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教育能改變嗎?

鎖定
《教育能改變嗎?》是李濤執導的一部電視紀錄片,全集共有6集,分別是《起跑線上》、《學習革命》、《公平之惑》、《高考變局》、《大學危機》、《再度出發》。
該紀錄片全面梳理了中國教育的現狀,關注方興未艾的教育改革的電視紀錄片 。
中文名
教育能改變嗎?
出品人
黎瑞剛陳梁
總導演
李濤
內容概述
全面梳理中國教育現狀
集    數
6 集

教育能改變嗎?內容概述

中國的教育向何處去,一直是從政府到民間都非常關注的焦點,隨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頒佈與試點工作的展開,教育這個話題再次被激活。電視紀錄片《教育能改變嗎》主要圍繞我國當前教育改革中的熱點問題進行完整的梳理,並從歷史和文化的高度對中國教育的改革與創新作出思考,將中國教育問題置於國際背景下考量,關注世界範圍內的教育改革,借鑑他山之石,通過芬蘭日本德國美國的教育實踐,讓觀眾瞭解到好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並通過對來自中國民間的鮮活的教育現象的展示,呼籲樹立“育人為本”的教育價值觀,希望能對中國教育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為了使這部大片更加客觀、專業,在開拍前,攝製組在北京上海邀請教育界人士開了兩次研討會,得到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全片拍攝歷時一年,採訪了130位中外教育界人士、政府官員、學生、家長,製作完成後,又多方聽取意見,反覆修改。
全片重點是講問題,具有很強的衝擊力,並且不偏激,能站在理性的高度看待當代的教育變革,追問教育的使命,盡最大可能呈現多元觀點,理清中國教育癥結所在,激發觀眾共同思考,堪稱一部給力的教育藍皮書。
這部闡釋模式的作品預示着某種轉折,即敢於正面出擊,干預現實社會問題,展現了紀錄片的特質。
在製作上,《教育能改變嗎》也改變了以往許多政論片説教味道過於濃厚的問題,表達觀點往往從具體的故事切入,電視化手段相當到位。
曾為《法門寺》、《大秦嶺》等紀錄片作曲的張大為譜寫的主題歌《起跑》,為紀錄片《復興之路》、《公司的力量》配音的譚江海的誦讀,都為觀眾帶來新的體驗。
教育能改變嗎? 教育能改變嗎?
紀錄片《教育能改變嗎》全片6集,分別為《起跑線上》、《學習革命》、《公平之惑》、《高考變局》、《大學危機》、《再度出發》,每集45分鐘。 [1] 

