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溪村

(福建省永春縣岵山鎮下轄村)

鎖定
文溪村位於福建省永春縣岵山鎮南部,全村有5個自然村落(墓兜、中崙、林兜、南溪、寨腳)。
文溪村古稱麻章村,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古名永春集慶鄉安平裏十二都(見民國十六年永春縣誌.永春縣全)。
它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安南永游擊隊的基點村。
中文名
文溪村
外文名
Wenxi
行政區劃代碼
350525
行政區類別
地理位置
福建省永春縣岵山鎮南部
電話區號
0595
郵政編碼
362602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人口數量
2108人
車牌代碼
閩C
方    言
閩南語

文溪村地理位置

文溪村位於福建省永春縣岵山鎮南部,全村有5個自然村落,自東向西是寨腳、墓兜、中崙、林兜、南溪。

文溪村革命歷史

文溪村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安南永游擊隊基點村。
1931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受破壞。7月,中共中央指示:設福州、廈門兩個中心市委。安南永德黨的組織隸屬中共廈門中心市委領導。
1931年12月,廈門中心市委派李南金回永春恢復組織。李南金“因色彩關係”及此時永春的“負責同志已星散”而轉赴安南永邊區開展工作。李南金到佛仔格與郭節聯繫後,即召集黨、團骨幹李劍光、李曉山、郭節、潘天作等人開會,傳達廈門中心市委關於在安南永3縣邊界建立游擊區的決定,制訂游擊區工作計劃,並建立中共安南永臨時縣委和共青團安南永臨時縣委領導機構,由李南金負責全面工作。具體分工李南金負責黨的工作,李曉山負責團的工作。從此,安南永德革命活動中心逐步向安溪轉移。 [1] 

文溪村村情概況

辛福路 辛福路
全村15個村民小組,586户,2108人;耕地面積1440畝山地面積11054畝。

文溪村主要產業

主要經濟作物龍眼、蘆柑。

文溪村民間傳説

文溪村文溪村名字由來

相傳在南宋時,朱熹遊歷於永春時,到訪我麻章村隱士陳布衣好友,坐轎從南石沿溪山路而行觀看沿途山川美景,真是山青水秀好風光。行走至南石村牛屎庭往麻章村方向時發現雙溪口溪尾中一塊奇石似金猴背印鎮鎖水口,時而傳來陣陣水聲,恰似鐘鼓之鳴,便下轎走近一看,原來是三道溪水衝入蔗簡潭發出的響聲,便説金猴水上樂歡呼、內中必有好文章、村裏必定居聖人。就下橋與差使步行,沿溪而上,一路欣賞沿途美景。不遠處又發現溪中一石似硯,旁有一條石柱、上尖而圓,像支筆,又像文房四寶。朱文公見此更是高興,,一路欣賞大自然的美景一直到好友陳布衣家中。陳布衣早在門口等候,説:“聖人到此寒舍,為何步行而不坐轎?”朱熹便將路中所見奇觀陳述一遍後説“真是好文章”。從此後,陳布衣把這喜事告訴鄉親,大家都説聖人説得好,就把這個“麻章村”叫做“文章村”。
後來文章村改名為麻章村,建國以後改名為文溪村。

文溪村清水祖師

小宋祖看見伏巽寨有五盞神燈。小榮祖無比興奮,翌日,就辭別父親,帶上乾糧,來麻章村南溪之伏巽寨尋找佛燈。陳榮祖走到伏巽寨半山腰的潘山書房時(潘山書房原系西向陳氏書院,西向陳氏則是岵山陳氏四房可治公遷居,也就是榮宗祖之祖叔房。舊時大户人家小孩讀書處,現時尚有書院、水屈、牛欄遺址)。時以晌午,見此樹木葳榮,奇石壁生,無限風光。榮祖就在此食用隨身攜帶的乾孃。此時陣陣涼風吹過,榮祖不知不覺就在石上睡着。醒來時,所帶的乾糧醃韭菜頭與筷子已經散落在石下。後來韭菜頭竟然成活,筷子也長出來四角的竹子來。現在尚有,為後世所稱奇。
隨後榮祖來到大靜山(即今豆帽山[寨])下的棗林庵。拜明松禪師為師(後人稱和尚佛,墓在三腳尖頂,被文溪村民供奉於潘山岩),學醫禮佛。閉關靜坐,後經豆帽山.寨棗林庵明松禪師指點,參讀佛典三年,終於悟道。明松禪師授他衣缽,並告誡他:
「我佛最大功德,就是行仁,是故要捨棄萬緣,以利物濟世為職責」
學成後,陳榮祖便在麻章村施醫濟藥,普救貧病,麻章人士都尊他為「麻章上人」。

文溪村名勝古蹟

文溪村境內有名勝古蹟大垵堂祠堂、泗觀堂祠堂、謹明堂祠堂、太嶽堂祠堂;南溪曾氏龍山堂、中窯堂、美厝堂、霞溪堂及霞溪書院、陳氏祠堂、鄭氏新厝祠堂;只要佛寺有南溪潘山岩、 嶺叨宮、石圳宮、南豎宮(被毀)、大祭宮;文章庵、許厝吳公仙宮、林兠仙公宮;革命烈士墓、文章亭、墓兠亭;有南溪伏巽寨、鼓仔寨、崎南寨、棺才寨;文章大垵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