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教育的良心

鎖定
《教育的良心》是2011年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宏甲。
書    名
教育的良心
作    者
王宏甲
出版社
廣東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9月1日
頁    數
250 頁
定    價
30 元
ISBN
9787540682750

教育的良心本書簡介

教育是關乎國家未來的大事。據2010年中國民意調查數據中心顯示,近八成民眾對中國的教育表示不滿。中國的教育存在着諸多弊病,基礎教育不足,應試教育氾濫等,許多批評是不絕於耳,而每年的高考更是被認為扼住了素質教育的咽喉。 王宏甲,中國報告文學的領軍人物,對我國教育歷史與現狀、對世界教育趨勢都有着深度思考的作家,以其拳拳之心和辛辣而又不失清醒的筆觸,撰寫了這部教育反思錄,指向中國教育的現狀、本質,及未來。 本書的內容分為四個部分,一全面真實地記錄了關乎千家萬户的高考和它曾經帶動教育的反覆變革,剖析了高考帶來的對基礎教育的牽制,對社會的影響,對學生最根本的改變等等;二追溯中國考試歷史、教育歷史和選拔人才的歷史,最早的西周視教育為“天”,將德抬到比天還大,而曹操在用人方面 “唯才是舉”忽視“德”,導致社會弊端叢生,直至隋文帝將“德”和“禮”鄭重地請了回來,之後有了包含“文才秀美”科的科舉試。但是國家以選拔人才為目的的科舉制,在清政府卻發展到科舉教輔書氾濫,“墨卷房行,輾轉抄襲”,科舉制成為毀滅人才、限制人才發展的禍害,最後促使新學的開端;三透視世界各國的考試製度和選拔制度,看國外的新興教育。以美國、法國、英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新西蘭、德國為例,重點審視美國與德國的考試製度。美國的大學招生一年七次的SAT考試不是唯一的憑據,選拔重點看重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德國,學生不用高考就可以“寬進”但“嚴出”大學,背後有堅實的職業教育體系支撐,從而為德國社會培養兩部分的人才——有着行業高水平的技術人才和在大學搖籃出來的頂尖級人才;本書的第四部分也是最後,是把出教育的脈象,並開出“藥方”:要愛差生,支持民辦教育,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辦好教育,需要每一個公民的熱情,這樣中國教育一定會創造出師生共同的温暖時光。 [1] 
王宏甲,編著的《教育的良心》寫出,當今教育不僅關乎未來,更關係孩子健康成長,甚至關係社會良性運轉。王宏甲對中國教育的調研採訪,足跡甚至深入到“汽車到不了”的山村教學點,他本人博有歷史學、教育學、文學等多學科學識,諸多紛繁複雜的教育問題,在他這裏,被闡述得條理清晰,遊刃有餘。當今我國教育被考試“統治”着,為了更清晰地認識考試對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王宏甲縱向追索了中國三千多年來教育和考試的歷史,橫向探尋了發達國家的教育和考試方法,在一個文本中如此融匯古今中外,殊為珍貴。我國先秦時期就有諸子造論立説之文和敍事散文之分,發展就是議論文與記敍文。王宏甲在本書中將論述與敍事融為一體,形成一個二者並重密不可分的文本。語言睿智,行文精煉,準確有力。刻畫人物,用筆不多卻能神形畢現,性格躍然。本書不僅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是一部優美的論教育著作。所論教育非止論及方法,更聚精會神地追問教育的靈魂,呼喚家長和所有教育工作者乃至全體公民,依然要以熱情關懷教育,關愛“差生”,高度重視成人比成才重要。呼喚我們的教育,應迴歸到廣受尊敬的崇高地位。呼喚:教育的良心 [1] 

教育的良心作者簡介

王宏甲,當代中國最著名的報告文學作家之一。福建建陽人,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魯迅文學院文藝學專業。國家一級作家,獲國務院特殊津貼。作品曾先後獲中國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中國廣播文藝獎、中國人口文化獎等多種國家級大獎。《無極之路》被拍成中國首部大型電視報告文學片(53集)。《智慧風暴》被改編為20集電視連續劇。《貧窮致富與執政》被選人新聞出版總署、中宣部、農業部聯合推薦的三農優秀圖書,併入選“萬村書庫”工程。長篇小説《洗冤》入選文化部、財政部“送書下鄉工程”。《王選的選擇》收入全日制高中語文實驗課本。《中國新教育風暴》拍成30集電視報告文學片,對中國教育轉型產生重要影響。(圖為王宏甲在法國巴黎聖母院前) [2] 