教育能改變嗎?分集梗概

片花圖冊
片花圖冊(6張)
第一集《起跑線上》
當下的中國基礎教育,最蠱惑人心的一句話莫過於“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起跑線上的領先,孩子們苦不堪言,家長們疲於奔命。在中國,教育猶如一條環環相扣的生物鏈,生物鏈的最高端就是大學,從這個終點,一環一環向前逼近。於是,壓力從高中、初中,一直壓迫到小學,乃至幼兒園。所有的教育歷程,彷彿都成了高考的“預備班”。對比國際上教育領先的國家,如近鄰日本,中國教育正在走向世界潮流的反面。這場“起跑線上”的戰爭值得深思。
第二集《學習革命》
“學習的革命”,是一句喊了十多年的口號。從小學到中學、大學,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正在扼殺中國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當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都被應試教育牢牢主宰的局面之下,中國學校如何重建一套完整的學生評價和獎勵體系也變得異常艱難。芬蘭的基礎教育號稱全球第一,它山之石,能否幫助中國的教育?教育改革的興起,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方案隨之誕生,但怎樣的方案才是行之有效的呢?
第三集《公平之惑》
30年來,中國的經濟改革獲得了成功,但是,巨大的地區差距、城鄉差距以及貧富分化讓中國教育面臨着公平的難題。農村教育資源分配不公,教育質量低下,教育薄弱或空殼化。希望工程幫助千千萬萬失學孩子重返校園,但是,它還不能解決中國農村教育的全部問題。留守兒童、城市中的農民工子弟,這兩個羣體的命運構成了中國教育公平的新的短板和困境。轉型中的中國社會將如何實現教育公平?
第四集《高考變局》三十年前,一場公平的考試取代了用出身和階級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個人能力得到了承認。三十年後,人們在越來越多元化的社會需求面前,不再滿足於 “一考定終身”的選拔人才方式,社會希望能夠用更為人性化的方式來選拔人才,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呼籲改革傳統高考體制。高考之外,還有另一條路,卻為中國的多數學生和家長所忽視,那就是接受職業教育,但是在歷來崇尚“學而優則仕”的國度,職業教育的發展卻是長路漫漫。
《大學危機》 《大學危機》
第五集《大學危機》中國公眾對大學教育的失望情緒日趨嚴重。就業難,扎堆考公務員,大學生擇業觀與現實的脱節等現象將大學教育的弊端暴露無遺:課程設置不合理,教材的滯後,培養模式的單一,教師忙於論文,疏於教學,學生普遍感到迷茫,缺乏獨立的思考與能力。高等教育大眾化讓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了大學校園,而從中走出的“合格的公民”卻越來越少。如何找回丟失的大學精神?
第六集《再度出發》
中國教育如何與世界教育潮流融合?如何迴歸教育的本原?今天,無論是政府、學校、教育工作者,還是學生和他的家庭,都需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新視野中,堅定對中國教育的信心,重新確定中國教育的座標,即樹立“育人為本”的教育價值觀,將培養個性化的人當成教育的最後歸宿。
中國的教育改革在起跑,經過曲折、磨難,必將成功。 [2] 

教育能改變嗎?片頭

《教育能改變嗎》
每天,世界有很多改變
堅韌可以改變文明
創造可以改變生活
夢想可以改變生命
教育,啓迪心智的鑰匙
民族振興的基石
為什麼
中國教育的變革如此艱難
這世界在改變
教育 能改變嗎

教育能改變嗎?主題歌

《起跑》作詞:李濤 作曲/演唱:張大為
起跑線上,
誰的目光迷茫?
分分秒秒,
誰在編織夢的霓裳?
沒有人知道,
這一步踏出去會怎樣,
我只想擁抱那一輪朝陽
生命冊上,
昨夜水印滄桑。
穿越寒冬,
春光召喚鳥兒翅膀。
還有什麼話,
需要向世界大聲講?
年輕的心來不及憂傷!
請相信危機來時我不會慌張,
請相信災難降臨我選擇堅強,
多希望生命有那麼一點草莽
多希望百鍊的人生終會成鋼。

教育能改變嗎?主創人員名單

出品人:黎瑞剛陳梁
總顧問:楊東平
總策劃:應啓明
總導演:李濤
導演組:劉麗婷 許盈盈 劉瑋 董潔心 韓芸
再現導演:崔軼
攝影統籌:王鋒張偉強
攝影組:朱騫 張小米 孫堯 馮鐵彬 李靜 毛皓宇 賈鑫 常無忌 孫鷺 沈惠民 朱海鷹 董泓強
導演助理:陸寅昊 張豔芬 褚佳妮 施筱青 唐程茜 陳瑋 吳彧 張倩怡 韓超
解説:譚江海
作曲:張大為
音樂編輯:楊揚
片尾歌曲:《起跑》作詞:李濤 作曲/演唱:張大為
資料統籌:葉汀
資料編輯:虞偉紅 曾凡榮
特效製作:李至良 王濤 包菱翔
剪輯合成:洪偉 潘耀祖 陳悦凱
製作助理:婁震辰 曹傑
形象宣傳製作:牟維平
三維片頭製作:傅洵彥 祈鑫
校色:張英傑
後期項目統籌:劉紅
總製片人:李濤
監製:應啓明
總監製:王建軍徐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