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數字政府

(國家行政現代化數字管理形式)

鎖定
數字政府是指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重塑政務信息化管理架構、業務架構、技術架構,通過構建大數據驅動的政務新機制、新平台、新渠道,進一步優化調整政府內部的組織架構、運作程序和管理服務,全面提升政府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領域的履職能力,形成“用數據對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服務、用數據創新”的現代化治理模式。 [6] 
中文名
數字政府
外文名
Digital government
定    義
“用數據對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服務、用數據創新”的現代化治理模式
產生前提
信息技術的革新
關鍵詞
共享、互通和便利

數字政府產生前提

信息技術的革新改變了人們傳統的工作、學習、生活和娛樂方式,同時對政府提供信息服務,公民參與政府民主決策的方式提出了挑戰。利用信息技術改進政府工作及服務的效率,形成新的工作方式,這已成為各國政府所關心的問題。數字政府的出現便是其中之一。

數字政府內涵意義

數字政府可以提高政府辦公效率。傳統的繁文縟節、拖泥帶水的作風將被高效、快捷的辦公方式取代。各種文件、檔案、社會經濟數據都以數字形式存貯於網絡服務器中,可通過計算機檢索機制快速查詢、即用即調。社會經濟統計數據是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收集的寶貴資源,如果以紙質存貯,其利用率極低;若以數據庫文件存儲於計算機中,可以從中挖掘出許多未知的有用知識和信息,服務於政府決策。
數字政府的辦公方式從地理空間和時間上看,一改過去集中在一個辦公大樓、一週五天、一天八小時工作制。“網上在線辦公”創造出“虛擬政府”環境。政府官員和公務人員處理公務不受時空限制。無論他在家、在辦公室、在車上還是出差在外,隨時隨地便可使用便攜電腦,通過有線或無線網絡通信,登錄到自己的辦公站點,處理事務。個人、企業或組織足不出户,便可同政府聯繫。數字政府改變了政府的組織形式。傳統的政府機構是層次結構,從中央到地方分為數級,上一級管若干下一級;公務人員多,機構龐大;“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數字政府表現為分佈式的網絡結構,公務人員的等級表現為一定的網絡用户權限;政府高效、精簡,公務人員數量大減;國家節省大量人力資源。
數字政府是高度民主的政府。傳統的行政方式避免不了“家長制”、“一言堂”的官僚風氣。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朝着民主進程前進的;技術的進步使民主化成為可能。由於“數字政府”與千家萬户的計算機相連,任何公民都可參政議政。人民創造歷史,人民的智慧無窮無盡;只有全民參與,羣策羣力,才能合理決策,減少失誤。
數字政府可以減少官員腐敗。從概念上講,“數字政府”不存在官員,至多官員的身份是以用户權限來體現的,其一切公務活動都可通過日誌文件有據可查。公務處理按計算機程序進行,避免人為干預。“吃、拿、卡、要”在技術機制的制約下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1] 

數字政府實現原則

數字政府基本原則

實現數字政府除了文化、政治障礙外,應解決以下技術問題:文件存儲與歸檔;信息查詢檢索機制;多元信息集成與共享;知識挖掘與發現;普遍訪問;安全、信任機制。
積極推進數字政府建設,除了採用新技術、應用新領域外,最重要是在建設質量上要有新突破。在實踐中,數字政府建設的高質量被認為主要體現於政府面向數字時代並且適應數字時代的改革,具體則包括從政府決策、管理、服務到運行的數字化轉型。然而,無論數字化改革或轉型,依然是政府治理走向現代化的手段和過程。只有現代化的方向才是數字政府建設的真正目標所在。縱覽當前理論界與實務界關於數字政府建設得與失的各種觀點,這個現代化的核心即是構建數字的“善治”。所謂善治,在政治學上界定為良好的治理,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管理過程 [8] 

數字政府關鍵詞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數字政府建設。受訪的多位全國人大代表以及專家學者,提煉出三個關於數字政府建設的關鍵詞——共享、互通和便利。
共享——推動政務數據共享 推進政務服務事項集成化辦理;
互通——擴大“跨省通辦”範圍 基本實現電子證照互通互認;
便利——便利企業跨區域經營 加快解決羣眾關切事項的異地辦理問題。 [3] 

數字政府文件措施

數字政府國務院

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就主動順應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趨勢,充分釋放數字化發展紅利,全面開創數字政府建設新局面作出部署。 [5] 

數字政府河南

2021年9月2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河南省數字政府建設總體規劃(2020—2022年)實施方案》 [2] 

數字政府深圳

2022年6月,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聯合市發展改革委發佈了《深圳市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十四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 [4] 

數字政府評估動態

2022年8月,國家網信辦發佈《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年)》,報告重點評估了31個省(區、市)在數字政府等方面的發展水平。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