教育的良心內容摘要

本書寫出,當今教育不僅關乎未來,更關係孩子健康成長,甚至關係社會良性運轉。王宏甲對中國教育的調研採訪,足跡甚至深入到“汽車到不了”的山村教學點,他本人博有歷史學、教育學、文學等多學科學識,諸多紛繁複雜的教育問題,在他這裏,被闡述得條理清晰,遊刃有餘。當今我國教育被考試“統治”着,為了更清晰地認識考試對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王宏甲縱向追索了中國三千多年來教育和考試的歷史,橫向探尋了發達國家的教育和考試方法,在一個文本中如此融匯古今中外,殊為珍貴。我國先秦時期就有諸子造論立説之文和敍事散文之分,發展就是議論文與記敍文。王宏甲在本書中將論述與敍事融為一體,形成一個二者並重密不可分的文本。語言睿智,行文精煉,準確有力。刻畫人物,用筆不多卻能神形畢現,性格躍然。本書不僅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是一部優美的論教育著作。所論教育非止論及方法,更聚精會神地追問教育的靈魂,呼喚家長和所有教育工作者乃至全體公民,依然要以熱情關懷教育,關愛“差生”,高度重視比成才重要。呼喚教育,應迴歸到廣受尊敬的崇高地位。呼喚:教育的良心。

教育的良心目錄

自序
第一章考試!考試!
1.一句話誤導三億人
2.“指揮棒説”與“綁架説”
3.改變命運還是摧殘命運
第二章民之大事,國之大事
1.每逢高考
2.一個鐵絲網圍住的地方
3.一座空城裏燈火通明的考試場
4.一個人的考場
5.非常舉措
第三章世紀之交,中國的教育變革
1.偉大的課程改革
2.我心中的詩
3.“一卷考天下”被打開一個缺口
4.我的詩意觸礁
第四章南京高考之痛
1.夏季裏的一篇短文
2.對素質教育的聲討
3.教育界人士的憂慮
4.一個偽命題
5.南京教育開始悲傷地倒退
第五章應試教育回潮
1.巨大的應試教育消費羣體
2.嚮應試教育投降
3.南京被成為素質教育失敗的典型
4.全國課程改革遭遇巨大阻力
第六章陽光下最崇高的事業
1.教輔書覆蓋到汽車到不了的村莊
2.教育最寶貴的資源在哪裏
3.告別校園的農村孩子
4.請接受我們深深的鞠躬
第七章中小城市學生的拼搏
1.零抬頭,無聲音
2.向一個生命下跪
3.高中三年像煉獄一樣
4.在心靈最孤獨最苦悶最危機的時候
第八章生命的意義
1.富裕的留守少年
2.象牙塔裏的隕星
3.生命的追問
4.紅領巾上的死結
5.對中小學生自殺的調研
6.山東的福音
第九章紀念楊昕涵
第十章三千年前的讀書考試指揮棒
1.士的來歷
2.教育是範天下的重器
3.西周的小學和大學
第十一章比長城更有保障力的文化平台
1.春秋戰國時代的士
2.士是克服世襲制的主力
3.西漢的察舉賢良
4.漢武帝把孔子請回來
5.兩漢太學人才輩出
6.科舉制萌芽於漢代
第十二章黑暗時代促使科舉制橫空出世
1.曹操的唯才是舉
2.科舉制創始於隋
3.確立於唐
4.完備於宋
第十三章八股文的沉痛教訓
1.何謂八股文
2.八股文有什麼不好嗎
3.康雍乾三朝廢八股之聲
4.歷史常有驚人的相似
5.國難迫使廢科舉變教育
6.不能讓考試害教育
第十四章外國的教育指揮棒
1.美國大學招生方式
2.怎樣才有更真實的成績
3.大學招生為美國教育造益
4.英國的證書考試
5.法國憑高中會考成績申請上大學
6.加拿大淡化考試的教育
7.新西蘭大學的招生方式
8.韓國高考制度的變革
9.日本的高考
10.考生與大學雙向選擇至關重要
第十五章別具一格的德國教育
1.自成體系的高等教育
2.世界一流的執行力
3.能充分選擇才能人盡其才
4.誰在指揮德國的教育
第十六章要愛差生
1.一個政法委書記的來電
2.差生幾乎都從“英語”先垮下來
3.要特別關愛那半個億的差生
4.“玉石俱焚的年輕的生活”
5.多一所學校,少一座監獄
6.永遠不要對自己的孩子失望
第十七章總有些人令我們感動不已
1.萬古不變的永恆是存在的
2.我心中的中國版“鄉村女教師”
3.一把二胡和一篇日記
4.彎彎的木頭隨性使
5.大地震後的北川中學
6.一個鄉下學生對城裏學生的衝擊
7.中國有很多優秀教師
第十八章民辦教育的遠大前途
1.關於“新讀書無用論
2.在平凡中磨礪
3.求真理,做真人
4.未來學校
5.創辦大學
6.進北京辦高校
7.到巴西辦孔子學院
8.懷天下,興中華
9.前途未可估量
第十九章成人比成才重要
1.在鋼鐵堡壘上砸了一道縫
2.秘密狀態的高考改卷
3.高校自主招生相繼結盟
4.要變“選拔功能”為“造就功能”
5.在巴黎孔子學院講“七字經” [1] 
參考資料