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獻分類

鎖定
文獻分類是指根據文獻內容和形式的異同,按照一定的體系有系統地組織和區分文獻。
中文名
文獻分類
工作內容1
編類(編制分類表)。
工作內容2
歸類。
文獻分類方法
科學合理

文獻分類工作內容

分類工作包括兩個內容:
(1)編類(編制分類表)。
(2)歸類。具體的文獻分類是分析文獻內容的學科屬性,確定所屬類目,予以提示藏書,並將它們分門別類地組織起來。文獻的分類工作,是一項十分細緻而帶有一定學術性質的工作。其工作程序為:查看;分析文獻內容;歸類;給分類號;校對分類目錄;編索書號等幾個步驟。
為便於文獻檢索,文獻分類方法必須做到科學合理。

文獻分類分類概況

文獻分類方法(簡稱分類法)是由許多類目根據一定的原則組織起來的分類體系,並用標記符號來代表各級類目和固定其先後次序。它是情報圖書部門日常用以類分文獻、組織藏書的工具。文獻分類法的表現形式是分類表,因此習慣上常將分類法和分類表等同於一個概念。但實際上二者是有區別的,即文獻分類法並不單純是一份分類表和該表的説明,還應包括分類的實踐。分類法有多種多樣,其中常見的有:等級分類法,標題分類法,組面分類法(或叫冒號分類法),二進位分類法,十進分類法,字順分類法,自然分類法,人為分類法,主題分類法等。
十進分類法又叫杜威十進分類法,是美國圖書館學家杜威創制的圖書分類法。初版於1876年,至今已出至19版。被許多國家的圖書館廣泛採用,是一部創制最早,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分類法。採用嚴格的10進制等級分類體系,共分10個基本大類,每個基本大類分10個大類,每個大類再分10個小類,小類還可逐級細分。使用阿拉伯數字1到9標記9個大類,“0”表示“總論”所有數字作為小數看待。該分類法具有結構層次分明,易懂易記的特點。
國際十進分類法是比利時的拉芳田和奧特勒創立的國際目錄學研究所在《杜威十進分類法》基礎上編制的一部國際性圖書分類法。1927-1929年間出版了法文版,以後陸續翻譯成德、英、日、西等多種文字,中文版譯本於1959-1961年間分冊出版。體系結構比《杜威法》有了進步。該分類法分類詳細,靈活性強,通用性好,同時經常修訂以保持它的實用性、科學性。

文獻分類基本知識

文獻分類法,是依照文獻的內容、性質分門別類地組織和揭示文獻的方法。它是在文獻大量積累的基礎上產生的。對文獻工作者而言,熟悉文獻分類法是為了更科學地組織和揭示文獻;對一般讀者而言,掌握文獻分類的基本知識有助於瞭解文獻和文獻。
一、四分法成為古代文獻分類方法的主流。
唐初編纂《隋書.經籍志》,將圖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下分四十類,附道經、佛經。類目如下:
經部 易 書 詩 禮 樂 春秋 孝經 論語 讖緯 小學
史部 正史 古史 雜史 霸史 起居注 舊事 職官 儀注 刑法 雜傳 地理
譜系 簿錄
子部 儒 道 法 名 墨 縱橫 雜 農 小説 兵 天文 歷數 五行 醫方
集部 楚辭 別集 總集
道經附 經戒 餌服 房中 符錄
佛經附 大乘經 小乘經 雜經 雜疑經 大乘律 小乘律 雜律 大乘論 小乘論
雜論 記
二、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於西學東漸和新的科學文獻的大量湧現,中國傳統的四分法已不能適應文獻的需要,於是出現了許多種過渡性的文獻分類法。新中國成立後,以《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應用得最為廣泛。
《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簡稱《中圖法》,1971年北京圖書館等36個單位組成編輯組開始編制,1973年編成試用本。1975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第1版。1980年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第2版,1990年出版第3版。1999年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第4版。第4版的《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設有22大類,各大類用漢語拼音字母作標記符號,具體如下:
A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B 哲學、宗教
C 社會科學總論
D 政治、法律
E 軍事
F 經濟
G 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H 語言、文字
I 文學
J 藝術
K 歷史、地理
N 自然科學總論
O 數理科學和化學
P 天文學、地球科學
Q 生物科學
R 醫藥、衞生
S 農業科學
T 工業技術
U 交通運輸
V 航空、航天
X 環境科學、安全科學
Z 綜合性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