍被禁,弟子流散四方。
當齊靜春遠去別洲,力扛天道,身死道消後,為了破開誓言,不得不跟所有聖人,而不單單是儒家聖人,做了一個誰都想不到的約定。主動放棄身軀皮囊,放棄儒教聖人的諸多神通,只以神魂遊走天地間。
曾為陳平安向穗山山神求得一塊名為“小酆都”的劍胚,後化為飛劍“初一”。
贏得與東海觀道觀老觀主的“論道”。
與白也一同開闢第五座天下,有造化功德,但捨棄不要,全部留給學生。關於年號“嘉春”的爭論,老秀才用一個,文廟用一個,最終定為老秀才建議的。而元年最終放在城池落地的時辰,一樣是爭執不休的後定之事,同樣是老秀才一人,吵文廟一幫。
大戰前以“禮之三本”點撥茅小冬;與禮記學宮大祭酒呂璽借本命字“山”,並吩咐其讓山崖書院重返七十二書院之列;嘉春三年,被白也“禮送”出第五座天下;嘉春四年,拜訪白澤,得到《搜山圖》,重返中土文廟;嘉春五年的開春時分,與昔年首徒重逢,一同置身於氣象一新的齊瀆之畔;在書簡湖得到屈姓老者所送《山鬼》《涉江》《東君》《招魂》;送白也至青冥天下大玄都觀;參加第二場“河畔議事”;贏得與書簡湖屈姓老者在大驪仿白玉京的論道。
文廟議事時,重塑神像,文廟陪祀位置不變,恢復文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